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中考政治备考:《终身受益的权利》知识导引(一轮)
【知识导引】 一、学习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应懂得教育的涵义和作用,受教育权的涵义,义务教育的地位、涵义和特征;知道当自己的受教育权受到侵害时要采取各种合法方式予以维护;明确履行受教育义务的主要要求;认识到接受教育既对个人成长和家庭有利,也对国家和社会有利,既是我们的道德责任,也是我们的法律义务;提高我们依法维护自己受教育权的能力,增强我们履行受教育义务的自觉性,培养珍惜受教育机会、履行受教育义务的意识和决心;树立终身学习观,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自觉学习的态度。 二、知识网络 三、学法点拨 本课包括“知识助我成长”、“珍惜学习机会”两框内容。 第一框“知识助我成长”,主要介绍教育、受教育权、义务教育的涵义,帮助学生领悟教育的重要意义,理解义务教育的特征。在学习“教育为人的幸福生活奠基”这一内容时,我们要把握好两点。第一,对于个人的成长,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此,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去理解:一方面,教育是我们每个人生活的准备。它通过向个人传递文化,帮助个人超越个体的见识去掌握前人的经验,分享人类世代积累的知识财富,从而获得知识和技能,为生活服务;另一方面,它又唤起我们的潜能,不断提高和革新自己,发展才智,摆脱愚昧,增长才干,奠定走向未来的基础,获得幸福的生活,可以说是教育获取... [ 查看全文 ]2013中考政治备考:《终身受益的权利》知识导引(一轮)的相关文章
2013中考政治备考:《维护我们的人格尊严》单元检测(一轮)
【本课测评】 一、明辨是非(辨别下列观点的正误,正确的在相应括号内填“√”,错误的填“×”。) 1.维护人的尊严,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2.揭发犯罪分子的犯罪事实也是侵犯名誉权的行为。() 3.人格尊严权表现为自尊和他尊两个方面。() 4.外号形象生动,更容易记住,给同学起外号不是侵权行为。() 5.名誉权主要表现为名誉利益支配权和名誉维护权。() 6.尊重他人的姓名权,依法维护自己的姓...[ 查看全文 ]2013中考政治备考:《维护我们的人格尊严》知识导引(一轮)
【知识导引】 一、学习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应懂得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的一些不经意的言行,实际上就已经在侵犯别人的人格尊严,从而自觉改变自己的一些言行,同时也能在自己的人格尊严受到侵害时,懂得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能对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侵犯公民人格尊严的行为进行正确的区分,从而提高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和他人人格尊严权的能力;学会运用法律武器追究侵犯者的法律责任,珍爱自己的名誉,维护自己的尊严,并勇...[ 查看全文 ]2013中考政治备考:《生命健康权与我同在》单元检测(一轮)
【本课测评】 一、明辨是非(辨别下列观点的正误,正确的在相应括号内填“√”,错误的填“×”。) 1.公民享有生命健康权,不容他人侵犯。() 2.任何组织、机构和个人都有权利对违反法律的公民执行拘禁。() 3.人格权包括生命健康权、人身自由、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隐私权等。() 4.公民的人身和意志完全由自己支配,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受他人干涉。() 5.当公民的生命健康权受到非法侵害时,依法自卫是积...[ 查看全文 ]2013中考政治备考:《生命健康权与我同在》知识导引(一轮)
【知识导引】 一、学习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应懂得公民的生命健康权是首要的人身权,不容侵犯,受法律保护。尤其是我们未成年人,法律更是对我们的生命和健康作出了特殊保护的规定,我们应热爱生命,尊重生命,珍惜、关注自己的生命和健康,尊重、关爱他人的生命和健康。在生活实践和学习的基础上,我们要提高自己分辨是非的能力,能够正确区分哪些行为是侵害公民生命健康的行为,逐步形成正确行使生命健康权的能力。如果遭...[ 查看全文 ]2013中考政治备考:《国家的主人广泛的权利》单元检测(一轮)
【本课测评】 一、明辨是非(辨别下列观点的正误,正确的在相应括号内填“√”,错误的填“×”。) 1.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农民阶级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2.在我国,全体人民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 3.凡是在中国出生的人都是中国公民。() 4.在我国,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不能享有公民的全部权利。() 5.我国宪法规定了公民享有的所有具体权利。() 6.公民在行使权利时,如果总考...[ 查看全文 ]2013中考政治备考:《国家的主人广泛的权利》知识导引(一轮)
【知识导引】 一、学习目标 通过学习,知道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了解人民和公民的区别,知道我国公民基本权利的涵义和内容,我国的权利保障体制的内容,懂得如何正确行使公民权利。在学习中,增强自己的权利意识和法制观念,提高自己正确行使权利的能力,增进热爱祖国的情感和作为中国公民的自豪感。 二、知识网络 三、学法点拨 本课包括“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和“我们享有广泛的权利”两框内容。 第一框“人...[ 查看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