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群相关文章 处于风口浪尖的浙江南科大改革的相关文章推荐
处于风口浪尖的浙江南科大改革
处于风口浪尖的南科大改革,再次被直逼到最危险的地步。
长期以来,人们看到的是南科大的“外患”,即它在改革中不可避免遭遇的体制性冲突和抗争。参与南科大改革的香港科大的3位教授退出合作团队,并发布言辞尖锐的“大字报”,使它内在的治理危机得以暴露,如没有建立理事会,没有章程,没有形成教师团队,没有形成有效的决策机制等等。社会舆论由热望跌入失望。
耐人寻味的是,在政府与学校的纠结之外,出现了学生、家长与不同意见、舆论的冲突。与香港科大教授严厉的批评意见截然相反,南科大的学生家长发表公开信旗帜鲜明地力挺改革。不久前,当面临来自政府必须参加高考的压力时,学生毅然拒考,宣称甘愿成为教育改革的“小白鼠”,立志“抛下铁文凭,捡起真本事”。改革第一线的师生用坚持改革的行动回应着社会“红旗到底能打多久”的疑虑。
面对南科大的改革困境,人们从各方面进行反思,例如关于媒体过度参与的负面效应。的确,在聚光灯和显微镜下,坏事难做,好事也做不成,媒体的热捧和苛评在一定程度上满足的是媒体自身的需要。然而,也许不能埋怨舆论热炒、社会关注过度。南科大作为举国瞩目的教育改革标本和标杆,几乎是进行实质性的高校体制改革唯一的试点,寄托着全国公众巨大的情感和希望,实在太少太稀罕,不能不被关注。基于同样理由,南科大必须大胆地往前...
[ 查看全文 ]
处于风口浪尖的浙江南科大改革的相关文章
福建省普通高校招生会议召开 实行七项改革
4月28日下午,2012年福建省普通高校招生暨招生监察工作视频会议召开,研究部署我省今年高考及招生工作。该会议的召开,标志着我省今年高招各项工作进入全面的部署和具体实施阶段。
记者从会上获悉,今年我省将继续深入实施高校招生“阳光工程”,建立健全各类高考信息公开公示制度,稳步推进七大招生改革。省招委会有关负责人表示,所有的改革措施都是围绕服务考生和高校展开的,各地各校要做好招生宣传和服务工作,...[ 查看全文 ]
异地高考怎样才算完全改革成功
启越
一个在北京出生的孩子,随后的十几年一直在北京生活、读书,说的是带儿话音的北京话,也唱“我爱我的北京,我的家园”。但有一天,这个孩子被告知,他得回另一个陌生的地方参加高考,因为他不是北京人。相信这个孩子是困惑和受伤的。在全国,这样的孩子已近千万。他们有一个社会角色叫随迁子女。
经过多年的努力,我们正在逐步解决曾经和户籍紧密联系的一些难题,比如异地养老,异地医保,异地上学等等,虽然还有诸多不如意...[ 查看全文 ]
中国高等教育招生考试怎么改革
唯分数招生的中国高等教育模式,存在着不少弊病,教育行政主管部门高调喊出改革的口号已有很长时间,但是却没有看到实质性的改革举措。
可以说每一届高中生都是拼着命学习这三年的,因为人们太知道其中影响人生一辈子的三味了。如果现在不努力,不吃苦,孩子们就要一辈子为找工作而四处奔波,就有吃不完的苦,受不完的罪。况且,现在的高等教育除了一些名牌大学的学生可以相对不发愁毕业即失业的痛苦外,很多院校的毕业生都要接...[ 查看全文 ]
河南省的高考招生计划
战报速递
两所政法大学在我省招217人
昨天,两所国内知名的政法院校公布了今年在我省的招生计划,中国政法大学和华东政法大学共在我省招217人。
中国政法大学,实行学分制和弹性学制,学生可在3~6年内完成学业。
中国政法大学计划招生92人
中国政法大学,今年在河南计划招生92人,其中文科生53人,理科生39人。
过去两年,中国政法大学在河南的招生计划...[ 查看全文 ]
高考制度改革需要“大智慧”
日前,微博上一组湖北孝感一中高考(微博)班同学集体在复习时打吊瓶的图片引起关注。孝感一中称,学生打的是补充能量的氨基酸,为了不耽误学生复习,也省得学生们在医务室和教室之间来回跑,所以学校就安排学生在教室内打氨基酸。(齐鲁网相关新闻:湖北多名学生教室内边打吊瓶边学习续:省教育厅调查)
孝感一中考虑得很周到,让高考班学生边复习迎高,边补充能量,一举两得。神奇的吊瓶里,不仅有氨基酸,更有老师、家长及自己...[ 查看全文 ]
时评:学生烧书和中高考体制改革
湖南湘潭湘机中学一次晚自习的意外停电,引发学生集体烧书、丢书、撕书,学生称把心里积累很久的怨恨都发泄出来。据悉,该校每周只有周日上午半天假,学生称这半天只能睡觉。调查发现,湘潭多家学校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补课。(3月30日央视)
这个事件虽是个案,但引人反思,反思教育体制机制上的顽症。
这个事件折射了时下补课之风愈演愈烈,已经达到了摧残学生身心健康的程度,这种情形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当下猛药予以整治。...[ 查看全文 ]
应试教育高考改革要加快步伐
与会嘉宾与服务礼仪小姐合影。雷远东摄
中外教育专家为中国教育改革支招:
应试教育如何解决?大学全球化路在何方?昨日,亚洲博鳌论坛2012年年会邀请来自中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美国的教育专家,围绕教育的真谛与症结展开激烈讨论,为中国和世界范围内的教育存在的问题出谋划策。
应试教育高考改革要加快步伐
应试教育是热门话题,涉及中、日、美欧。“考试不能丢掉,考试还是需要的。”中国国际教育交流协会会...[ 查看全文 ]
抓好了高考改革 就像抓住了教育改革的“牛鼻子”
许多西方国家的大学招生考试只是一种测量手段,只是引起小范围的关注,只是一种少数人关心的话题。然而,受传统和现实的制约,中国人却将高考变成了文化,变成了经济,变成了产业,变成了盛大的仪式,变成了一种各方面关注的社会活动,变成一种惯例式的全民动员。它不仅是一种考试,也不仅仅是教育,在一定意义上说,高考还是一种文化、一种经济,有时高考甚至还会成为一种政治。
刘海峰 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厦门大...[ 查看全文 ]
异地高考的突破点是什么?
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与当地的高考考生享受同样的教育权与录取权,这是教育公平的最大体现,是毋庸置疑的教育改革方向。然而,这个难题背后牵连着更大的教育难题。如果异地考生也能就地参加高考和录取的话,极有可能产生大幅度的高考移民。因而,唯有从根本上解决异地高考招生政策上的潜在不公,才能让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高考问题得到根本性的解决。
众所周知,异地高考是当前高考制度下严重的不公平,同样的学业成绩,在欠发达...[ 查看全文 ]
解读自主招生的“高考后模式”
“高考(微博)后模式”能否闯出新路
——解读中南大学(招生办)“综合评价录取”改革试点
转播到腾讯微博
考生入场参加“综合评价录取” (中南大学供图)
转播到腾讯微博
考生正在接受面试 (中南大学供图)
■本报记者 李伦娥 通讯员 喻超 余俊
高校自主招生,对于许多学生和家长来说已不陌生,“北约”11校、“华约”7校、“卓越联盟”9校以及复旦“千分考”、其他高校各自的单考,等等,每...[ 查看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