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群相关文章 少数民族的祭月拜月习俗的相关文章推荐
少数民族的祭月拜月习俗
在少数民族中同样盛行这祭月、拜月的风习。云南傣族在中秋之夜,盛行“拜月”风俗。傣族传说,月亮是天皇第三个儿子岩尖变的。岩尖是个英勇刚强的青年,他曾率领傣族人民打败过敌人,赢得了傣族乡亲的爱戴。后来,他不幸死后,变成了月亮,升向天空,继续发出柔和的月光,在黑暗中给傣族人民带来光明。每逢中秋节这天,小伙子一清早就带上火药枪上山打火雀、野鸡,猎取节日野味。姑娘、媳妇们忙着到湖边、池塘里抓鱼。他们都忙着准备节日的晚餐。老阿妈则忙着舂糯米,做大小不同的食物,四只桌角上各放一个糯米圆饼,每个饼上插一炷冷香。待到月亮从山林上空一升起来,就点燃冷香,全家大小开始“拜月”。然后,对空鸣放火药枪,以示对英雄岩尖的敬意。最后,全家老小欢乐地围坐在小方桌旁,品尝食物,谈笑赏月,尽兴方散。
国庆节资料
国庆节来历
国庆节由来
国庆节习俗
国庆节对联
国庆节诗句
国庆节小报
国庆节图片
国庆节作文
...
[ 查看全文 ]
少数民族的祭月拜月习俗的相关文章
各地中秋习俗
各地中秋习俗
福建——浦城,女子过中秋要穿行南浦桥,以求长寿。在建宁,中秋夜以挂灯为向月宫求子的吉兆。上杭县人过中秋,儿女多在拜月时请月姑。龙岩人吃月饼时,家长会在中央挖出直径二、三寸的圆饼供长辈食用,意思是秘密事不能让晚辈知道。这个习俗是源于月饼中藏有反元杀敌讯息的传说。金门中秋拜月前要先拜天公。
广东——潮汕各地有中秋拜月的习俗,主要是妇女和...[ 查看全文 ]
中秋节说【月】
月到中秋分外明。”千百年来,中秋佳节正是赏月之时。民俗文化专家指出,月亮的阴晴圆缺,曾引发人们无限美好的想象,也赢得了数以百计的、诗情洋溢的别称。
“月亮有多少别称难以统计。仅《初学记》里统计,可以作为月亮代名词的词汇就有30多种。”民俗专家、华东师范大学教授田兆元说,实际上关于月亮的代称可能数以百计。
“我国古代诗文中,对于月亮的美称随处可见。如...[ 查看全文 ]
中秋节的家国意识和人文精神
中秋节,又称仲秋节、团圆节。早在《诗经·小雅·天保》中,我们的先民就有了“如月之恒,如日之升”的咏唱。而在古老的《周礼》中,最早出现了“中秋”一词,有秋分杞月之说,当时在中秋夜举行迎寒和祭月仪式。大唐初年,中秋节作为一种民俗节庆被确认,《唐书·太宗记》中有“八月十五中秋节”之记载。北宋太宗年间,正式将八月十五定为中秋节,象征三秋之正中,万民同乐迎佳日。明清之际,中...[ 查看全文 ]
中秋节的传说
中秋节有悠久的历史,和其它传统节日一样,也是慢慢发展形成的,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早在《周礼》一书中,已有“中秋”一词的记载。后来贵族和文人学士也仿效起来,在中秋时节,对着天上又亮又圆一轮皓月,观赏祭拜,寄托情怀,这种习俗就这样传到民间,形成一个传统的活动,一直到了唐代,这种祭月的风俗更为人们重视,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 查看全文 ]
中秋节的来历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传统的中秋佳节。这时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因而中秋也称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它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是流行于全国众多民族中的传统文化节日。此夜,人们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 查看全文 ]
中秋节区域性的特殊习俗
中秋节是我国民间的传统节日,它历史悠久,影响深远,由于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除了赏月、拜月、吃月饼、大团圆等比较广泛的习俗外,各地还有一些区域性的特殊习俗。
偷吃:在湖南省与贵州省交界的怀化地区,流传“偷吃”风俗。每到中秋这天,家家大门、后门都半掩半开;平时,乡亲们对小偷深恶痛绝,可这天,明知“小偷”进了屋,全家都装聋作哑,视而不见,且为“小偷”准备丰盛的瓜果、...[ 查看全文 ]
各地中秋节的习俗
中秋佳节,人们最主要的活动是赏月和吃月饼了。
赏月
在中秋节,我国自古就有赏月的习俗,《礼记》中就记载有“秋暮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李子、葡萄等时令水果,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
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在宋代,中秋赏月之风更盛,据《东京梦华录》记载:“中秋夜,...[ 查看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