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群相关文章 2012高考地理冲刺 大气真题解析的相关文章推荐
2012高考地理冲刺 大气真题解析
(2011年高考全国卷)一般情况下,空气的密度与气温、空气中的水汽含量呈负相关。图4示意北半球中纬某区域的地形和8时气温状况剖面,高空自西向东的气流速度约20千米/时。据此完成9-11题
图4
9,此时,甲、乙、丙三地的大气垂直状况相比较D
A.甲地比乙地稳定 B.乙地对流最旺盛
C.乙地比丙地稳定 D.丙地最稳定
10.正午前后B
A.甲地气温上升最快 B.乙地可能出现强对流天气
C.丙地刮起东北风 D.甲地出现强劲的偏南风
11.该区域可能位于
A.黄土高原 B.内蒙古高原 C.华北平原 D.东南丘陵
【答案】D【解析】根据图中地形剖面的地表海拔低于500 米,大于200米,可知该区域可能位于东南丘陵,黄土高原和内蒙古高原海拔高于1000米,华北平原海拔多低于200米。
(2011年高考北京卷)图5为某日中国东部一条经线附近地区的天气状况示意图。读图,回答第7题。
图5
7.该日最可能出现在
A.1月 B.4月 C.7月 D.10月
【答案】B【解析】以天气状况示意图为情景,考察天气形成的季节,需要考生联系生活经验、运用天气预报相关知识作答,属于较易试题。该图的判读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所学知识,首先要求考生对于天气符号比较熟悉,其次要求考生要具备一定的空间定位能力。根据图像判断,...
[ 查看全文 ]
2012高考地理冲刺 大气真题解析的相关文章
2012高考地理冲刺 宇宙中的地球及探索小测
一、熟练掌握层次(基础知识选择题)
1.下列有关宇宙的叙述,错误的是()
A.宇宙是用时间和空间来表达内涵的
B.宇宙是物质的,物质处于无规律的运动和发展之中
C.目前,人类所观测到的宇宙半径大约为200亿光年
D.随着空间探测技术的发展,人类观测到的宇宙范围将不断扩大
2.如下图所示四幅图中,所注日期和图形相符合的是()
3.下列各行星中,属于类地行星且距日由近及远排序正确的是...[ 查看全文 ]
2012高考地理冲刺 地球和地图基础知识要点归纳
一、要点归纳
(一)地球(形状和大小、纬度和经度)
1. 形状和大小:
地球形状是一个两极部位略扁的不规则的球体。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赤道周长约为4万千米。
2. 纬线和纬度、经线和经度
(1)纬线:纬线都是圆,也称为纬线圈,长度不等。赤道最长,由赤道向两极逐渐缩短,最后成一点。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纬度:赤道是零度纬线。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用...[ 查看全文 ]
2012高考历史冲刺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易混知识
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建国初“三大政策”之间的比较
建国初“三大政策”三者各有侧重。“另起炉灶”,不承认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而要在新的基础上另建新的平等的外交关系,这使中国在国际交往中建立起独立自主的对外关系,解决的问题是对外战略问题。“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即先清除帝国主义残余势力和取缔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然后再考虑与西方国家建交;“一边倒”,即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后两者解决...[ 查看全文 ]
2012高考历史冲刺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考点串讲
1.正确理解我国“一边倒”的外交方针
从背景看,二战后国际形势变化的突出特征是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和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的对峙。而当时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势力对新中国实行孤立封锁政策,为了巩固新政权,只有依靠社会主义阵营的力量。从内容看,它与独立自主的提法并不矛盾,因为它最终的目的是捍卫新中国的独立和主权,并不是盲目地顺从苏联而不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从结果看,“一边倒”外交政策的制定很有必要。...[ 查看全文 ]
2012高考历史冲刺 中国古代科技文化重点精讲
三、重点问题精讲
1、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关系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物质生产方式决定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初唐和盛唐政治的清明与经济的繁盛反映在意识形态方面便是文化成果的灿烂;明清时期政治上的衰落和经济上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反映在意识形态方面便有反对君主专制的民主思想的产生。此外,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也有反作用。比如诸子百家的思想...[ 查看全文 ]
2012高考历史冲刺 中国古代科技文化备考导航
专题六 中国古代的科技文化
一、备考导航
本专题主要包括中国各个历史时期的科技、思想、教育、史学、文学、艺术等方面的成就,以及宗教的传播和影响等基本知识。掌握中国古代各时期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及产生的原因、影响,认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与社会环境的促进与制约关系。认真分析儒、道、法、佛等家的思想主张及其产生原因和社会影响,深刻认识文化同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关系。了解各时期教育、史学方面的成就及其与阶...[ 查看全文 ]
2012高考历史冲刺 中国古代经济的发展重点精讲
三、重点问题精讲
1、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基本条件
①新制度的确立;②国家统一安定局面的出现;③统治政策的调整(包括发展经济的奖励措施);④民族融合的加强;⑤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的改进、水利工程的兴修和农作物的推广;⑥广大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上述因素中,对某一朝代来讲,可能有两种或更多种起着作用,要根据某一朝代的实际而定。
2、古代对社会发展具有较大影响的政策措施
①与民休息和轻徭薄赋政策。②抑制兼并...[ 查看全文 ]
2012高考历史冲刺 中国古代经济的发展备考导航
专题五 中国古代经济的发展
一、备考导航
复习该专题时,可对知识进行四个方面的整合(即古代农业的发展概况、古代手工业的发展概况、古代商品经济的发展概况以及历史上的经济政策),做到政治史与经济史结合,古代经济与当代经济结合,关注民生、三农、新农村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城市化进程等问题。
二、专题知识归纳
1、古代农业发展的主要表现
表现:①生产工具的改进;②水利工程建设;③耕作技术的提高;④农作物...[ 查看全文 ]
2012高考历史冲刺 中国古代对外关系重点精讲
三、重点问题精讲
1、中国古代对外交往开始的根本原因和主要目的
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当生产力发展进入铁器时代后,中国才有同外界交往的可能,开先河的是秦汉王朝。
主要目的:①传播中国文化,宣扬中国声威,扩大在海外的影响,树立大国的形象。②发展贸易,丰富自己的经济生活,经济互补互利。③学习外国文化,丰富自己的文化生活,促进社会进步。
作为封建王朝,开展对外交往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和巩固封建统治。但我国...[ 查看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