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门广场详细导游词
天安门城楼的主要用途是什么呢?在明清两朝这里是举行颁诏礼的地方。以下是留学群小编整理的天安门广场详细导游词,欢迎参考,更多详细内容请点击留学群查看。大家好,今天我给大家讲解的是明清时期的天安门及天安门广场。天安门和天安门广场位于北京市中心,历史悠久,它建成于明朝永乐十八年即1420年。天安门是皇城的正门,明代叫“承天门”,取“成天气晕,受命于天”之意,后来多次被毁又多次重建。直到清初顺治年间,顺治皇帝下命按照明代的建筑规制重建承天门并改名为“天安门”。名称一直沿用至今。天安门广场在明清时期为一个“T”字形的封闭广场,这里属于皇宫的前导部分。解放以后,这里经过多次的改建与扩建,形成了今天的建筑格局。首先,我给大家介绍一下明清时期的天安门及周边建筑。明清时期的天安门通高33.7米,1970年重修后通高34.7米,占地面积4800平方米。它由城台和城楼两部分组成,城台上建有城楼,重檐歇山顶建制,覆盖黄色琉璃瓦,面阔九间;进深五间,体现出皇家的“九五”至尊。城台开有五个券门,中间最大,向两侧递减。券门南面正对着五座汉白玉三孔石桥,称“金水桥”。桥下是从西北流向东南方向的水,称“金水河”;金水桥南北两侧各有一对石狮,金水桥南侧有一对华表。天安门城楼的主要用途是什么呢?在明清两朝这里是举... [ 查看全文 ]天安门广场详细导游词的相关文章
正在提交表单,请稍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