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群相关文章 中考历史教材答疑: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相关文章推荐
中考历史教材答疑:第二次世界大战
教材解析:九年级下册 第6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湖北省钟祥市柴湖二中 王 健
一、知识网络
二、重点难点分析
1、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1)爆发的根本原因: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加剧。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一二十年,资本主义的发展极不平衡,德国随着其经济军事实力的迅速增长,强烈要求从英、法、美战胜国手中夺取殖民地和市场,争夺欧洲和世界霸权,意大利和日本不满意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分赃结果,企图建立地区霸权,结果德、意、日首先发难,挑起了战火。(2)直接原因: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它加速了德日法西斯专政的建立和欧亚战争策源地的形成。(3)其他因素:一些大国为自身的利益而采取的绥靖政策,或中立自保政策,也加速了大战的爆发。世界各国人民虽然也进行了反法西斯战争,但没有互相配合,还不能制止战争的爆发,使局部战争走向了世界大战。
2、第二次世界大战扩大:(1)初步扩大:德军对苏联进行突然袭击。苏联卫国战争开始,莫斯科保卫战胜利。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以来德国法西斯在欧洲大陆上的第一次大失败,德军“天下无敌”的神话破产了。(2)进一步扩大: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使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珍珠港事件直接...
[ 查看全文 ]
中考历史教材答疑: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相关文章
中考历史教材答疑: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教材解析:九年级下册 第7课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山东省淄博市高青县青城中学 杜建平
一、知识梳理
二、重点难点讲解
重点分析:
(一)国际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
1.背景:珍珠港事件后,二战规模扩大,面对德意日法西斯的疯狂进逼,世界反法西斯国家开始逐步走向联合。
2.标志:1942年1月,中苏美英等26国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正式形...[ 查看全文 ]
中考历史教材答疑:法西斯势力的猖獗
教材解析:九年级下册 第5课 法西斯势力的猖獗
山东省淄博市高青县青城中学 杜建平
一、知识梳理
二、重点难点讲解
(一)重点分析
1.法西斯政权的建立
(1)德国纳粹政权的建立
背景: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世界经济危机严重地打击了德国。经济危机激化了社会阶级矛盾。以希特勒为首的法西斯组织纳粹党,利用德国社会各阶层对政府的普遍不满,趁势力发展壮大。他们展开欺骗宣传活动...[ 查看全文 ]
中考历史教材答疑:经济大危机
教材解析:九年级下册 第4课 经济大危机
山东省淄博市高青县青城中学 杜建平
一、知识梳理
二、重点难点分析
(一)重点分析
1.经济大危机
(1)背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战胜国召开了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建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20世纪2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处于的相对稳定时期。
(2)爆发:1929年,经济危机在美国的纽约爆发,然...[ 查看全文 ]
中考历史教材答疑: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教材解析:九年级下册 第3课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山东省淄博市高青县青城中学 杜建平
一、知识梳理
二、重点难点分析
(一)重点分析
1.弱国无外交:(1)巴黎和会主要为惩罚战败国德国而召开,共有27个国家参加,但会议被法国总理克里孟梭、英国首相劳合·乔治和美国总统威尔逊“三巨头”操纵,其他参加国在会上处于无权地位。华盛顿会议是为协调日本和美国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利益和...[ 查看全文 ]
中考历史教材答疑: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教材解析:九年级下册 第2课 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湖北省钟祥市柴湖二中 王 健
一、知识网络
二、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一:新经济政策
可以从以下几点来把握:(1)背景:国内战争结束后,苏俄进入和平建设时期,苏维埃政权面临的首要任务是恢复被战争严重破坏了的经济。农民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强烈不满。(2)时间:1921年。(3)内容: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4...[ 查看全文 ]
中考历史教材答疑:俄国十月革命
教材解析:九年级下册 第1课 俄国十月革命
湖北省钟祥市柴湖二中 王 健
一、知识网络
二、重点难点分析
1、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
本课的重点是俄国十月革命发生的历史原因。二月革命后,临时政府继续执行沙皇政府的内外政策;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采取了正确的方针政策;俄国工人阶级的力量比较集中等。这些原因都与十月革命爆发有关。
2、十月革命的重大历史意...[ 查看全文 ]
中考历史教材答疑:第三次科技革命
教材解析:九年级下册 第17课 第三次科技革命
山东省邹平县码头中学 高会学
一、知识梳理
二、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概述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第三次科技革命是人类文明史上继蒸汽技术革命和电力技术革命之后科技领域的又一次重大飞跃,与前两次科技革命相比,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这次技术革命中出现的新技术,不是单一的技术,而是技术群。它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和空间技术的广泛应...[ 查看全文 ]
中考历史教材答疑:世界经济的全球化
教材解析:九年级下册 第16课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
山东省淄博市高青县青城中学 杜建平
一、知识梳理
二、重点难点分析
(一)课本重点分析
1.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1)经济全球化的背景:20世纪八九十年代,随着东西方冷战结束,国际形势趋于缓和,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的发展趋势。
(2)经济全球化的含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各国经济联系日益密切,世界性经济交往日益增多,在世界经济发展过程中,各国...[ 查看全文 ]
中考历史教材答疑:冷战中的对峙
教材解析:九年级下册 第14课 冷战中的对峙
山东省淄博市高青县青城中学 杜建平
一、知识梳理
二、重点难点分析
(一)课本重点分析
1.冷战政策
背景:二次大战结束后,美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居于世界第一位,它称霸世界的野心日益膨胀,但美国又不得不正视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
含义:美国带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除武装进攻之外一切手段的敌对行动,以“...[ 查看全文 ]
中考历史教材答疑:百家争鸣
为什么百家争鸣部分只见百家不见争鸣呢?
疑问:
查一下现代汉语词典,对争鸣的解释是:在学术上互相争辩。在学习百家争鸣时,教材的编写者往往把诸子百家的观点列举上,而对百家争鸣的情况很少涉及,教师在讲课时,也就很少讲到。我把这种现象称之为“只见百家,不见争鸣”,教材的编写有点文不对题。现在的人教社教材只涉及到一点“争鸣”,即庄子对孔子恢复周礼的批评,但仍不能给人以“百家争鸣”的感觉,并不能帮助学生形成...[ 查看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