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清代学者心目中的王充的相关文章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赵飞燕有致命女人香
所谓“环肥燕瘦”指的就是丰腴的杨玉环以及窈窕纤细的赵飞燕。赵飞燕原名宜主,因为体态窈窕秀美,凭栏临风,有翩然欲飞的姿态,邻里多用“飞燕”来赞美她的身材。
台当局“教育部”历史学习网去年曾列出票选题目:谁是中国历史上最美的美女?列出的美女人选包括杨贵妃、赵飞燕及慈禧太后,结果由“燕瘦”赵飞燕高票当选。台湾“今日新闻”报道称,赵飞燕在《汉书》中的篇幅并不多,仅仅只有少数几句,然而关于她的野史数据...[ 查看全文 ]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天人之学再评价
董仲舒是两汉之世最著名的儒学宗师,是在汉代尊儒运动中促使汉武帝将儒术定于一尊的关键性人物。而且,在我们看来,董仲舒的天人思想或“天人相与”之学具有深刻而独特的内涵。然而,人们在谈及这一思想时,总是在低级迷信的含义上把它贬斥为“宗教神学”,并因此遮蔽了董子思想的独特价值。
如所周知,中国有一种可以追溯到上古三代的、源远流长的本土宗教信仰,那就是对上帝或天的崇拜和信仰。重新塑造天的至高无上的、...[ 查看全文 ]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虞姬是我国最早的五言诗作者吗?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收录在《史记》中的项羽的这首《垓下歌》,唱尽了英雄末路的悲凉和无奈,千百年来,不知让多少人为之同声一叹。而与此诗一起流传至今的,还有《楚汉春秋》中记载的据说是虞姬“和之”的一首五言诗:“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这首五言诗年代如此久远,以至于有学者认为,这位虞美人就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五言诗作者。
霸王...[ 查看全文 ]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项羽为何不肯过江东?
如果项羽顺利渡江,完全可以重整旗鼓、卷土重来,再一次击败刘邦。所以项羽的目标非常明确,就是渡过乌江,但逃至东城时被汉军包围,混战中即被灌婴杀死,而乌江离东城还有120千米,所以项羽根本没有渡江的机会,也不是自刎而死。
项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代霸王,关于他的传说汗牛充栋,这其中又以他自刎乌江最为慷慨悲壮,在民间流传也最为广泛。关于他的死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一种是以南宋词人李清照为代表,她在《乌...[ 查看全文 ]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少年轻狂与英年早逝
贾谊
诗人李商隐曾有诗: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诗人王勃也写道:“……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诗文都在借一个人的怀才不遇而自怜,这个人就是西汉著名才子贾谊。
公元前180年,22岁的汉文帝刘恒即位。刘恒能当上皇帝,完全是因为平定诸吕叛乱的功臣周勃、陈平等老帅们的意见,把他从偏远的封地代国请回京城长安,扶助他登上了皇帝的宝座。当...[ 查看全文 ]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司马迁怎样记汉武帝?
汉武帝茂陵如今只剩残碑一块
洪迈《容斋随笔》里有《谤书》一篇,文中称:“司马迁作《史记》,于《封禅书》中述武帝神仙、鬼灶、方士之事甚备,故王允谓之谤书。”谤书有的译文解释为“诽谤”,背后议论叫诽,公开指责叫谤,谤书不是诽谤。
《孝武本纪》,是为帝王作传,理应记载帝王一生功业,起码也要记述他的功过得失,可司马迁为孝武皇帝作的这一篇却很特别,只记武帝封禅祭祀、信神信鬼、迷信方士,寻找长生不死药...[ 查看全文 ]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王莽为何背负了千载骂名
“皇帝可以昏庸,臣子不可篡权”,在这样的封建伦理道德前提下,篡权的臣子必然会被永生永世地钉在“耻辱柱”上。作为篡权者的代表人物王莽,也必然成为大家心目中最具代表性的坏人形象。
然而,王莽的一生是否真的不可原谅呢?客观地说,王莽除了偶尔手段有些过火外,他的所作所为堪称典范。他的思想,更是为社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评价王莽,我们最多也只能说他是个政治失败者……
前期王莽:道德伦理下的光辉形象
...[ 查看全文 ]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韩信被杀谜团
从告密现象这一角度而言,秦帝国并不是一个成功的帝国。相比后来的唐武后、明太祖、康雍时代,秦帝国写进法律的告密因为无人呼应而成了小儿科。秦灭后,刘邦建立汉朝,已经几乎被六国百姓扼制的告密文化才算苏醒过来。开国功臣韩信则成了第一个受害者。
韩信是个军事天才,但他在识人处世上的智慧几乎等于白痴。从小就家境贫寒又早年丧了双亲的他时常遭到同乡地痞的欺辱,江苏淮阴在那个时代或许非常盛产流氓,韩信经常能遇...[ 查看全文 ]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高阳酒徒郦食其
成语“高阳酒徒”出自《史记》,指好饮酒、狂放不羁的人。最早的“高阳酒徒”叫郦食其,有趣的是,“酒徒”的称谓是汉高祖刘邦逼出来的。
郦食其(?~公元前203年),秦陈留县高阳(今开封杞县高阳镇)人。家道贫寒的郦食其一生有俩嗜好,一是喝酒,二是读书,从而造就了他的书生气质和狂放性格,是个心高气傲、有见识、有才能的儒生。可惜生逢乱世,报国无门,默默无闻地隐居乡间。
秦末农民起义风起云涌,一时间各地...[ 查看全文 ]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东汉开国第一人
邓禹
南宋奇士陈亮曾说:“自古中兴之盛,无出于光武矣。奋寡而击众,众弱而复强,起身徒步之中甫十余年,大业以济,算计见效,光乎周宣。此虽天命,抑亦人谋乎!何则?有一定之略,然后有一定之功。略者不可以仓促制,而功者不可以侥幸成也。”(《陈亮集》卷五,《酌古论一》)而献策定此“一定之略”者,正是谋士邓禹。
邓禹字仲华,南阳新野人。少年时曾受业于长安的太学,与刘秀相识,遂结为莫逆之交。更始元年(公...[ 查看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