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考查事物矛盾两重性答题模式
在近几年的公务员录用考试的申论试题中,出现了一种新的重要题型,即要求考生领会、理解给定资料中蕴含的哲理或运用哲理分析、解决某实际问题。 2008年国家申论试题第三题第1题:“给定资料7”引了上海某研究所G所长的话:“美国人把搁浅的鲸鱼推入大海,这值得赞扬;鲸鱼被非洲难民捕食,这也应赞扬,因为它救活了一群人”,请说明这表达G所长怎样的观点。 要解答该题,应对该题目作如下解析:第一步,从G所长的话中提炼构成这段话要素的关键词。前半句提炼出:“美国人”“鲸鱼”“推入大海”;后半句提炼出“非洲难民”“鲸鱼”“捕食”。第二步,分别把上述关键词提升为哲理性概念,即:“人类”“自然资源”“保护”;“人类”“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第三步,把这些概念连接起来,就形成了哲理:人类既要保护自然资源,又要开发利用自然资源。这是一种关于事物矛盾的两重性的原理。 2007年山东省申论试题第二题:给定资料表明:“个人网络募捐是一把双刃剑,有利也有弊。”请根据给定资料二所提供的案例作答。 找出个人网络募捐所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并将其整理成一份《情况反映》。 要解答该题,首先要关注该题目中的一些重要概念或语句:“双刃剑”“利”“弊”“突出矛盾和问题”。从这些概念或语句中,我们发现该题考查的重心是个人网络... [ 查看全文 ]《申论》考查事物矛盾两重性答题模式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