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群相关文章 2012中考历史复习 两汉经济的发展的相关文章推荐
2012中考历史复习 两汉经济的发展
教材解析:七年级上册第13课 两汉经济的发展
山东省高密市第五中学 王 蔺
一、知识梳理
二、重难点分析
1.重点:“治理黄河和农业的进步”、“丝织和冶铁技术的提高”
因为古代经济的发展,主要是反映在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上。农业的发展,主要体现在兴修水利、改进农耕技术、粮食作物的种植以及桑麻的种植等。两汉手工业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丝织和冶铁技术的提高。而农业的发展为手工业的进步提供了有利条件,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又促进了商业的兴盛。它们之间不是孤立的,是有其内在联系的。
2.难点:如何正确分析认识两汉时期经济发展的原因
因为经济的发展不是孤立的,它与政治、文化甚至民族关系等是相互联系的,应该全面分析,前后联系,才能分析透彻。
三、学法指导
1.表格归纳法。对于两汉农业、手工业发展的表现,可让学生看书归纳后以表格的方法呈现,这样可使知识更系统、条理一些,有利于增强记忆效果。如:
类 别
成 就
...
[ 查看全文 ]
2012中考历史复习 两汉经济的发展的相关文章
2012中考历史复习 大一统的汉朝
教材解析:七年级上册第12课 大一统的汉朝
山东省高密市康成中学 凌广杰
一、知识梳理
二、重点难点分析
本课主要从政治角度讲述两汉兴衰的基本脉络。时间跨度大(约四百年),涉及史实多,但限于课时,在教材中,“两汉”侧重讲的是西汉,“兴衰”侧重讲的是“兴”。
1.重点:汉武帝的大一统
汉初六七十年的休养生息带来了经济繁荣,为西汉进入强盛时期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这也是课文前两目之间的内在联系...[ 查看全文 ]
2012中考历史复习 伐无道 诛暴秦
教材解析:七年级上册第11课 “伐无道,诛暴秦”
山东省高密市康成中学 凌广杰
一、知识梳理
二、重点难点分析
1.重点:秦的暴政和陈胜、吴广起义及秦的暴政与秦朝灭亡的关系
秦朝盛极而衰一直是一个重要的历史研究课题,从古到今,都是重要的历史借鉴。以当时秦统一六国的气势和国力,短短二世就灭亡的,根本原因是秦的暴政才导致了秦朝的速灭,因此,分析秦的暴政与秦朝灭亡的关系是本课...[ 查看全文 ]
2012中考历史复习 秦王扫六合
教材解析:七年级上册第10课 “秦王扫六合”
山东省高密市康成中学 凌广杰
一、知识梳理
二、重点难点分析
1.重点:秦灭六国、巩固统一的措施
“秦的统一”是中国古代史上一件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这一课在中国古代史教学中也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起着承前启后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秦灭六国,统一天下”是历史发展的巨大进步,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第一,结束了春秋以来诸侯割据...[ 查看全文 ]
2012中考历史复习 中华文化的勃兴 2
教材解析:七年级上册第8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一)
山东省高密市第五中学 王 蔺
一、知识梳理
二、重难点分析
1.重点
甲骨文、商朝历法和诗人屈原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商朝的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甲骨文已具备了传统所谓的“六书”:即象形、会意、指事、形声、假借、转注等六种造字方法。)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今天甲骨学已经成为一门世界性的学...[ 查看全文 ]
2012中考历史复习 大变革的时代
教材解析:七年级上册第7课 大变革的时代
山东省高密市育才实验中学 付桂花
一、知识梳理
二、重点难点分析
1.重点: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历史作用
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各国变法图强的典型代表。战国时期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土地私有制和封建剥削方式的出现,地主和农民两大阶级的产生,是这一次社会变革的历史条件。变法运动的兴起,是新兴地主阶级为废除奴隶主贵族特权,发展封建经济,巩固...[ 查看全文 ]
2012中考历史复习 春秋战国的纷争
教材解析:七年级上册第6课 春秋战国的纷争
山东省高密市立新中学 孙洪波
一、知识梳理
二、重难点分析
1.重点
(1)春秋争霸
齐国、晋国的争霸过程是春秋时期诸侯争霸的典型和缩影。齐国、晋国都是通过改革和整顿内政,发展生产,组建强大的军队来实现富国强兵,从而以政治或军事的优势来达到称霸的目的。因而,通过改革达到强国的目的,通过政治斗争与军事斗争来相互影响,是这一历史...[ 查看全文 ]
2012中考历史复习 灿烂的青铜文明
七年级上册第5课 灿烂的青铜文明
山东省高密市第五中学 陈付香
一、知识梳理
二、重难点分析
1.重点
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青铜铸造业是我国夏商周奴隶制文明的典型代表,它的制造开始于原始社会末期,发展于夏朝,鼎盛于商周时期,它的制造具有工艺高超,品种繁多,应用普遍,分布广泛等特点。在处理这一重点问题时,除应注意讲清青铜制造业的上述特点外,还应强调自夏至西周青铜文明的延续...[ 查看全文 ]
2012中考历史复习 夏、商、西周的兴亡
七年级上册第4课 夏、商、西周的兴亡
山东省高密市康成中学 凌广杰
一、知识梳理
二、重点难点分析
1.重点
(1)夏朝的建立
夏朝是我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的建立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说明我国是世界上最早进入奴隶社会的国家之一,这也是我国被称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的原因。夏朝的建立,要掌握以下几个规律性的问题:一是衡量历史进步的标准是: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奴隶...[ 查看全文 ]
2012中考历史复习 中华文化的勃兴 1
七年级上册第9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二)
山东省高密市康成中学 王振邦
一、知识梳理
二、重难点分析
1.重点
(1)如何区分诸子百家及其思想
单纯地让学生了解诸子百家或者是了解他们的思想对学生来说并不是难事。但让他们“对号入座”,对初一学生来说存在认知困难。
教师可以对教学内容进行归纳概括,使学生需要记忆的知识简单化,如儒家的仁爱,道家的转化,墨家的非攻,法家的改革...[ 查看全文 ]
2012中考历史复习 华夏之祖
第3课《华夏之祖》教材解析
山东省高密市康成中学 王振邦
一、知识梳理
二、重点难点分析
1.重点
(1)黄帝被尊称为人文初祖的原因
黄帝被尊称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是因为传说他发明了许多跟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东西,如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教人挖井、发明舟车,同时他生活的时代还出现了文字、音乐、养蚕等,为中华文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所以在中国人看来,“黄帝是中华民族的缔造者和中华早期文明的集大...[ 查看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