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群相关文章 2012中考语文文言翻译解题思路的相关文章推荐
2012中考语文文言翻译解题思路
句子翻译一直是考中文言文考查的重点,但是不少考生对此颇感无从下手,其实只要掌握以下几点,文言文翻译并不难哦。
(一)认真领会原文,把词放入句中去理解,把句放入篇中去理解,不要望文生义。比如《桃花源记》中“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中的“绝境”就不能望文生义地理解为现代汉语的“没有出路的境地”。因为从全文看,那里是“世外桃源”,不存在生活无着落的问题,因此,“绝境”应是“与世隔绝的地方”。
(二)翻译时要落实好关键词语。如翻译《狼》中的“其一犬坐于前”,关键是弄清“犬”在句中是名词作状语,翻译成“像狗一样”,才能正确翻译出这个句子。关键词语落实了,句子翻译就比较顺利。
(三)文言中省略句较多,翻译时应注意补充。如“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译为“第一次击鼓,士气振作;第二次(击鼓),士气就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士气就泄尽了。”这里的“再”、“三”后应补译上“鼓”(击鼓)。
(四)一般用直译,如直译不便表达意思时,则用意译。如“明察秋毫”,直译为“能看清楚秋天鸟兽身上新长的细毛”,这样翻译无法表意,应意译为“能看清楚很细小的问题”。
(五)有些词可以略去不译。在文言文中,有的助词只起表达语气的作用,有时可以不译;有的助词只是表示停顿,也无需译;有的字在句中没有意义,只是为凑足...
[ 查看全文 ]
2012中考语文文言翻译解题思路的相关文章
2012中考语文文言翻译解题导航
文言文翻译是一种综合性练习,它既能考查文言文基础知识的运用,又能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和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句子翻译是文言文考查的重点,翻译时要落实到字词和句式上。
【典型考题】
1.(2010·四川成都)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2)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2.(2010·河南省)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
(1...[ 查看全文 ]
2012中考语文文言句式精讲
文言文句式有一般句式也有特殊句式,一般句式又分为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疑问句,特殊文言文句式分为主谓倒置、宾语前置等等,下面就详细介绍这些句式的具体用法和意义。
文言文的句式解析
★一般句式
一、判断句
(1)用“者……也”表判断“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2)句末用“者也”表判断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3)用“者”表判断“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查看全文 ]
2012中考语文文言句式考点解析
1、判断句
古汉语判断句一般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对主语进行判断,一般不用判断词“是”字。其基本形式是“……者,……也”,“……,……者”,“……,……也”。另一种是用“则”“皆”“乃”“为”“即”“非”等判断词表示肯定或否定判断。还有一种情况是不用判断词,要根据上下文判断。
(1)“为”表肯定判断,可译为“是”例:中蛾冠儿多髯者为东坡
(2)“乃”表肯定判断,可译为“是”例: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 查看全文 ]
2012中考语文文言虚词实例分析
文言中的虚词有: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和代词。需要注意的是,代词在现代汉语中,属于实词,在文言中则属于虚词,且用法灵活多样,使用频率高。掌握好文言虚词,对学好文言文,进而对中考文言题的正确解答大有裨益。掌握文言虚词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辩明词性
如果词性不明,便难以理解它的意义和作用。如“其”,通常情况下作代词,代替上文中已经出现的人、物或事。如:见其发矢十中八九(欧阳修《卖油翁》),...[ 查看全文 ]
2012中考语文“文言文实词”专练
掌握方法点津:
文言文的古今异义包括实词的古今异义和虚词的古今异义(很多虚词现代汉语里已经不用了)。实词的古今异义可以通过字的本义和意义引申的规律加以掌握,虚词的古今异义主要通过它们的用法来掌握其意义。
实词本义及其意义引申规律:汉字根据造字和用字法,分为“六书”。即象形、指示、会意、形声、假借、转注。初中阶段最常用的实词分析法就是通过对会意和形声字的表意部件来进行推测。所谓表意部件绝大多数就是字...[ 查看全文 ]
2012中考语文“文言文实词”考点解析
近年来,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全国各省市中考语文试卷均开始尝试考一点课外的文言文选段。上海则在2003年开始,中考语文卷中出现了课外文言语段阅读试题,这一考试内容今后仍将延续下去,落实《课程标准》关于初三学生“能独立阅读课外浅易的文言诗文。能结合自己的已有积累,借助注释、工具书和有关资料,大体读懂文言诗文的内容”的要求。
分析近三年上海语文中考结果,课外文言文阅读似乎已成了“中考杀手”,每年的得...[ 查看全文 ]
2012中考语文“现代诗歌阅读”真题演练
纵观2009年全国各省市中考语文试卷,我们会发现在阅读理解及分析板块中,现代诗歌阅读建构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
【实例分析】
1.[2009·湖北荆州市]下面是《做人》这首小诗的前两节,请顺着文意续写一节。
做花一样的人/不一定艳丽娇媚/但必须芬芳四溢
做树一样的人/不一定枝繁叶茂/但务必挺拔秀颀
[解析]这道试题把诗歌阅读与句式仿写结合起来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联想能力和表达能力。...[ 查看全文 ]
2012中考语文“现代诗歌阅读”实例分析
现代诗歌阅读闪亮登场,千呼万唤始出来,这是2005年全国各地中考现代诗歌阅读呈现的一个亮点,这不仅体现了新的语文教育理念,同时,也是语文教育的回归。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在考查的形式上,客观性选择题越来越少,而用文字表述的主观性题则大大增加。以前现代诗歌阅读考查比较少,而今年则频繁出现,应该值得我们关注。从2005年全国各地中考题来看,命题者大致考查如下几点。
现代诗歌阅读,在以前的中考题中,从未取得...[ 查看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