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群相关文章 2012中考历史热点知识归纳 26的相关文章推荐
2012中考历史热点知识归纳 26
法国小农经济为什么会长期大量存在
广东佛山市顺德区龙江中学 王卫恒
现行高中历史教科书《世界近代现代史》(上册)中提到法国小农经济长期大量存在,并对法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造成法国小农经济长期大量存在的原因是什么呢?
第一,大革命时期颁布的法令和拿破仑颁布的《民法典》,为法国小农经济的长期大量存在提供了政治、法律保障。在法国大革命中,雅各宾派专政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使农村中的经济关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国民公会颁布的法令宣布,把逃亡贵族的土地分成小块出售,并按当地人口分配农村公有土地,使法国广大农民获得了一定数量的土地。这样,在全国范围内大量广泛地建立起小土地所有制,造成了小农经济的普遍存在。拿破仑上台后,又颁布《民法典》,使在大革命中“新建立的小农土地所有制得到法律上的保障”。也就是说,法国小农经济的长期大量存在具有法律依据。
第二,农村中异常猖极的高利贷活动,为法国小农经济的长期大量存在提供了经济庇护。大革命后,在资本主义制度下,法国小农并未摆脱贫困、破产的命运。在19世纪中期以前,几乎每年都有数以万计的小农户沦为无产者,更多的小农则濒于破产,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尽管破产的现象非常严重,法国的小农经济并没有被摧毁。这主要是因为“法国农村中猖獗异常的高利贷活动在很大程度上延缓了小农与土地...
[ 查看全文 ]
2012中考历史热点知识归纳 26的相关文章
2012中考历史热点知识归纳 25
为什么以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作为进入资本主义时期的标志
山东济南市济钢高中 边海长
有这样一道习题: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标志着一个新的资本主义历史时期的到来,主要在于它(答案:C)
A.是人类历史上资本主义制度对封建制度的第一次胜利
B.为英国的资本主义发展开辟了道路
C.反映了当时整个世界的要求,对欧洲和世界其他地区都有广泛的影响
D.是人类历史的一次重大进步
我们知道,尼德兰革命是世界历史上第一次成功...[ 查看全文 ]
2012中考历史热点知识归纳 24
垄断组织创造了现代经济模式
江苏东海高级中学 赵士祥
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垄断组织成为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生活的基础。垄断组织在其发展过程中创造了具有积极意义的新型现代经济模式。
1.垄断组织带来了以众多新型竞争手段为内容的经济机制
垄断组织一般是通过吞并、收买等方式而形成的,这个过程本身就含有优胜劣汰的意义。吞并者大多是资金雄厚,管理先进,经营得体的企业,在吞并其他之后,必定以先进的生产方式改造...[ 查看全文 ]
2012中考历史热点知识归纳 23
五卅运动为何要提出废除领事裁判权
湖北房县第一中学 雷 鸣
五卅运动是继五四运动后的又一次全国规模的反帝爱国运动,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将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推向新的高潮。但教学中许多学生产生了这样的疑问:五卅运动是由1925年5月上海日商内外棉纱厂工人抗议日本资本家无理开除中国工人举行罢工,日方开枪打死工人、共产党员顾正红而引发的,为什么五卅运动中工商学联合会却提出取消领事裁判权的要求呢?本文试...[ 查看全文 ]
2012中考历史热点知识归纳 21
关于中国共产党诞生的三个问题
安徽滁州市第二中学 林桂平
一、关于上海共产主义小组的有关问题
过去党史学界对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成立的时间争议较大,有“1920年6月”“1920年7月”“1920年8月”“1920年 7、8月间”之说,也有“1920年秋”的模糊说法。近几年来,由于“俞秀松日记(俞是参加上海共产主义小组的最早成员之一)和从俄罗斯国家档案馆收集来的一些资料”等新史料的发现,现在普遍认为上...[ 查看全文 ]
2012中考历史热点知识归纳 19
《南京条约》赔款为什么以银元为单位
北京市苹果园中学 王 辉
讲授中国近代史时,总有细心的学生问:中英《南京条约》中规定“中国赔款2100万银元”,而后来中外条约中规定的中国赔款都是“若干两白银”。计算的名称和单位为何发生变化?原来,这和中国在第一次鸦片战争前后的对外贸易的不同状态有着密切关系。
鸦片战争之前,在中外(主要胜中英间)贸易中,中国处于出超地位,每年从国外获得大量贸易利润。英国当时防止...[ 查看全文 ]
2012中考历史热点知识归纳 17
中国古代如何监察官员
贵阳市贵州省社会科学院 王鸿儒
为政廉洁,是古今中外一切政治文化对政府官员的基本要求,尽管不同国家、不同政体,在目的性与手段上可能存在着差异,但在反腐倡廉、对官员实行监察这一点上,却是共同的。那么中国古代是如何监察官员以防止并惩治腐败的呢?
这就是依靠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一整套监察制度。早在春秋战同时代,即有了带监察性质的“御史”之职。秦始皇一统天下,置御史大夫。汉...[ 查看全文 ]
2012中考历史热点知识归纳 16
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的抗争是否包括地主阶级的抗争
广东顺德第一中学 全仁经
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的抗争是否包括地主阶级的抗争?这个看起来非常简单的问题,细究起来并不简单。有人说,不应该包括。理由很简单,在近代中国,地主阶级是中国人民的敌人,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对象。反封建,说到底就是推翻地主阶级的统治。也有人针锋相对地说,当然要包括。理由也很简单。中国地主阶级站在中国的立场事实上曾参加了抗击外国侵略的斗争。当...[ 查看全文 ]
2012中考历史热点知识归纳 15
《南京条约》为何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
河南省清丰县第一高级中学 魏瑞红
1842年8月中英《南京条约》规定中国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按条约规定,广州于1843年7月27日开放;厦门于1843年11月2日开放;上海于1843年11月17日开放;宁波于1844年1月1日开放;福州于1844年6月开放。当时为何选中这五处为通商口岸呢?
广州是当时...[ 查看全文 ]
2012中考历史热点知识归纳 14
中国古代刑罚世轻世重制度的应用及其意义
安徽太湖中学 殷松华
人教社2003年6月版高中《中国古代史》(选修)第六章第一节“明朝的建立和专制制度的加强”引用了这样一则史料:史载朱元璋的法治思想说:“吾治乱世,刑不得不重。汝治平世,刑自当轻,所谓刑罚世轻世重也。”这是朱元璋对其皇位继承人皇太孙朱允炆(建文帝)传授统治要旨时讲的一段话。
刑罚世轻世重制度,是我国古代适用刑罚的一顶重要制度。
西周统治者...[ 查看全文 ]
2012中考历史热点知识归纳 12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名称是怎样确定的?
山东省东明县第一中学 胡翠梅
新中国成主前夕,经过反复酝酿和讨论,中央决定以“中华人民民主共和国”作为即将成立的新中国的名称。为了广泛征求意见,毛泽东在中南海邀请一些党外人士座谈。他提出中央意见拟用“中华人民民主共和国”。座谈中多数人同意,也有不同意的。张治中说:“‘共和’,这个词本身就包括了‘民主’的...[ 查看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