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群相关文章 2012中考历史复习 魏晋南北朝 1的相关文章推荐
2012中考历史复习 魏晋南北朝 1
教材解析:七年级上册第21课 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一)
山东省高密市第五中学 陈付香
一、知识梳理
二、重难点分析
1.重点
“祖冲之和圆周率”是本课的重点。祖冲之是博学和深邃的科学家,他在数学、天文学、机械制造方面均有过重要贡献。其中推算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七位数字是他最主要的贡献。这项成果领先世界近千年。
为突破这一重点,教师可首先提问:祖冲之取得的最突出的成就是什么?引导学生充分的自学,在师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进行总结:圆周率是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率。祖冲之在刘徽等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大胆的设想,反复的实践。他认真钻研古代天文、数学文献,注意吸取前人的成果,终于用割圆术,计算圆内接正10000多边形面积的方法,求得圆周率在3.1415926~3.1415927之间。为了表彰他的贡献,前苏联莫斯科大学“世界大科学家陈列”的走廊上镶嵌着他的彩色大理石雕像;月球上的一座环行山也用他的名字命名。在此基础上教师继续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祖冲之能取得这样的成就呢?通过讨论使学生体会到祖冲之认真学习,刻苦钻研,反复实践的精神,从而为自己树立奋斗的目标。
2.难点
圆周率的推算涉及复杂的数学概念和方法,是本课的难点。教师应使学生认识祖冲...
[ 查看全文 ]
2012中考历史复习 魏晋南北朝 1的相关文章
2012中考历史复习 北方民族大融合
教材解析:七年级上册第20课 北方民族大融合
山东省高密市姚哥庄学校 倪 静
一、知识梳理
二、重点难点分析
1.重点: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孝文帝改革从政治制度、社会生活和文化等领域比较全面地反映民族大融合的趋势,深化和巩固了民族大融合的成果。在处理这一重点问题时,除注意讲清具体的改革措施外,还应该将北方民族大融合的趋势、迁都洛阳和孝文帝迁都后的改革措施有机地联系起来,看到孝文帝的这些改...[ 查看全文 ]
2012中考历史复习 江南地区的开发
教材解析:七年级上册第19课 江南地区的开发
山东省高密市姚哥庄学校 倪 静
一、知识梳理
二、重点难点分析
1.重点:淝水之战
关于“淝水之战”的教学处理,应该突出趣味性,尽可能运用各种手段,引导学生想象战争波澜壮阔、瞬息万变的场面,领会战争指挥者的斗智斗勇,还可以充分利用地图帮助学生建立关于战役的空间概念。同时,还应引导学生领会东晋将士在强敌压境、众寡悬殊的形势下,不畏强暴、奋勇抗争的...[ 查看全文 ]
2012中考历史复习 三国鼎立
教材解析:七年级上册第18课 三国鼎立
山东省高密市开发区朝阳中学 张书英
一、知识梳理
二、重难点分析
1.重点
(1)官渡之战
公元200年发生的官渡之战,是割据北方的曹操和袁绍两个军阀之间为控制北方地区进行的重要战役。袁绍的实力优于曹操,但曹操顺应人民希望安定的愿望,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使自己的势力迅速壮...[ 查看全文 ]
2012中考历史复习 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教材解析:七年级上册第15课 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山东省高密市康成中学 王振邦
一、知识梳理
二、重难点分析
1.重点
(1)张骞出使西域
一般来说,一件事如果做成功了,其目的和结果是相辅相成的。张骞出使西域的目的和结果是不同的。出于军事目的出使,却成了沟通中西经济文化交流的创举,其意义远超过当初的目的。
两次出使都充满艰辛,尤其是第一次,扣留、辗转仍未完成使命,但汉武帝仍然命其再出西域,...[ 查看全文 ]
2012中考历史复习 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
教材解析:七年级上册第14课 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
山东省高密市第五中学 王 蔺
一、知识梳理
二、重难点分析
1.重点
(1)冒顿统一蒙古草原。学生在接触历史、了解英雄人物时往往出现误区,认为只有汉族才能出现政治家、军事家。其实少数民族也有众多具有雄才大略的英雄人物。本课中讲到的冒顿单于就是这样的一位典型。他即位后励精图治的作为不仅对匈奴的发展而且对中国历史的发展...[ 查看全文 ]
2012中考历史复习 两汉经济的发展
教材解析:七年级上册第13课 两汉经济的发展
山东省高密市第五中学 王 蔺
一、知识梳理
二、重难点分析
1.重点:“治理黄河和农业的进步”、“丝织和冶铁技术的提高”
因为古代经济的发展,主要是反映在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上。农业的发展,主要体现在兴修水利、改进农耕技术、粮食作物的种植以及桑麻的种植等。两汉手工业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丝织和冶铁技术的提高。而农业的发展为手工业的...[ 查看全文 ]
2012中考历史复习 大一统的汉朝
教材解析:七年级上册第12课 大一统的汉朝
山东省高密市康成中学 凌广杰
一、知识梳理
二、重点难点分析
本课主要从政治角度讲述两汉兴衰的基本脉络。时间跨度大(约四百年),涉及史实多,但限于课时,在教材中,“两汉”侧重讲的是西汉,“兴衰”侧重讲的是“兴”。
1.重点:汉武帝的大一统
汉初六七十年的休养生息带来了经济繁荣,为西汉进入强盛时期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这也是课文前两目之间的内在联系...[ 查看全文 ]
2012中考历史复习 伐无道 诛暴秦
教材解析:七年级上册第11课 “伐无道,诛暴秦”
山东省高密市康成中学 凌广杰
一、知识梳理
二、重点难点分析
1.重点:秦的暴政和陈胜、吴广起义及秦的暴政与秦朝灭亡的关系
秦朝盛极而衰一直是一个重要的历史研究课题,从古到今,都是重要的历史借鉴。以当时秦统一六国的气势和国力,短短二世就灭亡的,根本原因是秦的暴政才导致了秦朝的速灭,因此,分析秦的暴政与秦朝灭亡的关系是本课...[ 查看全文 ]
2012中考历史复习 秦王扫六合
教材解析:七年级上册第10课 “秦王扫六合”
山东省高密市康成中学 凌广杰
一、知识梳理
二、重点难点分析
1.重点:秦灭六国、巩固统一的措施
“秦的统一”是中国古代史上一件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这一课在中国古代史教学中也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起着承前启后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秦灭六国,统一天下”是历史发展的巨大进步,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第一,结束了春秋以来诸侯割据...[ 查看全文 ]
2012中考历史复习 中华文化的勃兴 2
教材解析:七年级上册第8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一)
山东省高密市第五中学 王 蔺
一、知识梳理
二、重难点分析
1.重点
甲骨文、商朝历法和诗人屈原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商朝的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甲骨文已具备了传统所谓的“六书”:即象形、会意、指事、形声、假借、转注等六种造字方法。)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今天甲骨学已经成为一门世界性的学...[ 查看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