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群相关文章 政法干警民法学模拟试卷二的相关文章推荐
政法干警民法学模拟试卷二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行为中,属于代理行为的是:()
A甲代替乙招待乙的朋友的行为
B传达室的张大爷将甲寄给乙的信送给乙的行为
C公司董事长以公司名义对外签约的行为
D公司的售票员向旅客卖票的行为
2、下列各项中,不能当然引起委托代理关系终止的原因:()
A被代理人取消委托
B被代理人死亡
C代理人辞去委托
D代理人死亡
3、以委托书授予代理权的,委托书授权不明的,则对第三人的民事责任应由:()
A被代理人承担
B代理人承担
C被代理人承担主要责任,代理人承担次要责任
D被代理人、代理人承担连带责任
4、司机吴某要出差到山东,李某委托他代买一箱苹果,吴见当地苹果物美价廉,就多买了一箱。此行为属于:()
A没有代理权
B有代理权
C滥用代理权
D超越代理权
5、在委托代理中,代理人有代理权的依据是什么?()
A委托合同
B委托授权
C委托合同和委托授权
D委托合同或委托授权
二、简答题:
1简述代理的概念及法律特征。
2简述代理权行使的原则:
三、案例分析题:
1、1997年10月,某书画装裱店与某美术学院著名书法家赵某签订了一份委托书法作品创作合同。双方约定,赵某在1998年2月以前交付装裱店20副对联作品,装裱店支付赵...
[ 查看全文 ]
政法干警民法学模拟试卷二的相关文章
政法干警民法学模拟试卷一
单选题
1、下列哪些不是民法上的物()
A天上的恒星
B与人体脱离的血液
C尸体
D无形的电和气
2、请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借贷中,转移的是货币使用权
B电影票是一种有价证券
C矿藏是土地的从物
D果实在采摘之前不是孳息
3、甲向乙借款将自己的母马出质于乙,随同母马转移给乙的还有马鞍和马鞭。在质权存续期间,母马生下小马驹,因甲到期无力还款,乙欲行使质权。就行使质权的范...[ 查看全文 ]
政法干警刑法学模拟题7
单项选择题:
2. 我国刑法分则对犯罪分类的主要根据是
A. 犯罪的一般客体
B. 犯罪的同类客体
C. 犯罪的直接客体
D. 犯罪的对象
解析:B。
一般客体是指一切犯罪所共同侵犯的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关系的整体,根据一般客体无法进行犯罪分类。而直接客体就是某一具体犯罪直接侵犯的社会关系,仅仅是阐明该具体犯罪,不能说明其他犯罪。犯罪对象相同的犯罪并不一定就是犯罪性质相同的犯罪。因此都不...[ 查看全文 ]
政法干警刑法学模拟题6
单项选择题
1.犯罪时怀孕的妇女,无论犯了多么严重的罪,最高可以判处( )。
A.死刑立即执行
B.死刑缓期二年执行
C.无期徒刑
D.有期徒刑15年
1.A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死刑的限制。《刑法》第49条规定,犯罪时不满18周岁的人和审判的时候怀孕的妇女,不适用死刑。
注意:对怀孕的妇女的限制条件是“审判的时候”,而不是“犯罪时”。同理,对于未成年人的限制条件是“犯罪时”,而不是“...[ 查看全文 ]
政法干警刑法学模拟题5
单项选择题
1.下列行为中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应当负刑事责任的是:
A.走私毒品
B.贩卖毒品
C.决水
D.拐卖妇女、儿童
【答案】B
【考点分析】《刑法》第17条第2款规定:“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2.在下列犯罪构成的一般要件中,揭示犯罪实质特征的要件是:
...[ 查看全文 ]
政法干警刑法学模拟题4
单项选择题:
2. 我国刑法分则对犯罪分类的主要根据是
A. 犯罪的一般客体
B. 犯罪的同类客体
C. 犯罪的直接客体
D. 犯罪的对象
解析:B。
一般客体是指一切犯罪所共同侵犯的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关系的整体,根据一般客体无法进行犯罪分类。而直接客体就是某一具体犯罪直接侵犯的社会关系,仅仅是阐明该具体犯罪,不能说明其他犯罪。犯罪对象相同的犯罪并不一定就是犯罪性质相同的犯罪。因此都不...[ 查看全文 ]
政法干警刑法学模拟题3
单项选择题
1.如果某犯罪案件不是发生在中国领域,且该案犯罪人不是中国公民、被害人也不是中国国家或者中国公民,但中国对此案仍能行使刑事管辖权的,是基于:
A.属地管辖原则
B.普遍管辖原则
C.保护管辖原则
D.属人管辖原则
【答案】B
【考点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普遍管辖原则的适用。《刑法》第9条规定:“对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所规定的罪行,中华人民共和...[ 查看全文 ]
政法干警刑法学模拟题2
单项选择题
1.我国刑法规定:凡在中国船舶或者航空器内犯罪的,适用中国刑法。其确定刑法效力范围的根据是( )。
A.属地原则
B.属人原则
C.保护原则
D.普遍管辖原则
2.犯罪同类客体最显着的作用是( )。
A.区分此罪与彼罪的根据
B.构建刑法分则体系的根据
C.确立具体犯罪构成的依据
D.区分故意犯罪与过失犯罪的根据
3.甲对某危害结果没有阻止其发生的义务,如果该危害...[ 查看全文 ]
2012政法干警综合题10
1.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这表明,内因和外因的关系是( )。
A.“第一性”和“第二性”的关系
B.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C.内因决定外因,外因反作用于内因
D.本质和现象的关系
2.2003年8月20日《人民日报》载文指出,21世纪头20年,对我国来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机遇是战略资源,抓住机遇就可...[ 查看全文 ]
2012政法干警综合题9
1.人类社会的现象丰富多彩,极其复杂,但从总体上可以区分为两大基本方面。这两大基本方面是指( )。
A.社会存在和思想意识
B.物质和精神
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
D.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
2.据1999年12月12日《中国青年报》报道,中国公众在长期短缺经济形势下形成的“量入为出”的消费观念,已经成为当今经济过剩条件下扩大消费的精神桎梏。要扩大内需,必须首先扩张消费者的消费观念。这说明(...[ 查看全文 ]
2012政法干警综合题8
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叫做矛盾。据此完成1~2题。
1.关于矛盾双方“对立”的理解,正确的是( )。
A.矛盾双方的对立可以离开统一而存在
B.对立是指矛盾双方的互相排斥、互相斗争
C.矛盾双方的对立是相互的、有条件的
D.对立是指矛盾双方的尖锐对抗和激烈冲突
2.关于矛盾双方“统一”的理解,正确的是( )。
A.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等同
B.矛盾双方无条件转化
C...[ 查看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