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中考语文备考:七年级下1-6单元解词的相关文章
2013中考语文备考:七年级全册生字
七年级全册生字
第 一 课 <<在山的那边>>
chī xiǎnɡ yǐn mì tiě qīnɡ nínɡ chénɡ yòu huò
痴 想 隐 秘 铁 青 凝 成 诱 惑
xuān ténɡ yí shùn jiān
喧 腾 一 瞬 间
第 二 课<<走一步,再走一步 >>
xùn jiè sǒnɡ lì yū huí nínɡ shì chuò qì nà hǎn
训 诫 耸 立 ...[ 查看全文 ]
2013中考语文:《信客》备考要点
八年级上册每课要点--10信客
信客作为一种职业,必然有着职业的品性与素质。同学们学完这篇文章,思考一下信客有什么优良的品格和精神。
一、 学习本文,先通篇全文,了解大概故事情节,掌握如下字词。
1、 为下列加红的字注音。
噩耗( )伎俩( )吊唁( )猝然( )呵斥( )诘问( )
2、 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
伎俩:手段;花招;在特定的语境中,也可指技艺;本领。
低眉顺眼:形容驯服、...[ 查看全文 ]
2013中考语文:《老王》备考要点
八年级上册每课要点--9老王
本文作者以真挚的情感回忆了心地善良的"老王"。"老王"虽然生活艰难,社会地位不高,不被人重视,但是他却有着一颗美好的心灵。作者与他有着平等友好的交往。想必同学们读完这篇课文会有很深的感触。
一、 通读全文,掌握如下字词
1、 为下列加红的字注音。
惶恐( )取缔( )愧怍( )蹬( )伛( )攥( )
2、 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
惶恐:惶惧惊恐
取缔:明令...[ 查看全文 ]
2013中考语文:《台阶》备考要点
八年级上册每课要点--8台阶
《背影》中的父亲,给了我们很深的印象,那幅父子情深的情景也会常常会浮现在我们脑海中。今天我们要学的《台阶》这篇文章,作者写的也是自己的父亲。本文的"父亲"渴望自家有高高的台阶,因此他通过自己的艰苦努力,终于实现了这个愿望,但是他也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同学们学完本文后,可以自己体味一下本文的父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一、学习本文,首先通读全文,了解大体内容。掌握如下字词...[ 查看全文 ]
2013中考语文:《背影》备考要点
八年级上册每课要点--7背影
《背影》是朱自清散文的代表作之一。1925年这篇文章一发表,立刻轰动文坛。半个世纪以来一直为人们所传诵。有人认为:“要谈五四以来的散文,就不能不提到朱自清;而要谈朱自清,又不能不提到《背影》。”(林非《现代散文六十家札记》)这话不是没有道理的。本文所反映的是1917年的事,那是我国近代史上最黑暗、最混乱的时期。文中写家境的“惨淡”,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乱,人民...[ 查看全文 ]
2013中考语文:阿长与《山海经》备考要点
八年级上册每课要点--6阿长与《山海经》
鲁迅是同学们非常熟悉的作家,他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我们在初一时学过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其中有长妈妈讲美女蛇的故事,大家还记得吗?这位长妈妈是鲁迅家里的一个女工,在鲁迅的童年生活中,阿长是一个很有影响的人物。她只是一个女工,不知其真名实姓,也不会识字作文。鲁迅在作品中几次提到他,甚至把她和《山海经》连在了...[ 查看全文 ]
2013中考语文:《亲爱的爸爸妈妈》备考要点
八年级上册每课要点--5亲爱的爸爸妈妈
1988年10月21日,作者在南斯拉夫克拉库耶伐次参加悼念活动。作者在当年纳粹大屠杀的地点,感受到历史的残酷和沉重,感受到人民的悲哀和愿望。同时,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当今社会我们要努力争取和平,反对战争。
一、 学习本文,先通读全文,了解大体内容,掌握如下字词:
1、 为下列加红的字注音。
悼念()屹立()恍惚()荒谬()
2、 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
蜿蜒:...[ 查看全文 ]
2013中考语文:《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备考要点
八年级上册每课要点--4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本文由法国著名作家雨果所作,充满了深厚的人道主义精神。雨果对英法联军远征中国之举,态度是异常鲜明的。他愤怒谴责英法联军的侵略行为,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被侵略者的深深同情。
一、 学习本文,应该掌握如下字词:
1、 为下列加红的字注音。
赞誉()晨曦()瞥见()箱箧()
2、 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
眼花缭乱:形容眼前的景象复杂纷繁,使人感到迷...[ 查看全文 ]
2013中考语文:《蜡烛》备考要点
八年级上册每课要点--3蜡烛
一、学习本文,先通读全文,了解故事情节。
1、 为下列加红字注意。
拂晓( )颤巍巍( )遮掩( )鞠躬( )
2、 解释下列词语。
偷袭:趁着敌人松懈时发动突然袭击
拂晓:天快亮的时候
遮掩:掩饰;隐瞒
屏障:遮蔽、阻挡之物
3、 为下列多音字注音组词。
┌ ┌
颤│ 屏│
└ └
二、课文内容分析:
文章中记叙了一位苏联红军为了夺取一座桥而倒在了南斯拉夫的土地上...[ 查看全文 ]
2013中考语文:《芦花荡》备考要点
八年级上册每课要点--2芦花荡
《芦花荡》是以白洋淀地区军民抗日斗争为题材的小说。队伍驻扎在苇塘,里外交通全靠"一个将近六十岁的老头子"。他毫不惧怕敌人的严密监视,乃至过于自信。一次,送两个十几岁的女孩进苇塘,被鬼子发现,其中一个孩子"挂了花",他发恨要讨还血债,赤手空拳,引诱正在淀里洗澡的十几个鬼子进入他的圈套,用锋利的钩子把鬼子钩住,用竹篙痛砸鬼子。无论是日常斗争,还是这场"英雄行为",都颇有...[ 查看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