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中考历史备考:郑和下西洋(知识点大全)的相关文章
2013中考历史备考:《永乐大典》(知识点大全)
《永乐大典》编撰于明永乐年间,初名《文献大成》,是中国的百科全书式的文献集,全书目录60卷,正文22877卷,装成11095册,约3.7亿字,这一古代文化宝库汇集了古今图书七八千种。《永乐大典》惨遭浩劫,大多亡于战火,今存不到800卷。
《永乐大典》是中国最著名的一部大型古代典籍,也是迄今为止世界最大的百科全书。它的规模远远超过了前代编纂的所有类书,为后世留下许多丰富的故事和难解之谜。《永乐大典》...[ 查看全文 ]
2013中考历史备考:营建北京(知识点大全)
第一,关于北京紫禁城的营建时间
北京故宫建筑历史悠久。关于它的建成日期,史书中有明确记载,即永乐十八年十一月,北京宫殿建成,永乐十九年元旦正式迁都北京,并在三大殿举行了大典。但对于北京紫禁城的开工日期,史料记载说法不一。一种认为是在明永乐五年五月开工。依据是据《明史本纪》,永乐四年七月诏,“明年五月间北京宫殿”。同时还派大臣到四川、江西、湖广等地采木备料,并征集全国各地能工巧匠、军工、民工等进京听...[ 查看全文 ]
2013中考历史备考:靖难之役(知识点大全)
明太祖把儿孙分封到各地做藩王,藩王势力日益膨胀。他死后,孙子建文帝即位。建文帝采取一系列削藩措施,严重威胁藩王利益,坐镇北平的燕王朱棣起兵反抗,随后挥师南下,史称“靖难之役”。1402年,朱棣攻破明朝京城南京,战乱中建文帝下落不明。同年,朱棣即位,就是明成祖。第二年,改元永乐,改北平为北京。1421年,迁都北京,称北京为京师,南京为留都。靖难之役,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死后不久爆发的一场统治阶级内部...[ 查看全文 ]
2013中考历史备考:靖难之役(知识点大全)
明太祖把儿孙分封到各地做藩王,藩王势力日益膨胀。他死后,孙子建文帝即位。建文帝采取一系列削藩措施,严重威胁藩王利益,坐镇北平的燕王朱棣起兵反抗,随后挥师南下,史称“靖难之役”。1402年,朱棣攻破明朝京城南京,战乱中建文帝下落不明。同年,朱棣即位,就是明成祖。第二年,改元永乐,改北平为北京。1421年,迁都北京,称北京为京师,南京为留都。靖难之役,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死后不久爆发的一场统治阶级内部...[ 查看全文 ]
2013中考历史备考:靖难之役(知识点大全)
明太祖把儿孙分封到各地做藩王,藩王势力日益膨胀。他死后,孙子建文帝即位。建文帝采取一系列削藩措施,严重威胁藩王利益,坐镇北平的燕王朱棣起兵反抗,随后挥师南下,史称“靖难之役”。1402年,朱棣攻破明朝京城南京,战乱中建文帝下落不明。同年,朱棣即位,就是明成祖。第二年,改元永乐,改北平为北京。1421年,迁都北京,称北京为京师,南京为留都。靖难之役,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死后不久爆发的一场统治阶级内部...[ 查看全文 ]
2013中考历史备考:八股文(知识点大全)
八股文也称“时文”、“制艺”、“制义”、“八比文”、“四书文”,是中国明、清两朝考试制度所规定的一种特殊文体。八股文专讲形式、没有内容,文章的每个段落死守在固定的格式里面,连字数都有一定的限制,人们只是按照题目的字义敷衍成文。
概念
八股文也称“时文”、“制议”、“八比文”。
题中每篇的起股到束股四个部分,都有两股互相排比对偶的文字,共为八股,所以叫八股文。
八股文是明清考试制度所规定的一种特殊文...[ 查看全文 ]
2013中考历史备考:胡蓝之狱(知识点大全)
胡蓝之狱 明太祖朱元璋借口丞相胡惟庸谋反,大肆株连杀戮功臣宿将的重大政治案件。与蓝玉案合称胡蓝之狱。起于明洪武十三年(1380),终于二十五年。明初的胡惟庸案、蓝玉案,史称“胡蓝之狱”。明太祖朱元璋借此两案,大开杀戒,从洪武十三年到洪武二十六年的14年间,他几乎将明初的开国功臣诛杀殆尽,受株连被杀者有45000 余人。
"胡蓝之狱"的经过
简介
朱元璋出身淮西贫民,曾入皇觉寺为僧,从他投入“红巾军...[ 查看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