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群相关文章 2012中考语文散文阅读真题训练 2的相关文章推荐
2012中考语文散文阅读真题训练 2
一、(2011•宿州市教学质量检测)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如果你为四郎哭泣
□ 龙应台
①经济学家、社会学家、人类学家可能找得出100个方式来回答“文化为什么重要”这个问题,但是我可以从一场戏说起。
②有一天台北演出《四郎探母》,我特地带了85岁的父亲去听。从小听他唱“我好比笼中鸟,有翅难展;我好比虎离山,受了孤单;我好比潜水龙,困在了沙滩……”,老人想必喜欢。
③遥远的10世纪,宋朝汉人和辽国胡人在荒凉的战场上连年交战。杨四郎家人一一壮烈阵亡,自己被敌人俘虏,娶了敌人的公主,在异域苟活15年。铁镜公主聪慧而善良,异乡对儿女已是故乡,但四郎对母亲的思念无法遏止。悲剧的高潮就在四郎深夜潜回宋营探望老母的片刻。卡在“汉贼不两立”的政治斗争之间,在爱情和亲情无法两全之间,在个人处境和国家利益严重冲突之间,已是中年的四郎跪在地上对母亲痛哭失声:“千拜万拜,赎不过儿的罪来……”
④我突然觉得身边的父亲有点异样,侧头看他,发现他已是老泪纵横,泣不成声。
⑤父亲16岁那年,在湖南衡山乡下,挑了两个空竹篓到市场去,准备帮母亲买菜。路上碰见国民党政府招兵,这16岁的少年放下竹篓就跟着去了。此后在战争的炮火声中辗转流离,在两岸的斗争对峙中仓皇度日,70年岁月如江水漂月,一生不曾再见到那来不及...
[ 查看全文 ]
2012中考语文散文阅读真题训练 2的相关文章
2012中考语文散文阅读真题训练 1
[阅读点拨]
散文是同诗歌、小说、戏剧并称的一种文学题材,是一种自由、灵活的抒写见闻、感受的文体,初中阶段常分为叙事散文和抒情散文。这种文体的最大特征是“形散而神不散”。这里给同学们介绍一种阅读散文的方法:透“形”抓“神”法。
透“形”
理出作品选取的材料,概括文章的要点。做这类题目,可抓住文章的写作对象,找出各段的中心句;没有中心句的段落,要归纳出每段的要点;内容相近的段落进行合并概括。
理清文...[ 查看全文 ]
2012中考语文“散文阅读”重难点突破 2
考点梳理
1.感知文本内容,把握叙事的要素和线索。
2.梳理文章结构,体会作品情感。
3.理解修辞手法的运用,揣摩词语的含义与作用。
4.分析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评价优美的语句。
5.探究写作技法,体会文章写作特色。
常考题型
1.积累类题型。依据文本,考查对语文基础知识的积累与掌握情况。
2.仿句类题型。此类试题多结合文本内容,考查对句式的运用能力。
3.想像类题型。此类试题要求阅读文本,根...[ 查看全文 ]
2012中考语文“散文阅读”重难点突破 1
中考命题者钟爱散文,而且散文可以考查的点实在太多,已经使散文成为必考体裁。不管散文题型怎样变化,只要在散文阅读中做到读出作品,读出作者,读出自己,完成这三种境界的逐步提升,考生就可以不变应万变,轻松应对考试。
第一读出作品:
理解内容,品味语言
【要点】
理解文章内容可抓住文章的主要信息。
【方法】
首先从感知形象入手,一篇散文作品总有表达作者情感的载体——某人或某物,因此感知文章就要从分析形象入...[ 查看全文 ]
2012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题训练 5
04海淀区 阅读《说“慎言”》,完成第20—22题。(共8分)
说“慎言”
①我国的文化典籍《论语》中多次提及“慎言”。子贡曾请教孔子何为君子之道,子曰:“君子慎言。”司马牛曾向孔子问“仁”,子曰:“仁者,其言也讱。”意思是说行仁义之人讲话十分谨慎。看来,“慎言”是古人尊崇的道德标准之一。在当今社会,“慎言”依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②对于为官者而言,“慎言”是一种政治操守,体现出为官者对职守的忠...[ 查看全文 ]
2012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题训练 4
03朝阳区 阅读《读书不肯为人忙》,完成第23-25题。(8分)
读书不肯为人忙
①在这个世界上,可以冠之为“神圣”二字的东西并不多,而有识之士把读书当作自己生命历程中神圣的事情之一,无疑是睿智的。然而,对到底为什么要读书、怎样读书这个基本问题,不同的人因为阅历的差异而持不同的态度。
②著名学者陈寅恪在80多年前给毕业生的赠言中赋诗道:“天赋迂儒自圣狂,读书不肯为人忙。平生所学宁堪赠,独此区区是秘...[ 查看全文 ]
2012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题训练 3
02西城区 阅读《请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完成20-22题。(共8分)
请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郑渊洁
①近年在教育领域对家长误导最严重的一句话是“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一些家长由于担心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通过各种培训班给孩子超前灌输与其年龄不符的知识,拔苗助长。
②倘若将人生形容为一场竞赛,“起跑线”的比喻是恰当的。但是,“输在起跑线”上只适合短程竞赛,例如百米赛。如果是马拉松那样的长跑,就...[ 查看全文 ]
2012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题训练 2
01东城区 阅读《发问的精神》,完成第23—25题。(共8分)
发问的精神
启凡
①我们日常所见所闻所接触的事物里,有很多的道理。大家因为时常见到听到接触到,都觉得那些事物平淡无奇,不足介意。其实这是一种损失。
②事物里的道理,不比课本的文字,教师的讲解,看了听了就懂。这种道理犹如封锁在密库石室里的珍奇,我们要用一把钥匙去开启。
③这把钥匙就是发问的精神。
④发问是思想的初步,研究的动机。一切知识...[ 查看全文 ]
2012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题训练 1
【考试要求】
阅读简单的议论文,能提取、归纳文章的中心论点;能辨析论据类型,概括论据,按要求补写论据;能辨识、理解论证的方法和方式,理清论证的结构;能分析关键性语句的含义和作用,理解议论性语言准确、严密、生动的特点;能辨析论点与论据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对作者的论述做出判断。
【专项训练】
(一)做一只生命的"候鸟"
①在大自然中,每当严酷的冬季来临,不在少数的动物像狗熊一样,吃饱喝足,长...[ 查看全文 ]
2012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重难点突破 2
(二)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节选)
鲁 迅
①“自欺”也并非现在的新东西,现在只不过日见其明显,笼罩了一切罢了。然而,在这笼罩之下,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② 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拚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③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他们有确信,不自欺;他们...[ 查看全文 ]
2012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重难点突破 1
【议论文阅读要求】
1、 整体感知文章的内容;
2、 弄清文章的类别归属(立论、驳论或二者结合);
3、准确把握文章的中心论点、分论点,并注意论点在文中的位置;
4、理清文章的论证结构、层次(纵式结构、横式结构、“总分总”式、“总分”式、“分总”式);
5、认识、分析论据类型,具体分析其作用;
6、分析文章的论证方法(事实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等);
7、分析议论文的语言特色,能抓住关...[ 查看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