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群相关文章 中考历史教材答疑:苏联的改革与解体的相关文章推荐
中考历史教材答疑:苏联的改革与解体
教材解析:九年级下册 第10课 苏联的改革与解体
山东桓台县实验学校 张文英
一、知识梳理
二、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1.赫鲁晓夫改革
赫鲁晓夫执政时期,针对斯大林时期存在的一些弊端,在经济和政治方面采取了一些改革措施,这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改革是浅层次的,没有突破斯大林模式的基本框架,也没有形成系统的改革理论,政策的调整和改革措施的选择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赫鲁晓夫的个人意志起着重要作用。所以,在赫鲁晓夫执政的后期,随着他本人政策举措的失误、权力集中程度的提高,苏联体制模式所固有的弊端再度凸显,社会政治经济形势又朝着危机的方向发展。在这种情况下,改革的进程必然表现出曲折和进退反复的特征,也迫使赫鲁晓夫下台。
赫鲁晓夫的改革对苏联的历史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
2.苏联的解体
赫鲁晓夫时期的一系列改革,并没有克服斯大林模式所存在的弊端。戈尔巴乔夫上台后,首先把经济改革作为重点,但没有取得成果。在经济改革受挫后,他又把改革的重点转移到政治领域,引起了苏联政治体制的急剧变化,主要表现为一党制转变为多党制,国家权力分散,各加盟共和国脱离苏联的趋势加强。1991年的“八一九事件”,加速了苏联解体和苏共的垮台。1991年底,苏联完全解体。
苏联解体是世界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它结...
[ 查看全文 ]
中考历史教材答疑:苏联的改革与解体的相关文章
中考历史教材答疑:第二次世界大战
教材解析:九年级下册 第6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湖北省钟祥市柴湖二中 王 健
一、知识网络
二、重点难点分析
1、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1)爆发的根本原因: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加剧。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一二十年,资本主义的发展极不平衡,德国随着其经济军事实力的迅速增长,强烈要求从英、法、美战胜国手中夺取殖民地和市场,争夺欧洲和世界霸权,意大利和日本不满意第...[ 查看全文 ]
中考历史教材答疑: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教材解析:九年级下册 第7课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山东省淄博市高青县青城中学 杜建平
一、知识梳理
二、重点难点讲解
重点分析:
(一)国际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
1.背景:珍珠港事件后,二战规模扩大,面对德意日法西斯的疯狂进逼,世界反法西斯国家开始逐步走向联合。
2.标志:1942年1月,中苏美英等26国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正式形...[ 查看全文 ]
中考历史教材答疑:法西斯势力的猖獗
教材解析:九年级下册 第5课 法西斯势力的猖獗
山东省淄博市高青县青城中学 杜建平
一、知识梳理
二、重点难点讲解
(一)重点分析
1.法西斯政权的建立
(1)德国纳粹政权的建立
背景: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世界经济危机严重地打击了德国。经济危机激化了社会阶级矛盾。以希特勒为首的法西斯组织纳粹党,利用德国社会各阶层对政府的普遍不满,趁势力发展壮大。他们展开欺骗宣传活动...[ 查看全文 ]
中考历史教材答疑:经济大危机
教材解析:九年级下册 第4课 经济大危机
山东省淄博市高青县青城中学 杜建平
一、知识梳理
二、重点难点分析
(一)重点分析
1.经济大危机
(1)背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战胜国召开了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建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20世纪2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处于的相对稳定时期。
(2)爆发:1929年,经济危机在美国的纽约爆发,然...[ 查看全文 ]
中考历史教材答疑: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教材解析:九年级下册 第3课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山东省淄博市高青县青城中学 杜建平
一、知识梳理
二、重点难点分析
(一)重点分析
1.弱国无外交:(1)巴黎和会主要为惩罚战败国德国而召开,共有27个国家参加,但会议被法国总理克里孟梭、英国首相劳合·乔治和美国总统威尔逊“三巨头”操纵,其他参加国在会上处于无权地位。华盛顿会议是为协调日本和美国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利益和...[ 查看全文 ]
中考历史教材答疑: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教材解析:九年级下册 第2课 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湖北省钟祥市柴湖二中 王 健
一、知识网络
二、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一:新经济政策
可以从以下几点来把握:(1)背景:国内战争结束后,苏俄进入和平建设时期,苏维埃政权面临的首要任务是恢复被战争严重破坏了的经济。农民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强烈不满。(2)时间:1921年。(3)内容: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4...[ 查看全文 ]
中考历史教材答疑:俄国十月革命
教材解析:九年级下册 第1课 俄国十月革命
湖北省钟祥市柴湖二中 王 健
一、知识网络
二、重点难点分析
1、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
本课的重点是俄国十月革命发生的历史原因。二月革命后,临时政府继续执行沙皇政府的内外政策;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采取了正确的方针政策;俄国工人阶级的力量比较集中等。这些原因都与十月革命爆发有关。
2、十月革命的重大历史意...[ 查看全文 ]
中考历史教材答疑:第三次科技革命
教材解析:九年级下册 第17课 第三次科技革命
山东省邹平县码头中学 高会学
一、知识梳理
二、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概述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第三次科技革命是人类文明史上继蒸汽技术革命和电力技术革命之后科技领域的又一次重大飞跃,与前两次科技革命相比,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这次技术革命中出现的新技术,不是单一的技术,而是技术群。它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和空间技术的广泛应...[ 查看全文 ]
中考历史教材答疑:世界经济的全球化
教材解析:九年级下册 第16课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
山东省淄博市高青县青城中学 杜建平
一、知识梳理
二、重点难点分析
(一)课本重点分析
1.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1)经济全球化的背景:20世纪八九十年代,随着东西方冷战结束,国际形势趋于缓和,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的发展趋势。
(2)经济全球化的含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各国经济联系日益密切,世界性经济交往日益增多,在世界经济发展过程中,各国...[ 查看全文 ]
中考历史教材答疑:冷战中的对峙
教材解析:九年级下册 第14课 冷战中的对峙
山东省淄博市高青县青城中学 杜建平
一、知识梳理
二、重点难点分析
(一)课本重点分析
1.冷战政策
背景:二次大战结束后,美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居于世界第一位,它称霸世界的野心日益膨胀,但美国又不得不正视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
含义:美国带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除武装进攻之外一切手段的敌对行动,以“...[ 查看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