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群相关文章 2013中考历史备考:澶渊之盟的相关文章推荐
2013中考历史备考:澶渊之盟
暑假过后,新初三生们迎来了初中最重要的一年——初三。为方便2013年中考考生及家长查询相关信息,留学群中考频道特别搜集汇总了中考历史知识点以供参考:
澶(chán)渊之盟是北宋与辽经过多次战争后所缔结的一次盟约。宋、辽之间百馀年间不再有大规模的战事,礼尚往来,通使殷勤,双方互使共达三百八十次之多,辽朝边地发生饥荒,宋朝也会派人在边境赈济,宋真宗崩逝消息传来,辽圣宗“集蕃汉大臣举哀,后妃以下皆为沾涕”。因澶州又名澶渊,遂史称“澶渊之盟”。
1004年(宋真宗景德元年),辽萧太后与辽圣宗亲率大军南下,深入宋境。宋真宗想迁都南逃,因宰相寇准的劝阻,才勉强至澶州督战。宋军坚守辽军背后的城镇,又在澶州城下射杀辽将萧挞览(一作凛)。辽害怕腹背受敌,提出和议。宋真宗畏敌,历来主张议和,先通过降辽旧将王继忠与对方暗通关节,后派曹利用前往辽营谈判,于十二月间(1005年1月)与辽订立和约,规定宋每年送给辽岁币银10万两、绢20万匹。因澶州在宋朝亦称澶渊郡,故史称“澶渊之盟”。[1]
宋辽形势图
背景
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辽萧太后与辽圣宗耶律隆绪以收复瓦桥关(今河北雄县旧南关)为名,亲率大军深入宋境。萧挞凛攻破遂城,生俘宋将王先知,力攻定州,俘虏宋朝云州观察使王继忠,宋军凭守坚城。宋...
[ 查看全文 ]
2013中考历史备考:澶渊之盟的相关文章
2013中考历史备考:辽国兴亡
暑假过后,新初三生们迎来了初中最重要的一年——初三。为方便2013年中考考生及家长查询相关信息,留学群中考频道特别搜集汇总了中考历史知识点以供参考:
辽朝(907~1125年),是中国五代十国和北宋时期以契丹族为主体建立,统治中国北部的封建王朝。辽朝原名契丹,后改称称“辽”。“辽”字在契丹语是镔铁的意思。公元907年,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称汗,国号“契丹”,定都上京。916年建年号,9...[ 查看全文 ]
2013中考历史备考:北宋的“三冗”
暑假过后,新初三生们迎来了初中最重要的一年——初三。为方便2013年中考考生及家长查询相关信息,留学群中考频道特别搜集汇总了中考历史知识点以供参考:
何谓“三冗”?北宋宋祁在上疏中说:“天下有定官,官无限员,一冗也;天下厢军不任战而耗衣食,二冗也;僧道多而无数,三冗也。”(20)也有人认为,三冗指冗兵、冗官、冗费。不管怎么说,冗官、冗兵、冗僧道,自然就产生冗费。“三冗”问题已成为北宋初期最严重...[ 查看全文 ]
2013中考历史备考:北宋的集权与制衡
暑假过后,新初三生们迎来了初中最重要的一年——初三。为方便2013年中考考生及家长查询相关信息,留学群中考频道特别搜集汇总了中考历史知识点以供参考:
一、北宋的建立和分裂局面的结束
1.陈桥兵变和北宋的建立
①时间:960年;
②地点:东京东北的陈桥驿
③人物:后周大将赵匡胤发动兵变,他手下的将士把一件黄袍披在赵匡胤的身上,拥
立他做皇帝,史称“陈桥兵变”。
④结果:赵匡胤建立宋朝,定都东京,...[ 查看全文 ]
2013中考历史备考:杯酒释兵权
暑假过后,新初三生们迎来了初中最重要的一年——初三。为方便2013年中考考生及家长查询相关信息,留学群中考频道特别搜集汇总了中考历史知识点以供参考:
杯酒释兵权是指发生在宋朝初期,宋太祖赵匡胤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同时避免别的将领也“黄袍加身”,篡夺自己的政权,所以赵匡胤通过一次酒宴,在酒宴中发表意见,以威胁利诱的方式,要求高阶军官们交出兵权。此次事件史称“杯酒释兵权”。
宋太祖“杯酒释兵...[ 查看全文 ]
2013中考历史备考:五代十国
暑假过后,新初三生们迎来了初中最重要的一年——初三。为方便2013年中考考生及家长查询相关信息,留学群中考频道特别搜集汇总了中考历史知识点以供参考:
五代十国(907~960年),一般是指介于唐末宋初的这一段历史时期。黄巢起义后,唐朝名存实亡,形成了藩镇割据局面。907年,朱温建立后梁,历史进入五代十国时期;960年,赵匡胤取代后周建立北宋;979年灭北汉,自此基本结束了自晚唐以来的分裂割据...[ 查看全文 ]
2013中考历史备考:中华文化圈的形成
暑假过后,新初三生们迎来了初中最重要的一年——初三。为方便2013年中考考生及家长查询相关信息,留学群中考频道特别搜集汇总了中考历史知识点以供参考:
南开大学李喜所:“中华文化圈”的时空解读
作者:李喜所
所谓“文化圈”,是指某一大的地区以某种特定民族的文化为母体文化,不断创新发展、衍生。也就是说,这一地区各国的文化虽然各具民族特色,但最初的文化源是相同的。
人们习惯上讲的西方基督教文化圈、中...[ 查看全文 ]
2013中考历史备考:颜筋柳骨
暑假过后,新初三生们迎来了初中最重要的一年——初三。为方便2013年中考考生及家长查询相关信息,留学群中考频道特别搜集汇总了中考历史知识点以供参考:
颜"指颜真卿,"柳"指柳公权.中国古代书法史上著名的楷书四大家:唐代的颜真卿、柳公权、欧阳洵,元代的赵孟頫。颜、柳占据了其中一半的席位。“颜筋柳骨”是说他们二人的风格像筋、骨那样挺劲有力而又有所差异。
出处
宋·范仲淹《祭石学士文》:“曼卿之笔,...[ 查看全文 ]
2013中考历史备考:两税法
暑假过后,新初三生们迎来了初中最重要的一年——初三。为方便2013年中考考生及家长查询相关信息,留学群中考频道特别搜集汇总了中考历史知识点以供参考:
两税法是唐德宗时代宰相杨炎所创之税法。由徵收谷物、布匹等实物为主的租庸调法,改为徵收金钱为主,一年两次徵税,是为两税法。因为武周末年均田制颓萎,唐初的租庸调法早已不适用,唐德宗建中元年(780年)开始实行两税法。
产生背景
唐初实行均田制,在一定...[ 查看全文 ]
2013中考历史备考:藩镇割据
暑假过后,新初三生们迎来了初中最重要的一年——初三。为方便2013年中考考生及家长查询相关信息,留学群中考频道特别搜集汇总了中考历史知识点以供参考:
唐代安史之乱后出现的中央集权削弱、藩镇强大、互相争战的局面。当时节度使独揽一方军政财权,职位由子弟或部将承袭,不受中央政令管辖。至9世纪初,全国藩镇达四十余个,他们互相攻伐,或联合对抗中央。唐代中央政府屡图削弱藩镇,收效甚微。此局面延续近两个世纪...[ 查看全文 ]
2013中考历史备考:安史之乱
参考:
安史之乱,是中国历史上一次重要事件,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安指安禄山(也指安庆绪),史指史思明(也指史朝义),安史之乱是指他们起兵反对唐朝的一次叛乱。安史之乱自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年)至唐代宗宝应元年(762年)结束,前后达八年之久。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是各种社会矛盾的集中反映,主要包括统治阶级和人民的矛盾,统治者内部的矛盾,民族矛盾以及中央和地方割据势力的矛盾等等。
名称:安史之乱...[ 查看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