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群相关文章

中考历史教材答疑: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的相关文章推荐

中考历史教材答疑: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教材解析:九年级下册 第2课 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湖北省钟祥市柴湖二中 王 健 一、知识网络 二、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一:新经济政策 可以从以下几点来把握:(1)背景:国内战争结束后,苏俄进入和平建设时期,苏维埃政权面临的首要任务是恢复被战争严重破坏了的经济。农民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强烈不满。(2)时间:1921年。(3)内容: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4)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巩固了政权。(5)目的: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经济。(6)评价:是俄国社会主义革命任务完成后,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的开始。新经济政策是列宁从俄国国情出发,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典范。它恢复了被战争破坏的国民经济,指明了建设社会主义的方向。它的实施具有重大意义。 重点二:苏联的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1)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实施了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时间:1928~1937年。重点:发展重工业。结果(取得的成就):两个五年计划完成后,苏联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强盛的工业国,国防力量也大力加强。(2)农业集体化。总之,通过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1936年斯大林宣布在苏联建成了社会主义。它既保证了苏联国防、工业的强大,也为苏联社会以后的发展埋下了许... [ 查看全文 ]
2012-06-27

专题推荐:

中考历史教材答疑: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的相关文章

中考历史教材答疑:俄国十月革命

教材解析:九年级下册 第1课 俄国十月革命 湖北省钟祥市柴湖二中 王 健 一、知识网络 二、重点难点分析 1、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 本课的重点是俄国十月革命发生的历史原因。二月革命后,临时政府继续执行沙皇政府的内外政策;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采取了正确的方针政策;俄国工人阶级的力量比较集中等。这些原因都与十月革命爆发有关。 2、十月革命的重大历史意...[ 查看全文 ]
2012-06-27

专题推荐:

中考历史教材答疑:第三次科技革命

教材解析:九年级下册 第17课 第三次科技革命 山东省邹平县码头中学 高会学 一、知识梳理 二、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概述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第三次科技革命是人类文明史上继蒸汽技术革命和电力技术革命之后科技领域的又一次重大飞跃,与前两次科技革命相比,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这次技术革命中出现的新技术,不是单一的技术,而是技术群。它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和空间技术的广泛应...[ 查看全文 ]
2012-06-27

专题推荐:

中考历史教材答疑:世界经济的全球化

教材解析:九年级下册 第16课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 山东省淄博市高青县青城中学 杜建平 一、知识梳理   二、重点难点分析 (一)课本重点分析 1.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1)经济全球化的背景:20世纪八九十年代,随着东西方冷战结束,国际形势趋于缓和,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的发展趋势。 (2)经济全球化的含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各国经济联系日益密切,世界性经济交往日益增多,在世界经济发展过程中,各国...[ 查看全文 ]
2012-06-27

专题推荐:

中考历史教材答疑:冷战中的对峙

教材解析:九年级下册 第14课 冷战中的对峙 山东省淄博市高青县青城中学 杜建平 一、知识梳理 二、重点难点分析 (一)课本重点分析 1.冷战政策 背景:二次大战结束后,美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居于世界第一位,它称霸世界的野心日益膨胀,但美国又不得不正视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 含义:美国带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除武装进攻之外一切手段的敌对行动,以“...[ 查看全文 ]
2012-06-27

专题推荐:

中考历史教材答疑:百家争鸣

为什么百家争鸣部分只见百家不见争鸣呢? 疑问: 查一下现代汉语词典,对争鸣的解释是:在学术上互相争辩。在学习百家争鸣时,教材的编写者往往把诸子百家的观点列举上,而对百家争鸣的情况很少涉及,教师在讲课时,也就很少讲到。我把这种现象称之为“只见百家,不见争鸣”,教材的编写有点文不对题。现在的人教社教材只涉及到一点“争鸣”,即庄子对孔子恢复周礼的批评,但仍不能给人以“百家争鸣”的感觉,并不能帮助学生形成...[ 查看全文 ]
2012-06-27

专题推荐:

中考历史教材答疑:周平王迁都

周平王东迁“洛”还是“洛邑”? 疑问: 七年级上册最新教材(彩版第30页)第六课《春秋战国的纷争》的第一段,这样写道:“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史称‘东周’。”我的问题是:周平王是东迁“洛”,还是东迁“洛邑”? 在以往几版的教材及地图册中,都是说周平王东迁洛邑,而今年的最新教材在这里却写的是周平王东迁洛。不过配套的人教版地图册中却依然标注的是“洛邑”,而不是“洛...[ 查看全文 ]
2012-06-27

专题推荐:

中考历史“史料分析题”解题步骤

谈谈如何解析史料题 江苏海安县南莫中学 钱丽云 大家知道,历史是过去了的人和事。那么,我们如何去考察历史呢?考察历史的途径有两条:一为实物资料如文物、古迹。二为文字资料即书籍、碑刻。 我国历史悠久,保存下来的实物资料极为丰富,为我们了解祖国的过去提供了重要依据,是我们考察历史的主要途径。我们考察商代以前的历史主要采用这种途径。 清朝末年在河南安阳小屯村出土了大量刻有文字的龟甲和兽骨,我们称之为甲骨...[ 查看全文 ]
2012-06-27

专题推荐:

中考历史解题思路探究

历史考试中常见的思维性失误 湖北陈银洲 1.思维僵化 难以延伸 高中学生在学习中往往思维僵化,依赖性强,表现在对已有知识的感知、理解和巩固时难以形成思维延伸的结果。 2.思维不周 挂一漏万 学生在知识的巩固、理解与再认再现时,知识重组不到位,组织答案时丢三落四,挂一漏万。所以学生在有意识地培养思维能力时更应注重思维的精密性,力求思维活动的结果臻于完美。 3.思维狭隘 片面孤立 学生在对知识理解与运...[ 查看全文 ]
2012-06-27

专题推荐:

中考生如何解答历史逆向选择题

历史逆向选择题与逆向思维 江西 郑连生 历史逆向选择题又叫否定式选择题,是指题干部分设置了否定式的提示或限制的选择题。命题者通常用“不”、“不是”、“不包括”、“不正确”、“没有”、“无关”、“不符”等词,把答题项限制起来,用以考查学生的逆向思维。在考场上,考生如果稍不留神就容易出错。笔者认为,在解答此类试题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审定题型,审清题意 认真审题,是解答各种、各类题型的共同要求。逆...[ 查看全文 ]
2012-06-27

专题推荐:

2012中考历史知识 外交成就

运用多种方法,掌握外交成就 山 东 尹作芬 一、数字法 用“一二三”掌握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一位伟人(周恩来),两项成果(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三个连续的时间(1953、1954、1955)或三个关键词﹙首次提出、共同倡导、求同存异﹚。 用“一二一”掌握外交事业的发展:一个合法席位(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两项建交成果(中日建交、中美建交),一次重要组织会议(亚太经合组织会...[ 查看全文 ]
2012-06-27

专题推荐:

推荐访问
社会调查报告600字 社会调查报告500字 社会调查报告400字 社会实践报告1000字 社会实践报告800字 社会调查报告的格式 项目建设工作报告 社会调研报告的格式 大学生社会调研报告 社会实践报告1000 社会实践报告500 社会实践报告 社会实践报告300 大学生社会调查报告 毛概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建设项目立项报告 建设项目可行性报告 大学生社会报告 城镇化建设调研报告 信息库建设自查报告
热点推荐
中考话题作文题目 中考分数查询 中考物理试卷 中考化学试卷 中考生物试卷 中考语文真题 中考政治答案 中考满分作文700字 中考物理试题 中考数学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