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群相关文章 2012中考历史热点知识归纳 55的相关文章推荐
2012中考历史热点知识归纳 55
中考前谈谈历史审题与答题
河北 王金芳
考试无非是审题与答题。学生们在做历史题时丢分,很大程度上是审题这一环节出了问题。主要表现有:看错或看漏题目,不理解题意,抓不住问题的核心。审题如果过关了,还要有针对性的组织答案,答题力求规范,是保证不失分的又一关键所在。
历史题怎样审?又应怎样答呢?据我多年从教的经验,针对当前历史考试中学生存在的问题,简单谈谈历史的审题与答题。
一、学会划分
有些题目表述较繁,必须抓住关键词,切中要害。在审题时,我们可以把每个历史问题化分为两个部分:
一是答题词,即让我们回答什么,是表现?原因?影响?还是事件名称等;二是限制词,分析清楚这个问题要求有什么时间限制、地域限制、内容限制等。
如:中国近代史是一部英勇的中国人民的抗争史。如果时空回转,你成为一位新闻记者,请围绕中国近代史反抗侵略的英勇事迹或英雄人物写一篇报道。
时事报道
标题
...
[ 查看全文 ]
2012中考历史热点知识归纳 55的相关文章
2012中考历史热点知识归纳 54
中考历史材料分析题解法例谈
河北 张志彬 王玉棉
纵观全国各地中考历史试题,可以看到:材料分析题是每个省市必出题型之一。那么,为什么出题者对这类题型如此“情有独钟”呢?其原因在于:第一,材料解析题可以有效地考查《历史课程标准》中规定的“阅读、理解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并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和是否“形成用口头和书面语言,以及图表等形式陈述历史问题的表达能力...[ 查看全文 ]
2012中考历史热点知识归纳 53
如何认识掌握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大变革
山东省章丘市枣园中学 郭胜芳
春秋战国是我国奴隶社会崩溃和封建社会逐步形成的时期,我国经历着划时代的变革,这次变革纷繁复杂,涉及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因此,需要多角度的去把握。
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这次社会大变革。
首先,它是经济和阶级关系的变革。
由于铁器牛耕的使用和推广,生产力水平迅速提高,大片荒地被开垦出来,私田大量出现,土地私有制开始出现和发展,奴隶...[ 查看全文 ]
2012中考历史热点知识归纳 52
如何认识美国反对中国参加一战
江苏省宿豫县教育局教研室 叶敬玉
美国在1917年4月6日对德宣战、而在中国,美国却支持黎元洪反对中国对德宣战,美国这种政策令人费解。为了让学生了解美国的这种政策,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从美国整体战略来看,是为了与日本争夺对中国的控制权。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无暇东顾。对美国来说,这无疑是一次争取控制中国的难得机会。同时,它见欧战有利可图,...[ 查看全文 ]
2012中考历史热点知识归纳 51
“沙俄”、“苏俄”和“苏联”有何区别
江苏泰兴市大生初中 朱文辉
人教版《世界历史》(下册)1、2两课在介绍“俄国十月革命”和“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时,分别提到了“沙俄”“苏俄”和“苏联”三个不同的名称,那么,这三者之间到底有何区别呢?
“沙俄”这一名称是针对1917年3月俄国爆发“二月革命”之前的沙皇专制统治而言。
“苏俄”是指1917年3月“二月革命”后至1922年苏联成立这一阶段。其中,出...[ 查看全文 ]
2012中考历史热点知识归纳 50
太平天国为何把都城定在南京?
河北省玉田第一中学 金树全
太平天国运动自1851年在广西金田村爆发后,一路北上,攻城掠地,连战连捷,于1853年占领南京,改为天京,定为都城,正式建立起与清政府对峙的革命政权。太平天国为何把都城定在南京?当时可能出于以下几种考虑:
1.从地理上来看:南京地处长江中下游地区,扼长江的门户,沿江而上,可控制长江中游地区,溯江而下,可控制江浙一带,且南京位于长江...[ 查看全文 ]
2012中考历史热点知识归纳 49
影响资本主义发展的“五个主义”
湖北石首第一中学 何谋平
14、15世纪,欧洲资本主义工商业开始萌芽,随着新航路的开辟,疯狂的殖民掠夺,发展很快。逐渐引起重大的历史变革,在其发展的各个阶段相应地兴起了一些社会思潮。这些思潮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一、人文主义与重商主义
人文主义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主流社会思潮的核心,是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反中世纪神学世界观的思想武器。
...[ 查看全文 ]
2012中考历史热点知识归纳 48
浅析过渡时期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及对策
四川省宣汉中学 姚纲祥
新中国成立之初的1949年至1956年是中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时期,这一时期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决定了中国共产党的工作重心和政策方向。那么过渡时期中国的社会主要矛盾又是如何变化,中国共产党又是如何对策的呢?
首先,从总体上来讲,中国过渡时期的社会主要矛盾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但在不同的时段,侧重点有所不同。...[ 查看全文 ]
2012中考历史热点知识归纳 47
百日维新为何没有实行君主立宪制的内容
浙江台州市椒江第一中学 景生明
众所周知,戊戌变法前,康有为、梁启超政治上的最高理想是开国会、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但是,百日维新期间变法法令最大的缺陷却是没有实行君主立宪制的主张,对此,人们大多将其原因归结为光绪帝不愿使自己的权力受到限制;其实,这仅仅是问题的一个方面,而且是次要方面,最主要的还在于康有为变法思想、策略的变化:即由倡导民权变法演变为君权变法。...[ 查看全文 ]
2012中考历史热点知识归纳 46
《辛丑条约》中为何没有割让土地的内容
四川广安第一中学 金有福
在中国近代史上,列强强迫中国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基本上都有割让土地的内容。可是,《辛丑条约》却一反常规,居然没有割让土地的内容,其原因除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给列强以沉重的打击外,列强之间意见不一,矛盾重重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在镇压义和团运动的过程中,列强之间既相互勾结,又彼此争夺。八国联军占领北京以后,列强之间的矛盾显现出来并空前激...[ 查看全文 ]
2012中考历史热点知识归纳 45
日本为何看重汉冶萍公司
安徽宁国市河沥中学 张大忠
1915年,日本帝国主义提出了旨在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其中专门提出由中日合办汉冶萍公司。日本帝国主义者为什么看中了汉冶萍公司呢?
汉冶萍公司全称“汉冶萍煤铁厂矿公司”,由汉阳铁厂、大冶铁矿和江西萍乡煤矿三部分组成,是中国第一代新式钢铁联合企业。1908年,盛宣怀奏请清政府批准合并汉阳铁厂、大冶铁矿、萍乡煤矿而成立。到辛亥革命前夕,该公司员工7...[ 查看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