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群相关文章 2012政法干警文化综合之历史(二)的相关文章推荐
2012政法干警文化综合之历史(二)
1.581年,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的是( )。
A.王莽 B.杨坚 C.李渊 D.李世民
2.隋朝统一全国是在( )。
A.581年 B.605年 C.589年 D.611年
3.下列制度属于隋朝开创的是( )。
A.均田制、行省制 B.分封制、井田制 C.郡县制、租调制 D.三省六部制、科举制
4.隋朝开凿大运河的重大意义在于( )。
A.满足隋炀帝游江都的愿望 B.南水北调 C.大大加强了南北经济的交流D.便利对少数民族的战争
5.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根本目的是( )。
A.攻打陈朝 B.巩固隋朝的统治 C.巡游享乐 D.攻打高丽
6.下列关于隋朝时期的洛阳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大运河的中心 B.隋朝定为东都 C.商业盛极一时 D.李渊在此起兵反隋
7.唐朝建立于( )。
A.618年 B.626年 C.581年 D.589年
8.历史上把唐太宗统治时期称为( )。
A.贞观之治 B.开元盛世 C.开皇之治 D.光武中兴
9.唐太宗时期,历尽艰险,到天竺去研究佛经的是( )。
A.玄奘 B.张骞 C.班超 D.甘英
10.下列唐朝与国外友好交往的史事,发生在唐玄宗时期的是( )。
A.日本第一批遣唐使来到中国 B.鉴真东渡 C.玄奘...
[ 查看全文 ]
2012政法干警文化综合之历史(二)的相关文章
2012政法干警文化综合之历史(一)
1.隋朝统一全国是在( )。
A.581年
B.605年
C.589年
D.611年
2.我国农学史上最早传播西方近代科学知识的书籍是( )。
A.《农政全书》
B.《本草纲目》
C.《天工开物》
D.《千金方》
3.下列制度属于隋朝开创的是( )。
A.均田制、行省制
B.分封制、井田制
C.郡县制、租调制
D.三省六部制、科举制
4.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根本目的是(...[ 查看全文 ]
2012政法干警重点考点备考
重点一:历史
重点知识:二里头文化、光武中兴、安史之乱、曲辕犁、摊丁入亩、北京条约、甲午中日战争、戊戌变法、第一个五年计划、新航路的开辟、第二次世界大战、冷战
重点举例:
一、二里头文化
河南洛阳偃师二里头村遗址距今大约3800-3500年,二里头遗址是夏商时代重要的考古遗址。专家在二里头文化遗址发现了中国迄今最早宫殿建筑基址。二里头文化是探索夏文明的主要对象。
二、安史之乱...[ 查看全文 ]
2012政法干警备考战略
一、考试科目
基层政法干警笔试包括公务员公共科目考试和教育入学考试。
(一)公共科目
公共科目依然为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和申论两个科目,与去年基本保持一致。从考试题型来看,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为客观性试题,申论为主观性试题。
(二)教育入学科目
对于教育考试科目而言,报考专科的考生需参加文化综合(历史、地理、政治)的考试;报考专科及以上学历起点本科和第二学士学位的考生需参加民法学的考试;报考法律...[ 查看全文 ]
2012政法干警刑法学之犯罪主体概述
犯罪主体概述
犯罪主体是指实施了危害社会的行为,依法应负刑事责任的人,这包括实施了危害社会的行为,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袋子,以及实施了危害社会的行为,依法应当承担刑事责任的企业事业单位、国家机关、社会团体等单位。在犯罪主体中,自然人可以成为各种犯罪的主体,但是,根据我国刑法目前的规定,单位只能成为特定犯罪的主体。
根据我国刑法规定,自然人成为犯罪主体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1...[ 查看全文 ]
2012政法干警刑法学之认识错误
刑法上的认识错误,是指行为人对自己行为的法律性质和事实的认识错误。这属于犯罪主观方面的特殊问题,主要是解决行为人主观上对自己行为的法律性手工艺南和事实情况发生误解时的刑事责任。
刑法上的认识错误可以分为法律上的认识错误和事实上的认识错误两大类。
(一)法律上的认识错误
所谓法律上的认识错误,是指行为人对自己行为的法律性质有不正确的理解。行为的违法性是构成犯罪的基本特征之一。具体说,有以下几种...[ 查看全文 ]
2012政法干警法律备考
法律试题在政法干警考试中的比例非常大,因此复习好法律常识是十分必要的,法律法条中到底应该着重复习写什么内容,有哪些常考的知识点,又有哪些地方是我们经常出错容易混淆的?我们帮大家整理好了复习大纲以及复习重点,想了解更多与政法干警考试相关的信息,请进入留学群公务员频道(www.liuxuequn.com/gongwuyuan)
一、“可以”与“应当”
我们国家的法律在法条中大部分是以法律...[ 查看全文 ]
2013国家公务员考试常识之文化
一、古代文化常识
(一)年龄称谓
襁褓:未满周岁的婴儿;孩提:指2~3岁的儿童;垂髫:指幼年儿童(又叫“总角”);豆蔻:指女子十三岁;及笄:指女子十五岁;加冠:指男子二十岁(又称“弱冠”);而立之年:指三十岁;不惑之年:指四十岁;知命之年:指五十岁(又 “知天命”、“半百”,);花甲之年:指六十岁;古稀之年:指七十岁;耄耋之年:指八九十岁;期颐之年:一一百岁。
(二)明清科举考试...[ 查看全文 ]
公务员行测法律常识资料二(政府信息公开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获取政府信息,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促进依法行政,充分发挥政府信息对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和经济社会活动的服务作用,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所称政府信息,是指行政机关在履行职责过程中制作或者获取的,以一定形式记录、保存的信息。
第三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组织领导。
国...[ 查看全文 ]
公务员行测法律常识资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
(2011年2月25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保存工作,制定本法。
第二条 本法所称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包括:...[ 查看全文 ]
政法干警民法学资料之抗辩权
民法问题是公务员考试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留学群公务员频道(www.liuxuequn.com/gongwuyuan)为大家整理了很多民法学专项模拟试题,并有详细的答案解析,试题内容如下:
同时履行抗辩权 (★ ★ ★简答:概念和成立条件)
(一)概念
是指在双务合同中,一方当事人在他方当事人未 履行对价义务而请求其履行时,有拒绝履行自己义务 的权利
(二)成立条件:
须当事人双方基于同...[ 查看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