留学群相关文章 高一语文教案《致大海》的相关文章推荐
高一语文教案《致大海》
老师还在为学生的上课备课而烦恼么?下面留学群小编给大家提供了《致大海》教案,仅供参考,谢谢查看。《致大海》设计思想 采用比较教学的方法教学本课教学重点 理解诗人的情感,理解诗歌的主题,理清诗歌的抒情思路教学难点 理解诗人的情感,理解诗歌的主题教学手段 讨论教学过程一、明确要求:1.教师可把学生分为5-7人为一组的若干小组,协调分工:朗诵讨论,记录(有专人)2.每个同学要有自己的体会,并能表达出来(1-2分钟)3.从主题、内容、写法、情感等角度进行比较4.教师巡查、指导,注意倾听学生们发言,给予适当启发诱导,充分肯定5.讨论情况记入平时成绩二、明确讨论题目普希金的《致大海》是借大海的形象抒发诗人对自由的热烈追求,意象虽不多样,但却负载着作者沉重热烈的情感,应在教学中组织学生充分讨论理解诗歌中能突出表现大海特点的语句,并体会其中寄托着的作者的情感,明晰诗人的抒情思路。舒婷的《致大海》是诗人把大海作为一面镜子来表现自己对社会人生的理解。两首诗在题材上有相同之处,都是诗人借相同的意象(大海)来表情达意的作品。这就成为了比较教学的基础。让学生充分展开讨论,比较两首诗的异同点。三、学生讨论四、讨论发言明确:大海常被世人寄予感情,表达诗人的思想,传达诗人的心意,此课比较阅读普希金和舒婷的作品。...
[ 查看全文 ]
高一语文教案《致大海》的相关文章
高一语文教案《我的空中楼阁》
老师还在为学生的上课备课而烦恼么?下面留学群小编给大家提供了《我的空中楼阁》教案,仅供参考,谢谢查看。《我的空中楼阁》教学目标1.鉴赏本文诗化语言,理清文章结构,体会作者独特的感受。2.学习托物言志的方法,领悟如诗如画的意境。3.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独立自由的情感和品质。教学重点通过诗化语言的赏析和结构的疏通鉴赏意境之美。教学重点托物言志手法的理解。教学时数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 查看全文 ]
高一语文教案《花未眠》
老师还在为学生的上课备课而烦恼么?下面留学群小编给大家提供了《花未眠》教案,仅供参考,谢谢查看。《花未眠》教学目标1.学习本文定景换点,从不同侧面描写景物,使景物特征毕现的写法。2.体会文章准确、生动的用词以及多种修辞的作用。3.理解作者寄情于景表达的对“独立的、安静的”生活的向往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怀。教学重点通过语言的赏析和结构的疏通鉴赏意境之美。教学难点通过学生自读,体会作者对自然美的认识。...[ 查看全文 ]
高一语文教案《荷塘月色》
老师还在为学生的上课备课而烦恼么?下面留学群小编给大家提供了《荷塘月色》教案,仅供参考,谢谢查看。《荷塘月色》第一课时教师介绍朱自清的生活经历,期间穿插学生朗诵朱自清的散文名篇片段,包括《我是扬州人》、《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绿》、《白水祭》、《背影》、《悼亡妻》等。第二课时教师带领同学概括文中出现景物的特点,分析写作方法,体味文中的语言美。第三课时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共同感受了《荷塘月...[ 查看全文 ]
人教版高一语文教案《烛之武退秦师》
《烛之武退秦师》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学习本文精彩的人物语言——说理透辟,善于辞令,以及起伏跌宕,生动活泼的情节。2.掌握文章中出现的古汉语常识,注意多义词在不同语境中的不同意义和用法。(二)能力目标1.训练学生古文句读能力和概括能力2.通假字的准确识别运用(三)情感目标1.正确认识烛之武在国家危难之际,临危受命,不避险阻,只身说服秦君,维护了国家安全的爱国主义精神。2.了解烛之武说服秦伯的方...[ 查看全文 ]
人教版高一语文教案《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目的1.认识齐威王纳谏除蔽的积极意义;2.了解讽谏(讽喻)的方法;3.学习对话技巧和详略安排;4.掌握文学常识和文言知识。课时安排一课时。课型设计自学辅导法教学过程自学定向俗话说:"伴君如伴虎"。给领导提意见,古往今来,都要冒很大的风险。历史上偏偏就有人不但屡次给领导提了意见,而且屡次被领导赏识,建议得以实施,又产生了奇效,其人其事也在历史上传为美谈。邹忌就是这样一个人。他是...[ 查看全文 ]
人教版高一语文教案《寡人之于国也》
《寡人之于国也》教学目标1.了解《孟子》的有关知识;2.归纳课内的文言文字、词、句知识;3.理解文中体现的孟子的仁政思想;4.欣赏体味孟子散文雄辩的说理艺术。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整体感知1.由《论语》导入新课。孟子是继孔子之后的儒学大师,我们经常“孔孟”并称,初中时,我们学习过《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都是劝说君王施仁政。今天我们学习《寡人之于国也》,看看孟子是如何凭着他高超的...[ 查看全文 ]
人教版高一语文教案《装在套子里的人》
《装在套子里的人》教案教学目标一、正确认识别里科夫的人物形象及其时代意义。二、学习领会作品中幽默讽刺手法和细节描写的运用。第一课时教学要点一、理清小说结构,分析别里科夫生活和思想上的套子的具体内容。二、初步体会小说的讽刺意味。整体感知《装在套子里的人》写于1898年。小说主人公别里科夫是一个典型的“套中人”形象。他不光用一切陈规陋习“套”自己,而且还去约束别人。他是沙皇专制统治的产物,又是沙皇专制...[ 查看全文 ]
人教版高一语文教案《拿来主义》
《拿来主义》教案教学目的一、理解这篇杂文语言犀利、幽默的特点;学习本文运用比喻进行论证的方法,正确理解各种比喻的含义。二、理解如何正确对待中外文化遗产。教学时数 两教时教学过程第一教时一、导入新课。随着我国开放的深入发展,国外的科学、文化、技术以及资产阶级的腐朽思想、生活作风等等也随之大量而来,我们应采取怎样的态度和方法才是正确的呢?学习鲁迅先生的杂文《拿来主义》,从中可以受到启发,得到教益。二、...[ 查看全文 ]
人教版高一语文教案《边城》
《边城》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沈从文描绘的湘西风土人情。2.感受沈从文小说的语言特色。3.走进作者构筑的善与美的理想世界,体会人性之美。重、难点情景交融的环境描写和细致含蓄的心理刻画。课时安排 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简介作者沈从文沈从文(1902-1988)原名沈岳焕,苗族湖南凤凰县人,14岁时,他投身行伍,浪迹湘川黔边境地区,1924年开始文学创作,抗战爆发后到西南联大任教,1946年回...[ 查看全文 ]
人教版高一语文教案《荷花淀》
《荷花淀》教案教学目的:1.了解孙犁的创作风格和创作成就。2. 体会文章景物描写、人物对话的特色及其对展开情节、刻画人物性格、表达主题的作用。3. 领略冀中抗日根据地人民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精神。第一教时教学重点:解题;讲析景物描写和情节结构特色。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一个中秋节的晚上,嫦娥偷吃了仙药后不由自主地往上飘,就在她离月宫还差一步的时候,随身佩戴的宝镜却掉了下来,这...[ 查看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