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北京高考文综试题(历史)解析
自2007年全国高考(微博)陆续改革以来,2010年终于轮到了北京。经历了去年的平稳过渡以后,2011是北京考生使用新课标教材参加高考的第二年。相对于去年人们对新题型的未知与担忧,今年考生的备课策略想必会更加成熟。但从全国大背景来看,课改还在继续进行。统而言之,这些年的高考仍然处在变革之际,出题人也还会讲究循序渐进。试卷呈现出一种比较“温和”的形态。稳定与过渡是仍是今年文综考试历史部分的主要特点。 一。稳定 11年文综卷历史部分,试题形式和分值仍然保持不变。选择题12至23题,每题4分,共48分。材料解析题三道,37题为历史学科内综合题。39、40为政史地三科大综合。统计历史部分共计52分。这一题型分值分布,从06年便确立了下来,连续6年都没有发生任何变化。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北京文综卷历史部分的出题形式,在高考大纲时期已经完全定型。新课标时代会继续沿用。 而第37题材料解析题更是承袭了北京卷以往的典型风格:一个大题分四段材料,考察同一个主题下的四个小方向。今年考题以“国家制度”作为切入点,分别从“秦到汉的政治制度”,“1787年宪法与《独立宣言》”等4个方向设计问题。与此同时,此题除了文字材料之外,也出现了图表材料。考察学生对图表材料的理解、归纳和分析。这种“图表、文字混合”的出题风... [ 查看全文 ]2011年北京高考文综试题(历史)解析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