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群相关文章 2012中考历史热点知识归纳 23的相关文章推荐
2012中考历史热点知识归纳 23
五卅运动为何要提出废除领事裁判权
湖北房县第一中学 雷 鸣
五卅运动是继五四运动后的又一次全国规模的反帝爱国运动,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将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推向新的高潮。但教学中许多学生产生了这样的疑问:五卅运动是由1925年5月上海日商内外棉纱厂工人抗议日本资本家无理开除中国工人举行罢工,日方开枪打死工人、共产党员顾正红而引发的,为什么五卅运动中工商学联合会却提出取消领事裁判权的要求呢?本文试从领事裁判权的由来和危害浅析释疑。
所谓“领事裁判权”指殖民国家的侨民不受居留国法律管辖,是列强压迫和奴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一种特权制度。表现为:侨民在居留国犯罪,或成为民事诉讼的被告时,只由其本国在居留国的领事或法庭依照其本国法律审理。1843年英国从《五口通商章程》取得这一特权,即英国人在中国犯罪时由英国领事按照英律处理。此后,美、法、俄对接踵而至,乘机索取。1844年中美《望厦条约》,美国扩大领事裁判权的范围:美国人在中国与中国人或其它各国人之间发生的一切诉讼,均由美国领事审理。同年法国通过《黄埔条约》取得与英国同等权利。1851年沙俄强迫清政府签订《伊犁塔尔巴哈台通商章程》,规定俄可以派驻领事,管理该国贸易事宜,如有俄国商人违法犯罪交俄罗斯管贸易官究办。1900年沙俄又借口义和团运动...
[ 查看全文 ]
2012中考历史热点知识归纳 23的相关文章
2012中考历史热点知识归纳 21
关于中国共产党诞生的三个问题
安徽滁州市第二中学 林桂平
一、关于上海共产主义小组的有关问题
过去党史学界对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成立的时间争议较大,有“1920年6月”“1920年7月”“1920年8月”“1920年 7、8月间”之说,也有“1920年秋”的模糊说法。近几年来,由于“俞秀松日记(俞是参加上海共产主义小组的最早成员之一)和从俄罗斯国家档案馆收集来的一些资料”等新史料的发现,现在普遍认为上...[ 查看全文 ]
2012中考历史热点知识归纳 19
《南京条约》赔款为什么以银元为单位
北京市苹果园中学 王 辉
讲授中国近代史时,总有细心的学生问:中英《南京条约》中规定“中国赔款2100万银元”,而后来中外条约中规定的中国赔款都是“若干两白银”。计算的名称和单位为何发生变化?原来,这和中国在第一次鸦片战争前后的对外贸易的不同状态有着密切关系。
鸦片战争之前,在中外(主要胜中英间)贸易中,中国处于出超地位,每年从国外获得大量贸易利润。英国当时防止...[ 查看全文 ]
2012中考历史热点知识归纳 17
中国古代如何监察官员
贵阳市贵州省社会科学院 王鸿儒
为政廉洁,是古今中外一切政治文化对政府官员的基本要求,尽管不同国家、不同政体,在目的性与手段上可能存在着差异,但在反腐倡廉、对官员实行监察这一点上,却是共同的。那么中国古代是如何监察官员以防止并惩治腐败的呢?
这就是依靠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一整套监察制度。早在春秋战同时代,即有了带监察性质的“御史”之职。秦始皇一统天下,置御史大夫。汉...[ 查看全文 ]
2012中考历史热点知识归纳 16
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的抗争是否包括地主阶级的抗争
广东顺德第一中学 全仁经
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的抗争是否包括地主阶级的抗争?这个看起来非常简单的问题,细究起来并不简单。有人说,不应该包括。理由很简单,在近代中国,地主阶级是中国人民的敌人,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对象。反封建,说到底就是推翻地主阶级的统治。也有人针锋相对地说,当然要包括。理由也很简单。中国地主阶级站在中国的立场事实上曾参加了抗击外国侵略的斗争。当...[ 查看全文 ]
2012中考历史热点知识归纳 15
《南京条约》为何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
河南省清丰县第一高级中学 魏瑞红
1842年8月中英《南京条约》规定中国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按条约规定,广州于1843年7月27日开放;厦门于1843年11月2日开放;上海于1843年11月17日开放;宁波于1844年1月1日开放;福州于1844年6月开放。当时为何选中这五处为通商口岸呢?
广州是当时...[ 查看全文 ]
2012中考历史热点知识归纳 14
中国古代刑罚世轻世重制度的应用及其意义
安徽太湖中学 殷松华
人教社2003年6月版高中《中国古代史》(选修)第六章第一节“明朝的建立和专制制度的加强”引用了这样一则史料:史载朱元璋的法治思想说:“吾治乱世,刑不得不重。汝治平世,刑自当轻,所谓刑罚世轻世重也。”这是朱元璋对其皇位继承人皇太孙朱允炆(建文帝)传授统治要旨时讲的一段话。
刑罚世轻世重制度,是我国古代适用刑罚的一顶重要制度。
西周统治者...[ 查看全文 ]
2012中考历史热点知识归纳 12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名称是怎样确定的?
山东省东明县第一中学 胡翠梅
新中国成主前夕,经过反复酝酿和讨论,中央决定以“中华人民民主共和国”作为即将成立的新中国的名称。为了广泛征求意见,毛泽东在中南海邀请一些党外人士座谈。他提出中央意见拟用“中华人民民主共和国”。座谈中多数人同意,也有不同意的。张治中说:“‘共和’,这个词本身就包括了‘民主’的...[ 查看全文 ]
2012中考历史热点知识归纳 9
如何认识光绪帝在维新变法中的作用
山东省曲阜市教育局教研室 宋景田
在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提出变法图强、挽救民族危亡主张的感召下,光绪帝接受并支持维新派的变法主张,颁布了《定国是诏》,宣布实行变法,把维新变法运动推向高潮。光绪帝支持变法与维新派的主张有何不同?光绪帝是不是维新派的皇帝?
首先,光绪帝支持维新派的某些改革是出于两个动机。第一,甲午战争以后,清政府陷入财政空虚、军事削弱、民族...[ 查看全文 ]
2012中考历史热点知识归纳 8
“俄国”、“沙俄”、“苏俄”和“苏联”的区别
江苏省连云港市连云区教育局教研室 胡英军 222042
在人民教育出版社网站的初中历史之学生之友之理解教材栏目中有一篇朱文辉老师写的题为《“沙俄”、“苏俄”和“苏联”有何区别》的文章,谈到了三者的区别,笔者以为还不够全面、详细。在人教版《世界历史》(下册)1、2两课中不仅有上述三个名称,还有“俄国”一名称,这一名称在《世界历史》(上册)第19课中早已出...[ 查看全文 ]
2012中考历史热点知识归纳 7
宋时纸币的出现与演变
山东省东阿县单庄中学 曹传喜 刘兆庆
北宋初年,商品经济有了较大发展,贸易也随之增加,“每一交易,动即十万”,这样货币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当时市场上流行的货币是铜钱、白银和铁钱,个别地区还盛行铁钱,由于铁钱非常笨重(大的一千个钱重二十五斤,中等的也有十三斤),携带使用极不方便,严重影响了货币的流通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宋真宗初年,四川成都的十六家富商联合印发了一种比金属币携带方...[ 查看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