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群相关文章 2012中考历史知识 外交成就的相关文章推荐
2012中考历史知识 外交成就
运用多种方法,掌握外交成就
山 东 尹作芬
一、数字法
用“一二三”掌握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一位伟人(周恩来),两项成果(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三个连续的时间(1953、1954、1955)或三个关键词﹙首次提出、共同倡导、求同存异﹚。
用“一二一”掌握外交事业的发展:一个合法席位(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两项建交成果(中日建交、中美建交),一次重要组织会议(亚太经合组织会议)。
二、知识树
三、线索法
周恩来是新中国外交事业的创始人和主要领导者之一,建国后至70年代的外交饱含着他的心血,外交之路上到处都是他的足迹,所以我们可以把周恩来的外交活动作为外交事业发展的一条线索:
1953年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54年与印、缅总理共同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55年参加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成会议圆满成功。
1971年与基辛格会谈。
1972年与尼克松会谈,中美双方在上海发表《联合公报》。
本单元的外交成果都对中国历史产生了重大影响,是中国外交史上的重大成就,也可以此为线索学习外交事业的发展:
1953年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55年促成万隆会议圆满成功。
1971年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972年中日建交。
1...
[ 查看全文 ]
2012中考历史知识 外交成就的相关文章
如何解答中考历史漫画型试题
一看二审三作答 巧解历史漫画题
河 北 许海军
漫画型试题是近年来中考历史新添的一种题型。此类试题具有贴近学生认知水平、开阔学生视野、调动学生思维、启发学生心智的特点,既体现了 命题者以学生为中心,发挥学生主动性的人文思想,也体现了命题者对学生学习过程的重视。漫画型试题是一种符合课程改革发展趋势和要求的好题型。如何才能有效地解答历史漫画型试题呢?笔者以为可以采取“一看二审三作答”的步骤,解答漫画型...[ 查看全文 ]
考生如何运用数字来理解掌握历史知识
运用数字学习历史知识
河 北 王俊星
在历史课本中,有许多数字,在学习的时候,注意运用数字来理解掌握历史知识。
第一,运用数字分析问题。在学习历史的时候,需要分析一些历史事件发生的原因,这个时候,可以运用数字。比如,在分析1950年土地改革的必要性时,就可用一些数字说明:(1)在新中国成立时,全国拥有3亿多人口的新解放区还没有进行土地改革;(2)解放前,占农村人口不到10%的地主、富农,占有7%至...[ 查看全文 ]
了解历史学习中的比较法
利用“比较法”复习世界史事半功倍
山 东 冯 静
在历史教学中,对不同时间、空间条件下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进行比较分析,找出异同,发现本质,探寻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这就是历史比较法。合理利用这一方法,有利于较好的掌握复杂的历史现象和概念,把握历史发展的来龙去脉,构成较为完整的知识网络,从而更系统的掌握历史知识。复习世界史时,巧妙运用比较法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具体来说,历史学习中的比较...[ 查看全文 ]
中考生如何省时省力记忆历史知识?
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歌诀
山 东 刘焕东
写在前面:学习历史自然要记忆,而如何省时省力记忆,是一个需要解决的课题。现将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编为歌诀,概括、押韵,相信可以有效地帮助解决这个问题。
(一)
一百七十万年前,云南元谋老祖先。
北京人在周口店,七十二十万年间。
(二)
山顶洞现人工火,距今大约三万年。
浙江余姚河姆渡,水稻干栏式房屋。
西安种粟有半坡,房屋样式半地穴;
...[ 查看全文 ]
2012中考历史知识 北魏孝文帝的姓氏改革
民族融合的点睛之笔──北魏孝文帝的姓氏改革
湖北 王从林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其汉化措施则是胡汉融合的浓墨重彩之作,而姓氏改革却是鲜卑汉化的点睛之笔。为全面实现鲜卑汉化,孝文帝下诏,将鲜卑人原有的姓氏一律改为汉姓。所改之汉姓,就是以音近于原鲜卑姓者为准。拓拔宏的鲜卑拓跋部为本氏首姓,他们认为自己的祖先是黄帝,而皇帝依据土是黄色得名,作为皇帝的后裔,据此鲜卑皇帝的拓跋(皇天厚土)姓...[ 查看全文 ]
2012中考历史知识 古代科举名衔称谓
古代科举名衔称谓一览
山 东 赵 健
魏晋以来,官员大多从各地高门权贵的子弟中选拔。权贵子弟无论优劣,都可以做官。许多出身低微但有真才实学的人,却不能到中央和地方担任高官。为改变这种弊端,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来选拔人才。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进士科,考核参选者对时事的看法,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我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科举制从隋朝大业元年(605年)开始实行,到清朝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为止,经历了一千...[ 查看全文 ]
2012中考历史知识 “东道主”与“东道国”
“东道主”与“东道国”的来历
山东省曹县三中 陶国华 孙学 274400
2008年我国将承办奥运会,最近,“东道主”一词,经常在各种媒体上看到。那么它是怎么来的呢?原来是有典故的。
春秋时期,晋文公和秦穆公联合攻打郑国,包围了郑国国都。郑文公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只得向老臣烛之武请教,设法解围。当夜,烛之武潜出城外,私下会见秦穆公。
晋国和秦国是当时的两个大国,他们之间也存在矛盾,常常明争暗斗。烛...[ 查看全文 ]
2012中考历史知识 “多数人”的历史
“多数人”的历史
安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历史组 李三军 241000
在中国,对人口的大多数、普通劳动者的称呼,随着历史的发展几经变化。直至今日的“人民群众”、“黎民百姓”、“国人”等称呼,其实都有着历史的渊源,尽管它们的意思都有所变化。
人民
“人民”一词古已有之。在中国古籍中,人民一般泛指人类,如《管子·七法》:“人民鸟兽草木之生物”,《白虎通》:“古之人民皆食禽兽肉,至于神农,人民众多,禽兽不...[ 查看全文 ]
2012中考历史知识 怎样计算历史年代
怎样计算历史年代
安徽省全椒县石溪中学 童宗兴
一、公元纪年的由来。以传说中的基督教创始人耶稣诞生的那一年为公元纪年,作为开始纪年开始时的标志,我国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后,采用这一纪年方式。
二、公元纪年分为公元前和公元后,以元年为界,元年前称为公元前××年,元年后称为公元××年。每一个10年为一个年代,例:30年代指30-39...[ 查看全文 ]
2012中考历史知识 教皇子午线
教皇子午线──人类史上第一次瓜分地球
湖 北 王从林
新航路开辟初期,葡萄牙捷足先登,发现了好望角及非洲大陆,葡萄牙人首航的丰厚收获引起了西班牙的嫉妒,双方在非洲首先展开角力。在海上,西班牙急起直追,后来,哥伦布从欧洲向西横渡大西洋发现了美洲,双方对海洋发现的争夺更加激烈。1494年6月,经过教皇亚历山大六世(西班牙人)的协调,两国在西班牙卡斯蒂利亚的托尔德西里亚斯小镇签订了一...[ 查看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