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群相关文章

2013中考物理备考:《宇宙和微观世界》(知识整理)的相关文章推荐

2013中考物理备考:《宇宙和微观世界》(知识整理)

1.宁宙是由物质组成的 “物体”与“物质”的区别和联系:物体是指具有一定形状、占据一定空间,有体积和质量的实体。而物质则是指构成物体的材料。比如桌子这个物体是由木头这种物质组成的,窗棱这个物体是由铁这种物质组成的。 2.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 (1)分子的大小:如果把分子看成球形,一般分子的大小只有百亿分之几米,通常用10-10m做单位来量度。 (2)原子的结构: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原子核由中子和质子组成。 3.固态、液态、气态的微观模型 (1)固态物质中,分子的排列十分紧密,分子具有十分强大的作用力。因此,固体具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但不具有流动性。 (2)液体物质中,分子没有固定的位置,运动比较自由,粒子间的作用力比固体的小。因此,液体没有确定的形状,但有一定的体积,具有流动性。 (3)气体物质中,分子极度散乱,间距很大,并以高速度向四面八方运动,粒子间的作用力极小,容易被压缩。因此,气体具有很强的流动性,但没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 4.纳米技术 (1)纳米是长度的单位。1nm=10-9m。 (2)纳米科学技术是指纳米尺度内(0.1~100nm)的科学技术,研究对象是一小堆分子或单个的原子、分子。 (3)纳米技术是现代科学技术的前沿,它在电子和通信方面、医疗方面、... [ 查看全文 ]
2012-10-20

专题推荐:

2013中考物理备考:《宇宙和微观世界》(知识整理)的相关文章

2013中考物理备考:《质量》(知识整理)

l.质量 (1)定义:物体中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用字母m表示。 (2)质量的单位:国际上通用的质量单位有千克(kg)、吨(t)、克(g)、毫克(mg),其中千克是质量的国际单位。 (3)换算关系:1t=1000kg;1kg=1000g;1g=1000mg。 (4)质量是物质的一种属性,它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温度和地理位置的改变而改变。 2.质量的测量:用天平 (1)构造:托盘天平由...[ 查看全文 ]
2012-10-20

专题推荐:

2013中考物理备考:《密度》(知识整理)

1.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成正比,其比值为定值。 2.密度 (1)定义: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用符号ρ表示。 (2)公式:ρ=m/V。式中,ρ表示密度;m表示质量;V表示体积。 (3)单位:国际单位是千克/米3(kg/m3),读做千克每立方米;常用单位还有:克/厘米3(g/cm3),读做克每立方厘米。换算关系:1g/cm...[ 查看全文 ]
2012-10-20

专题推荐:

2013中考物理备考:《测量物质的密度》(知识整理)

1.体积的测量 (1)体积的单位:m3、dm3(L)、cm3(mL)、mm3。 (2)换算关系:1m3=103dm3;1dm3=10cm3;lcm3=103mm3;1L=1dm3;1mL=1mm3。 (3)测量工具:量筒或量杯、刻度尺 (4)测量体积的方法 ①对形状规则的固体:可用刻度尺测出其尺寸,求出其体积。 ②对形状不规则的固体:使用量筒或量杯采用“溢水法”测体积。若固体不沉于液体中,可用“针...[ 查看全文 ]
2012-10-20

专题推荐:

2013中考物理备考:《密度与社会生活》(知识整理)

1.密度作为物质的一个重要属性,在科学研究和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1)农业 ①用来判断土壤的肥力,土壤越肥沃,它的密度越小。 ②播种前选种也用到密度,把要选的种子放在水里,饱满健壮的种子由于密度大而沉到水底,瘪壳和杂草种由于密度小而浮在水面上。 (2)工业 有些工厂用的原料往往也根据密度来判断它的优劣。例如:有的淀粉制造厂以土豆为原料,土豆含淀粉量的多少直接影响淀粉的产量。一般来说含淀粉量多...[ 查看全文 ]
2012-10-20

专题推荐:

2013中考物理备考:《运动的描述》(知识整理)

1.机械运动:物理学中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简称为运动。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运动。 2.参照物 (1)研究机械运动,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要看是以哪个物体作为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2)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要看这个物体与参照物的位置关系。当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发生了改变,我们就说这个物体是运动的,如果位置没有改变,我们就说这个物体是静止的。 ...[ 查看全文 ]
2012-10-20

专题推荐:

2013中考物理备考:《运动的快慢》(知识整理)

1.知道比较快慢的两种方法 (1)通过相同的距离比较时间的大小。(2)相同时间内比较通过路程的多少。 2.速度 (1)物理意义: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2)定义:速度是指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3)速度计算公式:v=s/t。注意公式中各个物理物理量的含义及单位以及路程和时间的计算。 (4)速度的单位①国际单位:米/秒,读做米每秒,符号为m/s或m·s-l。②常用单位:千米/...[ 查看全文 ]
2012-10-20

专题推荐:

2013中考物理备考:《长度及时间的测量》(知识整理)

1.长度的测量 (1)长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是“米(m)”。常用的还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µm)”、“纳米(nm)”等。它们之间的关系为:1km=103m;1m=10dm;1dm=10cm;1cm=10mm;1mm=103µm;1µm=103nm。 (2)长度的测量工具:刻度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卷尺等。 (3)正确使...[ 查看全文 ]
2012-10-20

专题推荐:

2013中考物理备考:《力》(知识整理)

1.力的作用效果:(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2)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注: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指物体的运动方向或速度大小的改变或二者同时改变,或者物体由静止到运动或由运动到静止。形变是指形状发生改变。 2.力的概念 (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一切物体都受力的作用。 (2)有的力必须是物体之间相互接触才能产生,比如物体间的推、拉、提、压等力,但有的力物体不接触也能产生...[ 查看全文 ]
2012-10-20

专题推荐:

2013中考物理备考:《牛顿第一定律》(知识整理)

1.牛顿第一定律 (1)内容: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这就是牛顿第一定律。 (2)牛顿第一定律不可能简单从实验中得出,它是通过实验为基础、通过分析和科学推理得到的。 (3)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维持运动的原因。 (4)探究牛顿第一定律中,每次都要让小车从斜面上同一高度滑下,其目的是使小车滑至水平面上的初速度相等。 (5)牛顿第一定律的意义:①揭示...[ 查看全文 ]
2012-10-20

专题推荐:

2013中考物理备考:《二力平衡》(知识整理)

1.力的平衡 (1)平衡状态:物体受到两个力(或多个力)作用时,如果能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2)平衡力:使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的两个力(或多个力)叫做平衡力。 分类 平衡力 ...[ 查看全文 ]
2012-10-20

专题推荐:

推荐访问
2013述职报告 世界人口状况报告 2013教师招聘 深圳教师招聘网2013 2013苏州教师招聘 2013山西教师招聘 2013河南教师招聘 中国教师招聘网2013 教师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 成都教师招聘2013 西安市物理教师招聘 天津市2013教师招聘 杭州2013教师招聘 2013济南教师招聘 魔兽世界情人节boss 魔兽世界情人节坐骑 山东省2013年高考 2013年江西高考大纲 上海高考物理一模卷 2013浙江高考说明
热点推荐
中考改革 中考试卷 中考物理题库 中考满分作文100字 中考录取查询时间 中考满分作文200字 中考数学题库 中考化学题库 中考天气 中考政治真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