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群相关文章 2012中考语文课本知识 观潮的相关文章推荐
2012中考语文课本知识 观潮
八年级上册每课要点--28观潮
关于“钱塘江潮”
钱塘江是浙江最大的河流,全长四百公里,流经杭州,在杭州湾入海。由于江道狭窄,水势受阻,海潮倒灌,便形成了“钱塘湖”,“观潮”遂为古今盛事。
关于作者
周密,他能文善词,是南宋末年有名的词人。著有《武林旧事》、《齐东野语》、《草窗词》等。
首先通读全文,了解大意;划出生字、生词,通过阅读注释、查字典,弄清字音、字词义,翻译全文。
一、读准字音
艨艟( )( ) 倏尔( ) 泅者( ) 穹( )
僦赁( )( ) 一舸( ) 雷霆( ) 溯( )
二、解词
天下之伟观也伟观:雄伟的景象。
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最盛 既望:农历十六日。
方其远出海门方:当……时候。
人物略不相睹略:微,一点。
随波而逝逝:去,文中指“沉没”。
如履平地履:踩。
三、学习本文
1、细读全文,试分别说说依次描写了哪些景象?
先描写钱塘江口潮水的雄伟景象;再描写水军演习的动人情景,最后描写吴中健儿高超的游泳技巧。
2、试找出文中描写钱塘江潮由小而大的文字。
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憾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
3、试分析“珠翠罗绮溢目,车马塞途”、“虽席地不容闲”两句的写作目的是什么?
说明观潮人之多,从而突出钱塘江潮声势...
[ 查看全文 ]
2012中考语文课本知识 观潮的相关文章
2012中考语文课本知识 《记承天寺夜游》
八年级上册每课要点--27短文两篇
一、 作者简介。
陶弘景,字通明,晚年号华阳隐居,南朝齐、梁时期的道教思想家和医药家。仕齐时,拜为宣都王侍读,左卫殿中将军。入梁,隐居茅山华阳洞。梁武帝礼聘不出,但常以朝廷大事与他商量。时人称之为"山中宰相"。好神仙之术,爱山水。谥贞白先生。著作甚多,大都亡佚,诗文今传《陶隐居集》辑本一卷。
谢中书,名谢微(或作徵),字元度,阳夏(今河南太康县)人,豫章王记室,...[ 查看全文 ]
2012中考语文课本知识 三峡
八年级上册每课要点--26三峡
第一部分
中考文言文阅读要点之《三峡》
一、文章内容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查看全文 ]
2012中考语文课本知识 杜甫诗三首
八年级上册每课要点--25杜甫诗三首
杜甫是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并称"李杜"。他的诗歌大胆地揭露了当时统治集团的腐朽,广泛而尖锐地反映出人民的苦难和社会矛盾,内容深刻。他的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此被称为"诗史"。现在我们来集中学习他在不同时期创作的三首诗歌,从中可以看出作者思想的发展变化和当时的社会状态。
一、 关于作者:
杜甫,唐代大诗人,字子美,诗中常以...[ 查看全文 ]
2012中考语文课本知识 大道之行也
八年级上册每课要点--24大道之行也
世界上任何一个人都盼望自己生活在一个安定、和平的大同社会,没有权、利的纷争,没有名誉的搏斗,没有人与人之间的尔虞我诈,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和睦相处、各尽其责,在这样的社会里生活是快乐的,陶渊明《桃花源记》中就有对这样社会的描述,在秦汉以前我国的先哲们就已经对这样的时代进行了论述,先哲们把这样理想社会命名为——大同。今天我们就走进《礼记》中的大同社会。
《礼记》又...[ 查看全文 ]
2012中考语文课本知识 核舟记
八年级上册每课要点--23核舟记
之一
《核舟记》学习指导
许多同学在写作时“只见舆薪,不见毫末”,对于一些细小之处总是认为“没有什么好写的”,其实,就像雕塑、绘画等其它艺术一样,写作也是“细微之处见功夫”。学过本文,相信你一定会认识到这一点。
一、学习目标
1﹒掌握文章字、词、句,把握文章内容。
2﹒了解并学习课文是怎样抓住事物特征进行描写说明的。
3﹒感受我国古代工艺美术的卓越成就和劳动人民的...[ 查看全文 ]
2012中考语文课本知识《陋室铭》
八年级上册每课要点--22短文两篇
《陋室铭》学习要点
关于"铭"
铭,起初是铸或刻在器物、碑碣上面记述事实、功德等的文字,后来发展成一种述功记行的文体,有时也用来警戒或勉励。刘禹锡的这篇铭是用来自述志趣的,文章通过对自己所居住的房屋的描写,表达了要保持高尚节操的愿望和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
铭文一般都押韵,又讲究句式整齐,常用排比、对偶句。
关于作者
刘禹锡,唐朝著名诗人,古文运动的积极参加者,进...[ 查看全文 ]
2012中考语文课本知识 桃花源记
八年级上册每课要点--21桃花源记
第一部分
本文的作者是陶渊明,他生活在政治黑暗、兵连祸结的东晋末年,对现实极为不满。他为了表达自己的社会理想,曾经写了《桃花源诗<并序>》。序中,他描绘了桃源的自然景象和社会风尚,记叙了桃花源诗的来历,情节引人入胜,语言简练,质朴自然,读来琅琅上口,后人把它看作独立的文章。这就是《桃花源记》。
关于作者:
陶渊明,生于东晋末期,出身于没落的官僚地主家...[ 查看全文 ]
2012中考语文课本知识 你一定会听见的
八年级上册每课要点--20你一定会听见的
美国女作家海伦·凯勒自幼失明,曾经发出了“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的呼喊,可见视觉对于人类来讲是多么重要!还有一种感觉对人类同样重要——那就是听觉。是如泣如诉的二胡声,使瞎子阿炳的世界充满阳光;是琅琅的读书声,使冬天的校园也充满了生机;是妈妈的一句关心的话语,使你伤感的心不再失意……可是,有的同学由于在平时的生活中粗心大意,忽略了生活中的各种美妙的声音。
在...[ 查看全文 ]
2012中考语文课本知识 生物入侵者
八年级上册每课要点--19生物入侵者
如果你喜欢历史的话,那么你对“入侵者”的概念一定不会很陌生,一个地区的人强行进入另一个领域,这些人就被称作“入侵者”,而他们的行为就是“侵略”,但是你是否听说过“生物入侵者”这个名词呢?这些生物的入侵者又是怎么回事呢?为什么自然界的生物也会变成侵略者呢?下面我们就来从这篇文章中寻找答案,进一步了解“生物入侵者”。
一、字词:
1、字音:
扼(è)制 繁衍(y...[ 查看全文 ]
2012中考语文课本知识 阿西莫夫短文
八年级上册每课要点--18阿西莫夫短文
自读指导:
一、自己动手动脑分三步阅读课文,理解并掌握文章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
1、先默读课文下边的全部注释和课文后边的思考练习题,拿到入门的钥匙;再读课文时,找出生字、生词,结合注解或查字典逐一解释,初步了解课文大意。
2、集中注意力阅读全文,着重理解文章的思路和说明内容。
3、带着问题,细读若干段落,深入理解文章内容和艺术特点。
二、了解“大陆漂移假说...[ 查看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