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群相关文章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刻在石柱上的法律的相关文章推荐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刻在石柱上的法律

说来也奇怪,一件有关古巴比伦王国法律的重要文物,不是在巴比伦的废墟里,而是在波斯帝国的遗址发现的。 1901年到1902年冬季,一支法国探险队在波斯湾北部的苏萨,挖掘出三块大黑石头。把它们拼在一起,是一个完整的大石柱,有2.25米高,石柱的上部是65厘米高的浮雕,底部圆周将近2米。圆柱上刻满了密密麻麻的巴比伦楔形文字。这就是巴比伦有名的国王汉穆拉比制定的法律,一般称为“汉穆拉比法典”。这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成系统的法律条文,距今天大约有3700多年了。石柱上端的浮雕表现了神授王权的内容,两个人形站着的是汉穆拉比,坐着的是太阳神沙马什。汉穆拉比正从太阳神手中接受神赐的法典。这个图形大概是为了增加汉穆拉比法典在人们心目中的权威而刻上去的。 古巴比伦王国是个奴隶制国家。汉穆拉比是一位很有才干的政治家。公元前1792到公元前1750年他在位期间,巴比伦成了一个强盛的国家。根据发掘出来的法典和55块刻在泥版上的命令,我们了解到汉穆拉比曾经公布历法,指示发展畜牧业,下令清理河道,恢复航运。他也关心税收,处理各种案件。 汉穆拉比每天要处理的申诉案件太多,简直应付不了。他就把过去的一些法律条文收集起来,再加上社会上已形成的习惯,编成了一部法典。汉穆拉比命令把法律刻在石柱上,竖立在巴比伦马尔都克大神殿里... [ 查看全文 ]
2012-11-15

专题推荐: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刻在石柱上的法律的相关文章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宇宙之王”的帝国

“我是居鲁士,宇宙的王,伟大的王,强有力的王,巴比伦的王……世界四方的王……” 这个居鲁士,就是前面说过的那个未经一战就拿下巴比伦的波斯王。他进入巴比伦城以后发布了一个安民告示,古代史上叫它做“居鲁士文书”。“文书”的开头就用了上面的一连串头衔。 居鲁士是波斯帝国第一个著名的国王。他登上王位以后,逐步统一了伊朗高原上的各个部落,在公元前550年(中国春秋末期)建立了波斯帝国。攻陷巴比伦城以后,他把...[ 查看全文 ]
2012-11-15

专题推荐: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神和英雄的传说

当亚非大陆上先后建立起许多奴隶制国家的时候,欧洲大陆南端的希腊也进入了奴隶社会。希腊是欧洲历史悠久的古国。古代希腊包括巴尔干半岛南部、爱琴海诸岛和小亚细亚沿岸等地方。 讲到希腊,不能不介绍一下丰富多彩、流传很广的希腊神话。这些神话产生的时候,希腊人对周围世界还不大了解,他们同大自然的斗争是软弱无力的。洪水和烈火,毒虫和猛兽常常威胁着他们的生存。希腊人不知道为什么会有昼夜的交替、四季的变化,也不明白...[ 查看全文 ]
2012-11-15

专题推荐: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盲诗人荷马

有一部描写特洛伊战争的长篇叙事诗,叫《伊利亚特》。传说,主子伊罗斯曾经在特洛伊建造了一座坚固的城堡,因此那里又叫“伊利翁”,意思是“伊罗斯的城堡”。《伊利亚特》的诗名就是这么来的。这部长诗主要叙述特洛伊战争最后一年的故事。 还有一部叫《奥德赛》的叙事诗,主人公就是那个献“木马计”的足智多谋的希腊英雄奥德修斯。诗中讲述特洛伊战争以后,奥德修斯在海上飘流10年,经历种种艰险,终于回到祖国的故事。 《伊...[ 查看全文 ]
2012-11-15

专题推荐: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马拉松之战

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竞赛项目中有一项是马拉松赛跑,比赛距离是42公里195米。为什么叫马拉松?为什么不多不少要跑这么远?这两个问题的答案是和希腊历史上一场著名的战争联系在一起的。 公元前500年,在波斯帝国占领的米利都爆发了由希腊人支持的爱奥尼亚人的起义。那时候,统治波斯的是国王大流士一世。他早就对繁荣富庶的希腊城邦垂涎三尺,于是就借口希腊人参加了起义,要向希腊发动战争。大流士一世派遣许多使者到希腊...[ 查看全文 ]
2012-11-15

专题推荐: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萨拉米湾的海战

雅典城的火光,并没有使波斯王薛西斯的征途变得光明些。决定胜负的战场是在海上。因为,雅典海军是一支强大的力量,正准备给敌人以毁灭性的打击。 雅典成了一座空城,居民上哪里去了呢? 在古希腊,流传着太阳神的一个预言:希腊的命运要靠木墙才能得救。根据这个预言,有人主张把人撤到山上去。可是,雅典的杰出海军统帅地米斯托克利有另一种解释。他对大家说,希腊的未来在大海上,太阳神说的木墙就是大船。他说服雅典人,让妇...[ 查看全文 ]
2012-11-15

专题推荐: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我有我的生产任务

人民教育出版社 马执斌 抗日战争时期,由于日本侵略军的野蛮军事进攻和严密经济封锁,解放区衣食物资奇缺。为了战胜严重的经济困难,使解放区军民在物质基础上立于不败之地,解放区开展了著名的大生产运动。 大生产运动是由陕甘宁地区部队创造的。那时候,部队的一些干部、战士自己种菜、养猪、打柴,做鞋,党中央及时总结这个好经验,进行宣传推广。1939年2月,陕甘宁边区政府召开生产动员大会,组成生产委员会,根据部队...[ 查看全文 ]
2012-11-15

专题推荐: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龚振麟创造铁模铸炮新技术

人民教育出版社 马执斌 鸦片战争爆发以后,“素有巧思”的浙江嘉兴县县丞龚振麟,被两江总督裕谦调到宁波军营。当时,火炮是对付敌舰的利器,前线急需,龚振麟受命赶制火炮。 中国传统的铸炮工艺,都用泥模,即用水和泥,制成模具,然后范金倾铸,层层笋合。泥模必须烘得干透才行,否则外表虽干,里面湿润,一遇金属熔液,潮气自生,铸成的火炮就有蜂窝,施放时炮筒容易炸裂伤人。烘干泥模往往要一个月之久,如果碰上雨雪阴寒天...[ 查看全文 ]
2012-11-15

专题推荐: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虎门销烟

人民教育出版社 马执斌 康乾盛世是中国封建社会最后的辉煌。这最后的辉煌退去,清朝封建统治便如江河日下,一天不如一天。与此同时,世界上资本主义却处于上升阶段。在西方列强中,以英国工业发展水平最高。为了开辟国外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英国把侵略矛头指向中国,企图用商品敲开中国的大门。 当时中国社会占主导地位的是自然经济,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吃的和穿的都自己生产,主要不依靠市场供应。英...[ 查看全文 ]
2012-11-15

专题推荐: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毛泽东“还债”

人民教育出版社 马执斌 1915年,蔡元培、吴玉章等组织勤工俭学会,以“勤于作工,俭以求学”为目的,号召青年去法国半工半读,并成立华法教育会主持此事。全国各地都有青年前往参加。毛泽东、蔡和森领导的新民学会也动员湖南青年赴法勤工俭学,人数多时达一千七百多人。但是,赴法勤工俭学要筹备旅费,这对于“身无半文,心忧天下”的毛泽东、蔡和森来说,是一件困难的事情。 1920年春,毛泽东在上海为赴法勤工俭学的湖...[ 查看全文 ]
2012-11-15

专题推荐: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沈葆桢“开山抚番”

人民教育出版社 马执斌 1874年春天,日本派西乡从道为都督,率兵侵犯台湾。台湾居民在石门与日本侵略军激战,牡丹社领导人阿禄父子等16人壮烈牺牲。日本侵略军占领牡丹社,大肆屠杀当地居民,并且建造营房,准备长久逗留。 清廷发觉事态严重,急忙任命沈葆桢为钦差大臣,全权处理台湾防务。沈葆桢调动一万大军和大批武器装备,赶赴台湾;日军进退两难。由于英、美、法等国出面“调停”,日军勒索中国白银50万两,作为退...[ 查看全文 ]
2012-11-15

专题推荐:

推荐访问
2013述职报告 2013教师招聘 深圳教师招聘网2013 2013苏州教师招聘 2013山西教师招聘 2013河南教师招聘 中国教师招聘网2013 成都教师招聘2013 初中历史教师招聘 历史教师招聘 天津市2013教师招聘 杭州2013教师招聘 2013济南教师招聘 山东省2013年高考 2013年江西高考大纲 2013浙江高考说明 2013年高考加分项目 2013新课标高考考纲 中考网 上海中考网
热点推荐
中考记叙作文 中考数学试卷 中考化学题库 中考考场查询 中考语文试卷 中考报名时间 中考物理压轴题 中考物理试卷 中考语文真题 中考历史真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