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群相关文章 中国高等教育招生考试怎么改革的相关文章推荐
中国高等教育招生考试怎么改革
唯分数招生的中国高等教育模式,存在着不少弊病,教育行政主管部门高调喊出改革的口号已有很长时间,但是却没有看到实质性的改革举措。
可以说每一届高中生都是拼着命学习这三年的,因为人们太知道其中影响人生一辈子的三味了。如果现在不努力,不吃苦,孩子们就要一辈子为找工作而四处奔波,就有吃不完的苦,受不完的罪。况且,现在的高等教育除了一些名牌大学的学生可以相对不发愁毕业即失业的痛苦外,很多院校的毕业生都要接受“就业痛苦”的考验。
因此,面对《湖北高考班集体打吊瓶复习》的新闻报道,也就习以为常了。因为,全国的高三学生,哪一届不是这样熬过来的?
然而,据《长江商报》5月6日报道,还真叫人为孩子们的身体担忧。日前,微博上一组湖北孝感一中高考班同学集体在复习时打吊瓶的图片引起关注。孝感一中称,学生打的是补充能量的氨基酸,为了不耽误学生复习,也省得学生们在医务室和教室之间来回跑,所以学校就安排学生在教室内打氨基酸。原来,这是学校的“预防措施”和“无微不至”的关心与照顾。把教室当成医疗室,学校也太自作主张了。
对此举,笔者疑虑重重。如果教室能当医务室和代替孩子们去医院确诊,如果学校和教室竟敢冒充医生的职业,号召学生在教室打吊瓶输液,岂不是让学校实现了跨行业经营吗?而且,不用到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和卫生...
[ 查看全文 ]
中国高等教育招生考试怎么改革的相关文章
河南省的高考招生计划
战报速递
两所政法大学在我省招217人
昨天,两所国内知名的政法院校公布了今年在我省的招生计划,中国政法大学和华东政法大学共在我省招217人。
中国政法大学,实行学分制和弹性学制,学生可在3~6年内完成学业。
中国政法大学计划招生92人
中国政法大学,今年在河南计划招生92人,其中文科生53人,理科生39人。
过去两年,中国政法大学在河南的招生计划...[ 查看全文 ]
高考制度改革需要“大智慧”
日前,微博上一组湖北孝感一中高考(微博)班同学集体在复习时打吊瓶的图片引起关注。孝感一中称,学生打的是补充能量的氨基酸,为了不耽误学生复习,也省得学生们在医务室和教室之间来回跑,所以学校就安排学生在教室内打氨基酸。(齐鲁网相关新闻:湖北多名学生教室内边打吊瓶边学习续:省教育厅调查)
孝感一中考虑得很周到,让高考班学生边复习迎高,边补充能量,一举两得。神奇的吊瓶里,不仅有氨基酸,更有老师、家长及自己...[ 查看全文 ]
上海异地高考方案还在和教育部沟通中
上海异地高考方案还在和教育部沟通中
怎样不让中小学生为形形色色的考证竞赛所累?“异地高考”在上海有没有时间表?市教委主任薛明扬上午接受新华社长三角新闻采访中心等媒体访谈,围绕市民关注的问题做出解答。
严格规范竞赛考证
虽然市教委明确规定,民办中小学招生不得收取豪华简历,也不得接收各类证书,但中小学生考证热仍然居高不下。薛明扬强调,市教委将继续严格规范中小学生竞赛和考证工作,严禁市、区级教育主管部门...[ 查看全文 ]
如何能够从根本上解决异地高考 彰显教育公平
全国政协委员、教育部副部长杜玉波表示,解决异地高考的问题,“既要想到解决随迁子女的考试问题,又不能影响北京、上海当地考生的权益”(《新京报》3月5日)。
倘若身处局外,以公允的眼光去看,解决异地高考,无疑对打破目前高考中存在的户籍壁垒等不公平现象有破冰意义,是顺应社会进步潮流的,也是顺应民心的。所以,那些对此充满期待的人们,在看到这则消息时,怕是如同被浇了一桶冷水,不可避免地要失望了:不影响京沪考...[ 查看全文 ]
时评:学生烧书和中高考体制改革
湖南湘潭湘机中学一次晚自习的意外停电,引发学生集体烧书、丢书、撕书,学生称把心里积累很久的怨恨都发泄出来。据悉,该校每周只有周日上午半天假,学生称这半天只能睡觉。调查发现,湘潭多家学校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补课。(3月30日央视)
这个事件虽是个案,但引人反思,反思教育体制机制上的顽症。
这个事件折射了时下补课之风愈演愈烈,已经达到了摧残学生身心健康的程度,这种情形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当下猛药予以整治。...[ 查看全文 ]
应试教育高考改革要加快步伐
与会嘉宾与服务礼仪小姐合影。雷远东摄
中外教育专家为中国教育改革支招:
应试教育如何解决?大学全球化路在何方?昨日,亚洲博鳌论坛2012年年会邀请来自中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美国的教育专家,围绕教育的真谛与症结展开激烈讨论,为中国和世界范围内的教育存在的问题出谋划策。
应试教育高考改革要加快步伐
应试教育是热门话题,涉及中、日、美欧。“考试不能丢掉,考试还是需要的。”中国国际教育交流协会会...[ 查看全文 ]
抓好了高考改革 就像抓住了教育改革的“牛鼻子”
许多西方国家的大学招生考试只是一种测量手段,只是引起小范围的关注,只是一种少数人关心的话题。然而,受传统和现实的制约,中国人却将高考变成了文化,变成了经济,变成了产业,变成了盛大的仪式,变成了一种各方面关注的社会活动,变成一种惯例式的全民动员。它不仅是一种考试,也不仅仅是教育,在一定意义上说,高考还是一种文化、一种经济,有时高考甚至还会成为一种政治。
刘海峰 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厦门大...[ 查看全文 ]
解读自主招生的“高考后模式”
“高考(微博)后模式”能否闯出新路
——解读中南大学(招生办)“综合评价录取”改革试点
转播到腾讯微博
考生入场参加“综合评价录取” (中南大学供图)
转播到腾讯微博
考生正在接受面试 (中南大学供图)
■本报记者 李伦娥 通讯员 喻超 余俊
高校自主招生,对于许多学生和家长来说已不陌生,“北约”11校、“华约”7校、“卓越联盟”9校以及复旦“千分考”、其他高校各自的单考,等等,每...[ 查看全文 ]
停止评选三好生引热议 有委员称与教育公平无关
近日,一条微博在网上被疯狂转发@詹国枢发微博:“《停止评选三好生》:中国书协名誉主席沈鹏发起提案:中小学停止评选三好生。一是少年阶段,人为分出优劣,不利学生成长。二是家长学生纷纷送礼,滋生教育腐败。三是小小年纪,学会种种不正当竞争,侵蚀儿童心灵。四是经社会调查,多数老师家长反对。此一提案,老詹等亦为联名提案人。网友有何看法?”
这条微博一发出,就引起了极大的关注。今天,停止评选三好生的提案也成为教...[ 查看全文 ]
改革高考制度尽快向素质教育倾斜
针对政府工作报告中“深入推进教育体制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论述,代表委员呼吁素质教育应贯穿于幼儿、中小学、职业教育、成人教育、高等教育等各级各类教育的全过程,尽快用高考一样的“指挥棒”要求素质教育。
【背景】 全国人大代表曹书杰说,大学的生源都是通过高考选拔上来的“优秀人才”,这些人才从小学到初、高中,就只有一个目的考大学。学校将考试认定为考查学习成绩最有力的手段,即便是到了大学,也...[ 查看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