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群相关文章 公共基础知识小结(7)的相关文章推荐
公共基础知识小结(7)
81. 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职权和法定程序,将法律规范用于具体事件或案件的活动,称为法的适用
82.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每年举行一次。如果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认为有必要,或者有五分之一以上的全国人大代表提议,可以临时召集全国人大会议。
83. 权力机关对行政机关的监督不包括市场监督
84. 根据行政诉讼法的规定,在诉讼过程中,被告行政机关不能自行向原告和证人收集证据。
85. 行政行为法具有的两种属性之一是程序性
86. 个人或单位为谋取不正当利益,给予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以财物、或者在经济往来中,违反国家规定,给予各种名义的回扣、手续费的行为,应判为向单位行贿罪
87. 我国普遍刑事犯罪中危险性最大的一类犯罪是危害公共安全罪
88. 供受文者使用的具有法定效用的正式文本,格式规范并具备各种生效标志的稿本称作正本
89. 公告在撰写时要求行文郑重、用语规范。对公告中涉及国家、地区、机关要使用通用的规范名称;词语符合现代汉语的局面语言规范;计量单位一律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
90. 在公告的总体结构中,有标题、正文、成文时间,没有主送单位
91. 唯物辩证法的否定之否定规律提示了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
92. “教育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 查看全文 ]
公共基础知识小结(7)的相关文章
公共基础知识小结(6)
61. 把“否定之否定”称作“仿佛回到原来出发点”的运动是辩证法的观点。
62.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在真理观上的分歧是真理的内容是否是客观的
63. 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64. 生产力诸因素中的主导因素是劳动者
65. 从个人和社会统一的观点出发,人的自我价值在于通过自己的活动满足社会和自我的多方面需要
66. 社会进步的内在根据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67. 建设有中国特...[ 查看全文 ]
公共基础知识小结(6)
61. 把“否定之否定”称作“仿佛回到原来出发点”的运动是辩证法的观点。
62.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在真理观上的分歧是真理的内容是否是客观的
63. 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64. 生产力诸因素中的主导因素是劳动者
65. 从个人和社会统一的观点出发,人的自我价值在于通过自己的活动满足社会和自我的多方面需要
66. 社会进步的内在根据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67. 建设有中国特...[ 查看全文 ]
公共基础知识精髓要点小结(5)
41. 现行行政决策体制通常由行政决策中枢系统、行政决策咨询系统、行政决策审批控制系统和行政决策领导系统四部分构成。
42. 在特殊情况下,国家可以成为法律关系的主体。
43. “公民”这一概念是法律概念
44. 人民检察院对行政案件的审理的主要监督方式是抗诉
45. 行政诉讼的原告和被告是恒定的
46. 行政监督的对象是行政相对方
47. 刑法学是研究刑法及其所规定的犯罪和刑罚的科学...[ 查看全文 ]
公共基础知识精髓要点小结(4)
41. 现行行政决策体制通常由行政决策中枢系统、行政决策咨询系统、行政决策审批控制系统和行政决策领导系统四部分构成。
42. 在特殊情况下,国家可以成为法律关系的主体。
43. “公民”这一概念是法律概念
44. 人民检察院对行政案件的审理的主要监督方式是抗诉
45. 行政诉讼的原告和被告是恒定的
46. 行政监督的对象是行政相对方
47. 刑法学是研究刑法及其所规定的犯罪和刑罚的科学...[ 查看全文 ]
公共基础知识精髓要点小结(3)
21. 我国企业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22.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生产力的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23. 当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时,一般不宜采取松的货币政策
24. 劳动力市场是劳动力资源的交易和分配的场所
25. 根据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企业拥有包括国家在内的出资者投资形成资产的全部法人财产权
26. 社会主义经济在资源的配置方面,最为有效...[ 查看全文 ]
公共基础知识精髓要点小结(2)
21. 我国企业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22.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生产力的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23. 当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时,一般不宜采取松的货币政策
24. 劳动力市场是劳动力资源的交易和分配的场所
25. 根据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企业拥有包括国家在内的出资者投资形成资产的全部法人财产权
26. 社会主义经济在资源的配置方面,最为有效...[ 查看全文 ]
公共基础知识精髓要点总结(1)
1. 我国政权组织形式是人民代表大会制。
2. 行政许可是行政机关的批准行为。
3. 行政行为以受法律规范拘束的程度为标准,可以分为两类羁束行政行为与自由裁量行政行为。
4. 在诉讼期间的最后六个月内,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障碍不能行使请求权的,诉讼时效中止。
5. 书写公文中的成文日期应使用汉字。
6. 规定用于依照有关法律规定发布行政法规和规章。
7. 以上请示事项当否,请即批复。
...[ 查看全文 ]
社会保障基础知识例题集【1】
第一章 社会保障概述
一、单项选择题
1.社会保障的责任主体是哪一个?
A.国家 B.企业C.个人 D.其他社会组织
2.社会保障制度旨在满足人们什么水平的生活需要?
A.小康生活需要 B.基本生活需要 C.富裕生活需要 D.现代化生活需要
3.实行特殊性保障原则的国家,其社会保障的对象面向哪一层面?
A.全体社会成员 B.部分社会成员 C.全体劳动者 D...[ 查看全文 ]
公务员公共基础小结【3】
201. 市场经济的平等性体现在竞争主体能够平等地取得生产要素;竞争主体能机会均等地进入市场,并进行自主决策和经营;竞争主体能平等地承担税赋和其他方面的负担;竞争主体在法律和经济往来中处于平等地位
202. 财政支出主要用于政府购买、货币供应量、转移支付
203. 从社会总产品出发考察社会资本运动,核心问题是社会总产品如何实现的问题、社会总产品的价值补偿和实物补偿
204. 我国非公有制经济...[ 查看全文 ]
公共基础知识精髓要点总结【2】
101. 社会精神财富的源泉是人民群众的实践
102. 衡量生产力水平的客观尺度是劳动工具的状况
103. 划分阶级的标准是经济地位
104. 历史人物分为杰出人物和反动人物,杰出人物是指对历史发展起促进作用的伟大人物
105. 党的十五大第一次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106.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是指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所采取的具体形式
107. 市场机制作用得到充分发挥的前提...[ 查看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