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群相关文章 2012中考语文古诗欣赏题考点分析的相关文章推荐
2012中考语文古诗欣赏题考点分析
中考古诗欣赏题常见考点,词句理解指对诗中词语、句子意思的正确理解,这是我们欣赏诗歌的基础。这类考题难度不大,但比较切合初中生的年龄及认知实际。需要强调的是,对词语、句子的理解,不能就词、就句作孤立的分析,而应联系全句、全诗来体会。
1.词句理解。指对诗中词语、句子意思的正确理解,这是我们欣赏诗歌的基础。这类考题难度不大,但比较切合初中生的年龄及认知实际。需要强调的是,对词语、句子的理解,不能就词、就句作孤立的分析,而应联系全句、全诗来体会。
2.意境描绘。所谓意境,是指诗人的主观情感与客观景物相融合而创造出的让人产生联想与想象的艺术境界。意境包括景(境)和情(意)两个方面。比如分析“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的意境,我们首先要描绘出它的画面:诗人站在岸边,目送着友人的船只渐渐远去,一直到天的尽头;眼前只有一江春水向东流去。其次,分析其中蕴涵的诗人的感情:依依惜别之情。
3.主旨把握。“主旨”,即全诗表达的思想感情。需要注意的是,这属于“整体把握”类题,答题时一定要着眼于全诗,看清楚全诗的内容,进而体会诗人的感情,切忌断章取义。
4.名句赏析。古诗中的名句,有的寓意深刻,耐人寻味;有的抒情真挚,感人肺腑;有的写景自然,怡人耳目。阅读这些名句,对加深我们的文学修养,陶冶我们的性情,...
[ 查看全文 ]
2012中考语文古诗欣赏题考点分析的相关文章
2012中考语文古诗词鉴赏解题指津
中考古诗词鉴赏答题技法讲解,古诗词鉴赏题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难度不大,所选古诗词大多来源于课本或《语文课程标准》推荐的篇目。二是所考内容一般有常识记忆、词语理解、情感领会、表达技巧分析、名句品味等。三是所考题型有选择题、主观表达题以及鼓励创新的开放题,后两种题型有增加趋势。
考点透视
综观近几年中考,不难发现古诗词鉴赏题越来越受到命题者的青睐,值得我们高度重视。古诗词鉴赏题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难度...[ 查看全文 ]
2012中考语文备考抓住阅读与作文
清华附中老师张彪
中考语文近百天的复习可选择两种不同方式,一是全面衡量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行查漏补缺式的选择性复习;二是分别列出每天的具体复习计划,分模块复习。无论选择哪种复习方式,考生都要做2至3套完整的练习题,做题形式可根据各人情况而定。平时习惯分类复习的考生,要精做几套题,大致了解考试方向;平时习惯整体复习的考生,可以泛做一下,重点针对知识薄弱点进行巩固。
阅读和作文在语文试卷中所占分值较大...[ 查看全文 ]
2012中考语文最后阶段复习怎样才能事半功倍
中医看病有“脉络”之说,人际交往有“人脉”之谈,当然中考语文也有“题脉”之言。一旦弄清了试卷中的来龙去脉,像中医把搭脉那样,把准了“题脉”的话,中考最后阶段的语文复习就有的放矢,事半功倍,中考语文成绩也会普遍提高,让中考语文飞的目的一定会达到。
绘张“题脉”图(2009年~2010年)
根据近几年来教育部门的“继往开来,稳中出新”的命题精神,仔细地察看两年来试卷的题量、题型、分值等数据,发现继“往...[ 查看全文 ]
2012中考语文复习策略经验分享
对于初三年级的考生而言,意味着已开始进入倒计时。时间的紧迫、学科复习内容的庞杂,使得有些学生开始出现焦虑情绪。下面,我想就如何运用复习策略,高效地抓住考前的一百多天,做好语文复习工作,谈谈个人想法。
结合《中考手册》,熟悉所有考点
目前,每名初三考生手中都有一本 《考试手册》,它就中考的考试目标、内容、试卷题型、结构,都有详细的说明。
有的考生只是盲目地背诵古诗文、大量地做阅读题目、 一篇篇练习写...[ 查看全文 ]
2012年中考语文教材专题知识归纳 37
141、雁过拔毛:大雁飞过能拔下毛来。形容武艺高强,也形容盘剥勒索严重,连高空飞过的大雁也不放过。比喻经手办事便捞点好处。
142、偃旗息鼓:指秘密行军,不暴露目标。也指停止战斗。也比喻停止批评、攻击等。
143、扬汤止沸:从锅里舀起开水再倒回去,以制止水的沸滚。喻治标而不治本。 喻救急。后遂以“飏汤止沸”比喻办法不彻底,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144、一日千里:形容马跑得极快。比喻人才智出众。也...[ 查看全文 ]
2012年中考语文教材专题知识归纳 36
121、天高地厚:比喻恩情深厚;也形容事物艰巨复杂。
122、舞文弄墨:既指歪曲法律条文作弊,也指玩弄文字技巧。
123、尾大不掉:比喻属下势强,不听从调度指挥。比喻事物前轻后重,难以驾驭的现象。
124、文不对题:文章内容跟题目不相配合。也指谈话、对答脱离中心。
125、无声无臭:没有声音,没有气味。比喻默默无闻,也比喻对外界没有什么影响。
126、无所不至:犹言无所不为,什么事都干得出来。多作...[ 查看全文 ]
2012年中考语文教材专题知识归纳 35
101、前不巴村,后不着店:指走远道处在无处落脚的境地。也比喻处境尴尬或生活无依靠。
102、擒贼先擒王:指作战要先抓主要敌手。也比喻做事首先要抓关键。
103、如虎添翼:比喻强大的得到援助后更加强大,也比喻凶恶的得到援助后更加凶恶。
104、若即若离:好像接近,又好像分离。形容不近不远,不亲不疏,相互间有一定的距离。也指文情若实若虚。
105、入木三分:形客书法笔力强劲,也比喻见解、议论十分深刻...[ 查看全文 ]
2012年中考语文教材专题知识归纳 34
81、莫须有:原意是也许有吧。后指凭空捏造。
82、难分难解:既指双方争吵,打斗相持不下,难以开交,也形容双方关系异常亲密,难于分离。
83、平铺直叙:既可形容说话或写文章平平淡淡,没有起伏,重点不突出,含贬义;也可指说话或写文章时不加修饰,直接地简单地说出自己的意思,含褒义。
84、评头论足:是指无聊的人随便谈论妇女容貌,也比喻在小节上多方挑剔
85、平易近人:指态度谦和,没有架子,使人容易接近...[ 查看全文 ]
2012年中考语文教材专题知识归纳 33
61、金声玉振:用钟发声,用磬收韵,集众音之大成。比喻德行高尚,才学卓绝,也比喻文辞优美。
62、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没有纯而又纯的金子。比喻没有十全十美的事物。也比喻不能要求一个人没有一点缺点错误。
63、既来之,则安之:原意是既然把他们招抚来,就要把他们安顿下来。后指既然来了,就要在这里安下必来。
64、今朝有酒今朝醉:比喻过一天算一天。也形容人只顾眼前,没有长远打算。
65、苦心孤诣:指精心...[ 查看全文 ]
2012年中考语文教材专题知识归纳 32
41、规行矩步:既比喻墨守成规,不知变通,也比喻举动合乎规矩,毫不苟且。
42、高山流水:比喻知音或知己,也比喻乐曲高妙
43、过五关,斩六将:大将军关羽越过了五道关,斩了六员守将。比喻一个人一生中做了最了不起、最得意的事。也比喻能克服困难。
44、光风霁月:雨过天晴,风清月明。比喻太平盛世,也比喻胸怀坦白,品德高尚。
45、海底捞月:可以比喻去做根本不能做到的事,贬义词;也可以形容弯下身子抓起很...[ 查看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