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题新趋势
一、考查对重要理论和大政方针的理解与运用能力 近二、三年来,国家、北京市及某些省的公务员申论考试内容,已不再单纯考查考生解决某些现实问题的能力,而是同时考查考生对重要理论和大政方针的理解与运用能力。如:国家2005年公务员申论考试,通过农村农民问题,考查考生对 三农 政策的理解和运用;国家2006年公务员申论考试,通过 公共安全 问题,考查考生对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的理解和运用;国家2007年公务员申论考试通过 非法侵占农民土地 问题考查考生对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和谐社会的理解和运用。再如:北京市2006年的两次公务员考试( 应届生 和 社招 )分别通过 招商引资 和 文化遗产保护 问题,考查考生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和运用;山东、广东、贵州2006年,分别通过 证人不愿作证 、 手机垃圾短信 、 无偿献血 ,考查考生对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理解和运用。 我们在复习中,要特别注意加深对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理解。对于 科学发展观 ,应重点理解 以人为本 、 全面协调 、 可持续 对于 和谐社会 ,应重点理解 城乡和谐 、 区域和谐 和 人与人之间的和谐 对于 社会主义辱观 ,应重点理解 人与己 、 义与利 的关系。 二、从深层次上考查抽象概括能力 多年来,国家、北京市及... [ 查看全文 ]命题新趋势的相关文章
2012年发布:2010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命题规律与题型预测
2010国家公务员考试转眼已渐渐临近,广大考生的备考也进入了紧张状态。中公教育专家在对近年来国家真题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出申论考试的命题规律,并对2010国考申论题型作出预测。 从历年国家中可以看出,申论的题目数量各年来均有不同,但基本稳定在4—5道题。题型按照考察类型分,大体可以分为归纳概括型、综合分析型和文章写作型三大类型。 一、归纳概括型比重加大、难度提高 ——定义及分类 归纳概括型题...[ 查看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