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群相关文章 纪念伏尔斯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的相关文章推荐
纪念伏尔斯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
九年级上册每课要点--6纪念伏尔斯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
1778年,法国伟大的启蒙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伏尔泰与世长辞了。一百年后,雨果在伏尔泰百年冥诞的讲坛上,发表了这篇热情澎湃的演说。文章表达了作者对伏尔泰伟大思想和人格的颂扬和崇高敬意,同时也是对人类社会永远需要的正义的呐喊、对良知的呼唤。
学习本文,先通读全文,了解大体内容。
一、 掌握如下字词。
1、 为下列加红的字注音。
陨落()诅咒()曙光()怜悯()
鞠躬()睿智()深邃()赋予()
2、 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
登峰造极:登上顶峰,到达最高点。比喻精绝的造诣
弥留:原指久病不愈,后多指病重将死
恼羞成怒:因恼恨和羞惭而发脾气
不屈不挠:形容顽强斗争,在敌人或困难面前不屈服,不低头
3、 词语积累。
洋洋得意 恪尽职守 浩瀚无际 坚定不移 孤军奋战 媚上欺下 黎民百姓
二、 课文内容分析。
通读读全文,可以感知作者写作的思路很清晰,情感也有起有伏。
在文章的开头,作者用一系列的语言高度长称赞了伏尔泰在人类历史上的非凡地位。开头用的"巨星陨落"最能够体现这一点了。
接着作者以平缓的语调始带领人们具体地回顾历史。在这一部分内容中作者以生动的语言写了伏尔泰积极投身于现实,同丑恶力量斗争。
文章最后由伏尔泰的时代回到作者所在的1...
[ 查看全文 ]
纪念伏尔斯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的相关文章
2012中考语文课本知识 云南的歌会
八年级下册每课要点--16云南的歌会
之一
本文作者沈从文用细腻的语言给读者介绍了云南歌会的情况。文章读来具有非常浓厚的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
关于云南民歌
民歌在云南各民族中占有重要地位,民歌已经渗透到生活中的各个角落,内容十分丰富,生活中的爱情婚姻、生产斗争等都有所反映。民歌已经成为云南民族音乐的核心和基础,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生活。
关于本文作者
沈从文(1902-1988),湖南凤凰人。我国现代...[ 查看全文 ]
2012中考语文课本知识 消逝的仙湖
八年级下册每课要点--12罗布泊 消逝的仙湖
之一
关于本文
本文的体裁是报告文学,通过学习本文,学会分析此种文体的文章。
缺乏环境保护意识,滥用自然资源,最终一定是导致破坏生态环境,酿成严重的生态恶果。罗布泊之所以变成了一望无际的茫茫戈壁滩,正是因为环保意识差造成的悲剧。
学习要点
1、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东南部的罗布泊,曾为我国第二大内陆河,因地处塔里木盆地东部的古"丝绸之路"要冲而闻名于世。...[ 查看全文 ]
2012中考语文课本知识 我的母亲
八年级下册每课要点--2我的母亲
之一
第一部分
《我的母亲》学习要点
关于作者:
胡适(1891~1962),近代思想家,现代诗人、学者,提倡白话文。原名嗣穈,学名洪骍,字适之,笔名天风、藏晖等。安徽绩溪人。生于一个官僚地主兼商人家庭。1917年完成博士论文(1927年获博士学位)后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积极参加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运动、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曾任教于国立青岛大学(现中国海洋大学...[ 查看全文 ]
2012中考语文课本知识 你一定会听见的
八年级上册每课要点--20你一定会听见的
美国女作家海伦·凯勒自幼失明,曾经发出了“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的呼喊,可见视觉对于人类来讲是多么重要!还有一种感觉对人类同样重要——那就是听觉。是如泣如诉的二胡声,使瞎子阿炳的世界充满阳光;是琅琅的读书声,使冬天的校园也充满了生机;是妈妈的一句关心的话语,使你伤感的心不再失意……可是,有的同学由于在平时的生活中粗心大意,忽略了生活中的各种美妙的声音。
在...[ 查看全文 ]
2012中考语文课本知识 奇妙的克隆
八年级上册每课要点--17奇妙的克隆
假如你是球迷,你肯定希望世上再多一个罗纳尔多;假如你是音乐爱好者,你当然愿意再拥有一个帕瓦罗蒂;再有一个爱迪生、爱因斯坦也是许多人所梦想的。古希腊有位哲学家曾经说过“世上不可能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换句话,以上的梦想都只能是空想,没有实现的可能。但是,现在情况却有了变化,有一种新兴生物技术“克隆”,或许可以做到这一点。那么克隆是什么呢 它奇妙在哪里呢 今天,...[ 查看全文 ]
2012中考语文课本知识 大自然的语言
八年级上册每课要点--16大自然的语言
第一部分
大自然也会说话。它通过草木荣枯、候鸟去来这些自然现象,告诉人们该耕地了,该播种了,该收割了……这些自然现象,科学上称它为物候现象。本文是一篇介绍物候现象、物候学的说明文,我们读了定可以开阔眼界,增长知识。
关于“物候”、“物候学”、“农谚”
物 候——主要指动植物的生长、生育、活动规律与非生物的变化对节候的反应。
物候学——也称“生物气候学”。它是...[ 查看全文 ]
2012中考语文课本知识 亲爱的爸爸妈妈
八年级上册每课要点--5亲爱的爸爸妈妈
1988年10月21日,作者在南斯拉夫克拉库耶伐次参加悼念活动。作者在当年纳粹大屠杀的地点,感受到历史的残酷和沉重,感受到人民的悲哀和愿望。同时,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当今社会我们要努力争取和平,反对战争。
一、 学习本文,先通读全文,了解大体内容,掌握如下字词:
1、 为下列加红的字注音。
悼念()屹立()恍惚()荒谬()
2、 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
蜿蜒:...[ 查看全文 ]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八年级上册每课要点--4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本文由法国著名作家雨果所作,充满了深厚的人道主义精神。雨果对英法联军远征中国之举,态度是异常鲜明的。他愤怒谴责英法联军的侵略行为,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被侵略者的深深同情。
一、 学习本文,应该掌握如下字词:
1、 为下列加红的字注音。
赞誉()晨曦()瞥见()箱箧()
2、 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
眼花缭乱:形容眼前的景象复杂纷繁,使人感到迷...[ 查看全文 ]
2012中考语文课本知识 真正的英雄
七年级下册每课要点--24真正的英雄
之一
写作背景
1986年1月28日上午美国东部标准时间11点38分,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在升空约1分12秒后突然爆炸。机上七名宇航员全部遇难。美国全国上下悲痛万分,纷纷哀悼;全世界为之震惊。当时的美国总统里根当晚即向全国发表了电视讲话,对罹难的英雄表示哀悼,并决心继续对宇宙进行探索。1月31日,休斯敦航天中心举行隆重的追悼大会,里根总统在会上发表了声情并...[ 查看全文 ]
2012中考语文课本知识 伟大的悲剧
七年级下册每课要点--21伟大的悲剧
之一
《伟大的悲剧》
关于本文作者
茨威格,奥地利作家。出身于维也纳一个富裕的犹太工厂主家庭。青年时代在维也纳和柏林攻读哲学和文学。后去西欧、北非、印度、美洲等地游历。在法国结识威尔哈伦、罗曼·罗兰、罗丹等人,受到他们的影响。一战爆发后,发表了反战剧本《耶雷米亚》,在瑞士与罗曼·罗兰等人一起从事反战活动,成为著名的和平主义者。1919年后长期隐居在萨尔茨堡,埋...[ 查看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