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群相关文章 政法干警民法学备考之合同法的相关文章推荐
政法干警民法学备考之合同法
第一节 买卖合同
一、买卖合同的概念与特征
(一)买卖合同的概念
买卖合同,是指出卖人交付标的物并转移标的物的所有权于买受人,买受人支付价款的合同。买卖合同的主体是出卖人和买受人。交付买卖标的物并转移其所有权的一方为出卖人,也就是卖方,受领买卖标的物并支付价金的一方是买受人,也就是买方。
(二)买卖合同的特征
1.买卖合同是有名合同。买卖合同是合同法分则中明确规定的合同,因而属于有名合同。而且,在各国合同法中,买卖合同都是最基本的有名合同。
2.买卖合同是转移财产所有权的合同。买卖合同的卖方要转移财产所有权于买方。卖方不仅要将标的物交付给买方,而且要将标的物的所有权转移给买方。转移所有权,这使买卖合同与一方也要“交付”标的物但不移转所有权的其他合同(如租赁合同、借用合同、保管合同等)区分开来。同时,买卖合同是买方应支付价款的合同,卖方将取得价金的所有权。这又使买卖合同与其他转移财产所有权的合同,如互易合同、赠与合同等区别开来。
3.买卖合同是双务合同。买卖合同的双方当事人在享有合同权利的同时,都负担相应的合同义务。其中,出卖人负有交付标的物并转移其所有权于买受人的义务,买受人负有向出卖人支付价款的义务。因此,买卖合同是典型的双务合同。
4.买卖合同是有偿合同。买卖合同...
[ 查看全文 ]
政法干警民法学备考之合同法的相关文章
2012政法干警文化综合之历史(六)
鸦片战争是英国发动的一场侵略战争。据此回答第1~5题:
1.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是( )。
A.中国禁烟运动的胜利 B.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C.英国工业革命的进行 D.英国向东方扩张的政策
2.表明战争性质的最根本依据是( )。
A.因鸦片的走私而引发 B.因中国禁烟而引发 C.因英国商人的损失而引发 D.因英国自身的发展而引发
3.在《南京条约》及其附件中,最能反映英国发动战...[ 查看全文 ]
2012政法干警文化综合之历史(五)
19世纪末,进入到帝国主义阶段的西方列强不断加剧对中国的侵略和争夺。据此回答第1~4题:
1.19世纪末,日本发动大规模侵华战争是为了( )。
A.实现其“征韩侵华”的大陆政策 B.加入帝国主义侵华的行列中C.对中国进行资本输出 D.解决其资本主义发展中的矛盾
2.19世纪末英德矛盾成为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主要矛盾,反映在中国问题上集中表现为双方都把侵略魔爪伸向中国的( )。
A.台湾地...[ 查看全文 ]
2012政法干警考试出题规律分析
专家经过深入研究得出,政法干警招录培养考试《民法》的考试考察目标在于使考生能够比较准确地理解民法学基本概念的内涵与外延,较为系统地掌握民法学的基本原理,能够理解各种基本民事权利,具备在具体社会关系中识别各种民事法律关系的能力,并力求准确地表述基本民事权利义务的内容。最重要的是要求考生具备运用民法学理论分析和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具体民事法律问题的能力。
由此可知,政法干警招录培养考试《民法》考试所注重...[ 查看全文 ]
2012政法干警民法学复习策略
政法干警类考试的考试内容中民法是独立的科目,作为专业知识测查。对于民法的复习,就显得尤为重要。而民法中的内容众多,那么,如何来把握重点,如何来进行复习,就是考生面临的首要问题。下面名师将为大家解答:
对于民法来说,分为以下两大部分,总论和分论,总论主要关于民法的基本原则,民事主体,民事客体,民事法律关系,时效以及代理制度;分论分为以下部分,物权,债权,人身权,继承权,广义的民法,在分论部分还包括...[ 查看全文 ]
政法干警民法学重点总结
民法学是理论性、系统性、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其重点不可能体现在部分的内容上,所以考生在复习民法学内容时,重点应在于理解和准确把握民法的体系、民法的基本理论、民法的调整原则和民法的各项基本制度。
民法学考试的内容大体包括民法总论部分、物权法部分、债法部分和人身权、知识产权、继承部分。
根据大纲要求,认为各部分的复习重点主要为以下内容:
★★基础知识理论
(一)总论部分
民法学总论部分包括了...[ 查看全文 ]
政法干警民法学易混考点分析
一般来说,民法学考试中易出错点主要是对一些容易混淆的法律概念的区分和对一些相联系的法律制度的理解。考生复习时,要善于将那些相关联的概念或制度进行比较,通过综合分析,深入理解有关的概念和制度的含义。下面是考生在考试中常出现错误的地方。
1。民事法律行为和民事行为。这两个概念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考生要注意民事法律行为只是民事行为的一种,是合法行为;民事行为不仅包括民事法律行为(合法行为),也包括无...[ 查看全文 ]
政法干警民法学易错点剖析
一般来说,民法学考试中易出错点主要是对一些容易混淆的法律概念的区分和对一些相联系的法律制度的理解。考生复习时,要善于将那些相关联的概念或制度进行比较,通过综合分析,深入理解有关的概念和制度的含义。下面是考生在考试中常出现错误的地方。
1.民事法律行为和民事行为。这两个概念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考生要注意民事法律行为只是民事行为的一种,是合法行为;民事行为不仅包括民事法律行为(合法行为),也包括无...[ 查看全文 ]
政法干警民法学必考考点解析
考点说明:民事法律行为
民事法律行为是一种目的性行为,即以设立、变更或终止民事法律关系为目的,那么,基于民事法律行为具有的合法性,法律确认和保护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故行为人所追求的预期后果必须可以实现。可见,民事法律行为的目的与实际产生的后果是相互一致的。这一特点使得民事法律行为区别于民事违法行为。因为,虽然民事违法行为(如侵权行为)也会依法产生法律后果(如侵权行为人承担的损害赔偿民事责任)。但...[ 查看全文 ]
2012政法干警文化综合之历史(二)
1.581年,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的是( )。
A.王莽 B.杨坚 C.李渊 D.李世民
2.隋朝统一全国是在( )。
A.581年 B.605年 C.589年 D.611年
3.下列制度属于隋朝开创的是( )。
A.均田制、行省制 B.分封制、井田制 C.郡县制、租调制 D.三省六部制、科举制
4.隋朝开凿大运河的重大意义在于( )。
A.满足隋炀帝游江都的愿望 B.南水北调 C...[ 查看全文 ]
2012政法干警文化综合之历史(一)
1.隋朝统一全国是在( )。
A.581年
B.605年
C.589年
D.611年
2.我国农学史上最早传播西方近代科学知识的书籍是( )。
A.《农政全书》
B.《本草纲目》
C.《天工开物》
D.《千金方》
3.下列制度属于隋朝开创的是( )。
A.均田制、行省制
B.分封制、井田制
C.郡县制、租调制
D.三省六部制、科举制
4.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根本目的是(...[ 查看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