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中考语文:《伟大的悲剧》备考要点的相关文章
2013中考语文:《木兰诗》备考要点
七年级下册每课要点--10木兰诗
之一
关于乐府诗
继《诗经》《楚辞》之后,在汉魏六朝文学史上出现一种能够配乐歌唱的新诗体,叫做“乐府”,它曾大放异彩,成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乐府”本是官署的名称,负责制谱度曲,训练乐工,采辑诗歌民谣,以供朝廷祭祀宴享时演唱,并可以观察风土人情,考查政治得失。我国的采诗制度有着悠久的历史,《夏书·胤征》已有采诗的记录。流传至今的《诗经》,当...[ 查看全文 ]
2013中考语文:《土地的誓言》备考要点
七年级下册每课要点--9土地的誓言
之一
端木蕻良,原名曹汉文,辽宁昌图人,现代作家。
194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已经过去了整二十年,抗日战争正处于十分艰苦的阶段,流亡在关内的东北人依然无家可归。作者怀着难以遏制的思乡之情写下了这篇文章。
这是一篇抒情散文,充溢着饱满、深沉的爱国热情。作者这种情绪的表露,并不流于空泛,他把九一八事变以后东北流亡青年压抑的情感用火一样炽热的语言表达出来,仿佛使...[ 查看全文 ]
2013中考语文:《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备考要点
七年级下册每课要点--8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
之一
这篇小品文写作的年代,正当五四运动高潮过后。封建军阀与帝国主义相勾结加紧了对中国人民的压迫,加紧了对新文化运动的破坏。社会黑暗到了极点。封建复古势力从一蹶不振中昂起头来,对新文化运动发动猖狂的反扑。帝国主义加紧了文化侵略。中华民族真如"大病初愈的病人",千疮百孔,步履维艰。在这种"艰难的国运"面前,是临阵脱逃,垂头丧气,悲观失望,彷徨苦闷,还是...[ 查看全文 ]
2013中考语文:《黄河颂》备考要点
七年级下册每课要点--6黄河颂
之一
《黄河颂》
光未然,原名张光年,1913年出生,1927年在中学时代即参加革命工作。"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辍学。1936年抵达上海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并从事进步文艺活动。1935年8月创作《五月的鲜花》歌词,以其深怀忧患与愤恨体现浓郁深沉的抒情气息,广为传唱。1939年到延安创作了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组诗《黄河大合唱》,经冼星海谱曲后风行全国。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 查看全文 ]
2013中考语文:《口技》备考要点
七年级下册每课要点--20口技
之一
我国古代有许多名人,今天我们学习的《口技》就是反映古代口技人高超的艺术才能。
关于作者:
作者林嗣环,明末清初人。清顺治六年中进士。著作有《铁崖文集》、《湖舫存稿》、《海渔篇》等。《口技》是他的《<秋声诗>自序》的一部分。
关于口技:
口技,属杂技的一种,是我国很早就在民间流行的一种由演员运用口腔发声来摹拟各种声响的技艺。由于表演者多隐身在布幔或屏风的后边,俗...[ 查看全文 ]
2013中考语文:《观舞记》备考要点
七年级下册每课要点--19观舞记
之一
作者简介
冰心(1900-1999),现代散文家、小说家、诗人、儿童文学作家。原名谢婉莹,出生于福州。父亲是一位开明的海军军官,童年在山东烟台度过七、八年,大海给她留下很深印象。1911年就读福州女子师范预科,1913年入京就读教会学校,形成其"爱"的哲学。1923年以优异成绩毕业于燕京大学文科。她是五四文学运动中涌现的第一批现代作家中最知名的女作家之一。1...[ 查看全文 ]
2013中考语文:《竹影》备考要点
七年级下册每课要点--18竹影
之一
丰子恺,原名丰润,浙江崇德人。我国现代著名画家、文学家、美术和音乐教育家,是一位多方面卓有成就的文艺大师。他的作品风格独特,内容深刻,耐心寻味。他的散文在我国新文学史上也有较大影响。主要作品有《缘缘堂随笔》、《缘缘堂再笔》、《随笔二十篇》、《甘美的回忆》、《率真集》等。这此作品除部分艺术评论外,大都叙述他自己亲身经历的生活和日常接触的人事,表现了浓厚的生活情趣...[ 查看全文 ]
2013中考语文:《安塞腰鼓》备考要点
七年级下册每课要点--17安塞腰鼓
之一
关于安塞腰鼓
安塞腰鼓是陕北的一种民间舞蹈艺术。它主要的肢体动作,再配之以鼓声钹声,塑造出粗犷、强悍、奔放、洒脱的艺术形象。近年来,它频频出现在各大型文艺晚会及影视节目中, 给广大观众带来气势磅礴、淋漓酣畅的艺术享受。
读一遍课文,标出每段的序号,找出你不认识的字和词,查字典、词典,给字注音,给词释义。
一、字
1、给下列加红字注音
恬静羁绊冗杂亢奋
烧灼...[ 查看全文 ]
2013中考语文:《社戏》备考要点
七年级下册每课要点--16社戏
《社戏》
《社戏》一文写于1922年,由于辛亥革命不够彻底,在封建军阀的统治下,封建教育的思想仍紧紧地禁锢着大家的头脑,封建的礼教制度牢牢地束缚着人们的手脚,一切都没有进步,一切都没有朝气。在这种气氛之下,儿童教育就更成为封建教育制度的牺牲品了。枯燥无味的教育内容,僵化呆板的教学方法,使得学生身心都得不到健康发展,而且备受摧残。少年儿童们渴望自由,追求发展,向往大自...[ 查看全文 ]
2013中考语文:《伤仲永》备考要点
七年级下册每课要点--5伤仲永
之一
第一部分
《伤仲永》
伤,是“怜惜”的意思。伤仲永,即怜惜方仲永这个幼时天资聪颖的神童由于没有学习,以致成年后竟成为默默无闻的庸人。
关于作者:
王安石,北宋杰出的诗人和散文学,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诗文语言雄健,长于说理,多有揭露时弊,反映社会矛盾,体现了他的政治主张和抱负的作品。他著有《临川先生文集》。
学习本文,认真朗读课文,了解故事梗概,弄清文章结构,...[ 查看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