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群相关文章 言语理解习题精解(112)的相关文章推荐
言语理解习题精解(112)
【例题】安全检查工作非常重要,要(),不应麻痹大意,一旦出了事故,后悔也就来不及了。
A: 防渐杜微 B: 精益求精
C: 防患未然 D: 严格管理
【例题】人人都有缺点,都有不足,不应对别人(),对自己高抬贵手。
A: 手下留情 B: 吹毛求疵
C: 严格要求 D: 得过且过
【例题】故宫建筑群规模宏大,形体(),建筑精美,布局统一,集中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优良传统和独特风格。
A: 壮丽 B: 华丽
C: 艳丽 D: 瑰丽
【例题】改革开放以来,广大农民靠党的富民政策,靠自己的()和辛勤劳动,改变了贫穷落后的面貌,走上了富裕之路。
A: 锐意进取 B: 勤俭节约
C: 聪明才智D: 发奋努力
【例题】常言道:“两利相较取其重,两害相权弃其重”。利少弊多的,坚决改革;利弊参半的,其斟酌()。
A: 扬弃B: 抛弃
C: 舍弃 D: 摒弃
【答案】C 【答案】B 【答案】A 【答案】C 【答案】 A...
[ 查看全文 ]
言语理解习题精解(112)的相关文章
定义判断习题精解(29)
【例题】种群:指在一定空间和时间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
下列属于种群的一项是( )
A.一个公园中的花卉 B.一个牧场里的家畜 C.一个蜂巢里的蜂 D.湘江里的鱼
【例题】结构性失业:指由于经济结构、体制、增长方式等的变动,使劳动力在包括技能、经验、工种、知识、年龄、性别、主观意愿、地区等方面的供给结构与需求结构不相一致而导致的失业。
...[ 查看全文 ]
数字推理习题精解(56)
【例题】2,6,13,39,15,45,23,( )
A.46 B.66 C.68 D.69
【例题】3.02,4.07,6.05,9.03,( )
A.12.01 B.13.02 C.14.03 D.15...[ 查看全文 ]
言语理解习题精解(110)
【例题】如果说,听清话语是听话能力的_____ ,那么,理解话语就是听话能力的____ 。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根本 中心 B.基础 核心
C.根本 核心 D.基础 中心
【例题】守住人生的底线是做人的起码要求,需一辈子努力践行。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细枝末节,往往也_____ 人的品格,拷问人的____ 。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检验 灵魂 B....[ 查看全文 ]
类比推理习题精解(28)
【例题】杂志对于( )相当于( )对于农民
A、报纸 果农 B、传媒 农业
C、书刊 农村 D、编辑 蔬菜
【例题】( )对于行动相当于( )对于航行
A、信心 风帆 B、激情 桅杆
C、目标 灯塔 D、毅力 水手
【例题】寡对于( )相当于利对于( )
A、孤 弊 B、少 害
C、众 钝 D、多 益
【例题】( )对于手机相当于交流对于( )
A、通讯 语言 ...[ 查看全文 ]
2011年河南招警指导:言语理解
大纲内容:
言语理解与表达主要测查应试者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交流和思考、迅速而又准确地理解文字材料内涵的能力。它包括根据材料查找主要信息及重要细节;正确理解阅读材料中指定词语、语句的准确含义;概括归纳阅读材料的中心、主旨;判断新组成的语句与阅读材料原意是否一致;根据上下文合理推断阅读材料中的隐含信息;判断作者的态度、意图、倾向、目的;准确、得体地遣词用字等。
大纲解读:
2011年河南招警考试大...[ 查看全文 ]
数学运算习题精解(56)
【例题】有红色、白色、黑色的筷子各10根混放在一起。如果让你闭上眼睛去摸,(1)你至少要摸出几根才敢保证至少有两根筷子是同色的?为什么?(2)至少拿几根,才能保证有两双同色的筷子,为什么?
【例题】 证明在任意的37人中,至少有4人的属相相同。
【例题】某班有个小书架,40个同学可以任意借阅,试问小书架上至少要有多少本书,才能保证至少有1个同学能借到2本或2本以上的书?
分析:从问...[ 查看全文 ]
定义判断习题精解(28)
【例题】外部不经济,是指一种经济行为对其本身和外部产生出来的负效益。
下列选项中,属于外部不经济现象的是( )
A.学校周边钢厂的烟囱冒出黑色灰尘
B.国家出资提高公众健康水平
C.湘江岸边的造纸厂流出经处理合格的水
D.吃完东西后将包装用的塑料袋扔到分类的垃圾箱
【例题】转移收入,是指来自非生产、交换过程的收入,如资助、赠与和遗产收入等各种形式的转移收入。
下列选项中,有关...[ 查看全文 ]
言语理解习题精解(109)
【例题】对于如何维持在孩子面前的权威性有很多不同观点,这使得父母有点儿____ 。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独断专行 B.不知所措
C.无所适从 D.顾此失彼
【例题】究竟国家与个人对个人的医疗健康应分别承担多大比例,是一个_____ 选择问题,而不是政府可以任意决定的事项。要让民众有机会参与这一重大财政决策,透过人大的审议机制,将自己的意愿____ 到长期的财政安排...[ 查看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