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群相关文章 有关描写中秋节的诗句的相关文章推荐
有关描写中秋节的诗句
李白: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刘方平:月夜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李商隐:嫦娥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沈。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唐)李朴:中秋
皓魄当空宝镜升,云间仙籁寂无声;
平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
狡兔空从弦外落,妖蟆休向眼前生;
灵槎拟约同携手,更待银河彻底清。
张九龄:望月怀远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中秋节资料
中秋节来历
中秋节由来
中秋节习俗
中秋节诗句
中秋节传说
中秋节对联
中秋节英文
中秋节小报
中秋节图片
中秋节作文
中秋节手抄报
中秋节黑板报
中秋节祝福语
...
[ 查看全文 ]
有关描写中秋节的诗句的相关文章
有关中秋节的作文
中秋佳节,月色撩人。
吃过美味的月饼,话过有趣的家事,老人孩子都已经慢慢的醉入了甜蜜的梦乡,庭院内外显得一片静谧,只有那架葡萄藤上层叠的叶片不时被清风惊扰的哗哗声。
月色如水,静静地铺排在庭院内外,山村之间。
夜,遁去了尘世的喧嚣,给山村带来一份难得的宁谧与和谐,而我却满心兴奋,失眠了。
蓦地,一抹月光款款的,悄无声息的溜了进来,出现在床前的书桌上。顿时,整个房间...[ 查看全文 ]
各国中秋节习俗
遥望明月共此时,欢度佳节同相知。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中国传统的中秋佳节。受中华文化的影响,中秋节也是东南亚和东北亚一些国家尤其是生活在当地的华侨华人的传统节日。虽然同为中秋,但各国习俗不同,多样的形式一并寄托着人们对生活的无限热爱和对美好未来的憧憬。
日本人中秋节不吃月饼
在日本,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被称为“十五夜”或“中秋名月”。日本人在这一天同样...[ 查看全文 ]
少数民族的祭月拜月习俗
在少数民族中同样盛行这祭月、拜月的风习。云南傣族在中秋之夜,盛行“拜月”风俗。傣族传说,月亮是天皇第三个儿子岩尖变的。岩尖是个英勇刚强的青年,他曾率领傣族人民打败过敌人,赢得了傣族乡亲的爱戴。后来,他不幸死后,变成了月亮,升向天空,继续发出柔和的月光,在黑暗中给傣族人民带来光明。每逢中秋节这天,小伙子一清早就带上火药枪上山打火雀、野鸡,猎取节日野味。姑娘、媳妇们...[ 查看全文 ]
2012年中秋节是几月几日
节 日---2012中秋节、
放假日期---国庆节9月30日 - 10月7日
调休上班--9月29日(周六)
放假天数---8天
中秋节是几月几号
中秋节是什么时候
中秋节是哪天
中秋节放假
...[ 查看全文 ]
中秋节诗词
《中秋》
(唐)李朴
皓魄当空宝镜升,云间仙籁寂无声;
平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
狡兔空从弦外落,妖蟆休向眼前生;
灵槎拟约同携手,更待银河彻底清。
《八月十五夜玩月》
(唐)刘禹锡
天将今夜月,一遍洗寰瀛。
暑退九霄净,秋澄万景清。
星辰让光彩,风露发晶英。
能变人间世,攸然是玉京。
《水调歌头》
(宋)苏东坡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 查看全文 ]
各地中秋习俗
各地中秋习俗
福建——浦城,女子过中秋要穿行南浦桥,以求长寿。在建宁,中秋夜以挂灯为向月宫求子的吉兆。上杭县人过中秋,儿女多在拜月时请月姑。龙岩人吃月饼时,家长会在中央挖出直径二、三寸的圆饼供长辈食用,意思是秘密事不能让晚辈知道。这个习俗是源于月饼中藏有反元杀敌讯息的传说。金门中秋拜月前要先拜天公。
广东——潮汕各地有中秋拜月的习俗,主要是妇女和...[ 查看全文 ]
中秋十个赏月胜地
★兰州.冷月――幽思胜地
“天苍苍、野茫茫”的情结凝聚在西南的月
色里。兰州的月色苍凉,在这样一个举家团圆的
日子里,更有一种天涯孤旅的愁绪在心。
★庐山.沐月――浪漫胜地
月照松林是庐山年轻情侣喜欢的
去处,中秋赏月的好地方。
一条弯弯的土路,两旁松树成林。
据说月亮升起来时,正挂在头顶,
抬头看明月如镜,月色撒在地上……
★宜宾.三江映双月...[ 查看全文 ]
中秋传说之一——〖嫦娥奔月〗
相传,远古时候天上有十日同时出现,晒得庄稼枯死,民不聊生,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力大无穷,他同情受苦的百姓,登上昆仑山顶,运足神力,拉开神弓,一气射下九个多太阳,并严令最后一个太阳按时起落,为民造福。
后羿因此受到百姓的尊敬和爱戴,后羿娶了个美丽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后羿除传艺狩猎外,终日和妻子在一起,人们都羡慕这对郎才女貌的恩爱夫妻。
不少志士慕名...[ 查看全文 ]
中秋节说【月】
月到中秋分外明。”千百年来,中秋佳节正是赏月之时。民俗文化专家指出,月亮的阴晴圆缺,曾引发人们无限美好的想象,也赢得了数以百计的、诗情洋溢的别称。
“月亮有多少别称难以统计。仅《初学记》里统计,可以作为月亮代名词的词汇就有30多种。”民俗专家、华东师范大学教授田兆元说,实际上关于月亮的代称可能数以百计。
“我国古代诗文中,对于月亮的美称随处可见。如...[ 查看全文 ]
中秋节的家国意识和人文精神
中秋节,又称仲秋节、团圆节。早在《诗经·小雅·天保》中,我们的先民就有了“如月之恒,如日之升”的咏唱。而在古老的《周礼》中,最早出现了“中秋”一词,有秋分杞月之说,当时在中秋夜举行迎寒和祭月仪式。大唐初年,中秋节作为一种民俗节庆被确认,《唐书·太宗记》中有“八月十五中秋节”之记载。北宋太宗年间,正式将八月十五定为中秋节,象征三秋之正中,万民同乐迎佳日。明清之际,中...[ 查看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