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群相关文章 2012中考历史热点知识归纳 28的相关文章推荐
2012中考历史热点知识归纳 28
中国钓鱼岛
上海嘉定嘉一联中 徐振保
中学历史教科书记清朝疆域:“东南到台湾及其附属岛屿钓鱼岛、赤尾屿等。”今介绍钓鱼岛、赤尾屿如下。
钓鱼岛、赤尾屿等小岛礁位于台湾基隆以东120海里,总面积6.3平方公里,其钓鱼岛最大,4.3平方公里。
明代使臣陈侃从福州出发到琉球(今冲绳),经过钓鱼岛等岛屿,其《使琉球录》记这些岛屿在我国海域之内,岛上无人居住,但有台湾渔民作季节性居留,中国称此群岛为“钓鱼群岛”。
明代为防备倭寇,编了本海上防务的书《筹海图编》,记述了台湾基隆以东的这些岛屿,已将钓鱼群岛列入海上防御区域之内,显然是中国版图。
1683年,清朝汪楫出使琉球,作《出使琉球杂录》,记赤尾屿以东有条深海沟,为“中外之界也”。1719年,徐葆光出使琉球,其《中山传信录》记赤尾屿之南姑米山,为“琉球西南方界上镇山”,即是说,琉球疆界至姑米山而止,过此即华界钓鱼群岛。
古代,日本史家也承认钓鱼群岛是中国领土,如18世纪林子平的《三国通览图说》就是这样记载的。
近代,清大臣盛宣怀曾至钓鱼岛采海芙蓉,制药丸,治好慈禧的风湿病。太后高兴,下诏将钓鱼岛赐给盛宣怀。这一事实又一次无可争辩地证明钓鱼岛是中国领土。
1879年,日本并吞琉球,设冲绳县。1885年,日本人古贺航行到钓鱼岛,向冲绳县提出租借...
[ 查看全文 ]
2012中考历史热点知识归纳 28的相关文章
2012中考历史热点知识归纳 27
全面理解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江苏苏州苏苑中学 祝红德
在世界民族解放斗争史上,印度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具有重要的地位,而对“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准确、全面理解,有助于提高我们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理解历史的能力。我们可以从斗争性、策略性和软弱性三个方面来理解“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第一:斗争性、革命性。从历史背景上看,由于受到英国长期的殖民压榨、剥削,印度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查看全文 ]
2012中考历史热点知识归纳 26
法国小农经济为什么会长期大量存在
广东佛山市顺德区龙江中学 王卫恒
现行高中历史教科书《世界近代现代史》(上册)中提到法国小农经济长期大量存在,并对法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造成法国小农经济长期大量存在的原因是什么呢?
第一,大革命时期颁布的法令和拿破仑颁布的《民法典》,为法国小农经济的长期大量存在提供了政治、法律保障。在法国大革命中,雅各宾派专政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使农村中的经济关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查看全文 ]
2012中考历史热点知识归纳 25
为什么以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作为进入资本主义时期的标志
山东济南市济钢高中 边海长
有这样一道习题: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标志着一个新的资本主义历史时期的到来,主要在于它(答案:C)
A.是人类历史上资本主义制度对封建制度的第一次胜利
B.为英国的资本主义发展开辟了道路
C.反映了当时整个世界的要求,对欧洲和世界其他地区都有广泛的影响
D.是人类历史的一次重大进步
我们知道,尼德兰革命是世界历史上第一次成功...[ 查看全文 ]
2012中考历史热点知识归纳 24
垄断组织创造了现代经济模式
江苏东海高级中学 赵士祥
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垄断组织成为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生活的基础。垄断组织在其发展过程中创造了具有积极意义的新型现代经济模式。
1.垄断组织带来了以众多新型竞争手段为内容的经济机制
垄断组织一般是通过吞并、收买等方式而形成的,这个过程本身就含有优胜劣汰的意义。吞并者大多是资金雄厚,管理先进,经营得体的企业,在吞并其他之后,必定以先进的生产方式改造...[ 查看全文 ]
2012中考历史热点知识归纳 23
五卅运动为何要提出废除领事裁判权
湖北房县第一中学 雷 鸣
五卅运动是继五四运动后的又一次全国规模的反帝爱国运动,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将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推向新的高潮。但教学中许多学生产生了这样的疑问:五卅运动是由1925年5月上海日商内外棉纱厂工人抗议日本资本家无理开除中国工人举行罢工,日方开枪打死工人、共产党员顾正红而引发的,为什么五卅运动中工商学联合会却提出取消领事裁判权的要求呢?本文试...[ 查看全文 ]
2012中考历史热点知识归纳 21
关于中国共产党诞生的三个问题
安徽滁州市第二中学 林桂平
一、关于上海共产主义小组的有关问题
过去党史学界对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成立的时间争议较大,有“1920年6月”“1920年7月”“1920年8月”“1920年 7、8月间”之说,也有“1920年秋”的模糊说法。近几年来,由于“俞秀松日记(俞是参加上海共产主义小组的最早成员之一)和从俄罗斯国家档案馆收集来的一些资料”等新史料的发现,现在普遍认为上...[ 查看全文 ]
2012中考历史热点知识归纳 19
《南京条约》赔款为什么以银元为单位
北京市苹果园中学 王 辉
讲授中国近代史时,总有细心的学生问:中英《南京条约》中规定“中国赔款2100万银元”,而后来中外条约中规定的中国赔款都是“若干两白银”。计算的名称和单位为何发生变化?原来,这和中国在第一次鸦片战争前后的对外贸易的不同状态有着密切关系。
鸦片战争之前,在中外(主要胜中英间)贸易中,中国处于出超地位,每年从国外获得大量贸易利润。英国当时防止...[ 查看全文 ]
2012中考历史热点知识归纳 17
中国古代如何监察官员
贵阳市贵州省社会科学院 王鸿儒
为政廉洁,是古今中外一切政治文化对政府官员的基本要求,尽管不同国家、不同政体,在目的性与手段上可能存在着差异,但在反腐倡廉、对官员实行监察这一点上,却是共同的。那么中国古代是如何监察官员以防止并惩治腐败的呢?
这就是依靠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一整套监察制度。早在春秋战同时代,即有了带监察性质的“御史”之职。秦始皇一统天下,置御史大夫。汉...[ 查看全文 ]
2012中考历史热点知识归纳 16
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的抗争是否包括地主阶级的抗争
广东顺德第一中学 全仁经
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的抗争是否包括地主阶级的抗争?这个看起来非常简单的问题,细究起来并不简单。有人说,不应该包括。理由很简单,在近代中国,地主阶级是中国人民的敌人,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对象。反封建,说到底就是推翻地主阶级的统治。也有人针锋相对地说,当然要包括。理由也很简单。中国地主阶级站在中国的立场事实上曾参加了抗击外国侵略的斗争。当...[ 查看全文 ]
2012中考历史热点知识归纳 15
《南京条约》为何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
河南省清丰县第一高级中学 魏瑞红
1842年8月中英《南京条约》规定中国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按条约规定,广州于1843年7月27日开放;厦门于1843年11月2日开放;上海于1843年11月17日开放;宁波于1844年1月1日开放;福州于1844年6月开放。当时为何选中这五处为通商口岸呢?
广州是当时...[ 查看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