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群相关文章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河阴之变的相关文章推荐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河阴之变
加速了北魏王朝的覆灭---河阴之变
北魏末年,统治黑暗,鲜卑门阀在优越的生活条件下日渐腐化。高阳王无雍有僮仆六千、使女五百,吃顿饭就花费数万。河间王元琛,家中骏马多用银槽喂养,请客所用器皿多为从外国买来的水晶钵、玛瑙碗等珍品,他还曾自负地对家人说:“不恨我不见石崇,恨石崇不见我。”北魏政治腐败,卖官鬻爵,贿赂公行,贵族官僚疯狂掠夺土地,广大贫苦百姓破产流亡,无法生活,阶级矛盾严重恶化,各地农民起义时有发生。在北魏统治区爆发了北方边镇起义、河北起义、山东起义和关陇起义,北魏统治者面临严重的政治危机,在这种情况下,北魏统治者内部矛盾也迅速加剧,很快导致了最高统治层之间的争权夺利,自相残杀的河阴之变。
孝明帝武泰元年(公元528年)各地起义正在进行,这时在北魏都城所在地洛阳,宫庭中却发生了胡太后毒死自己的儿子孝明帝元诩的严重事件。孝明帝被杀以后,胡太后另立3岁的元钊做了皇帝,自己独掌了朝中大权。事件发生后,当时的柱国大将军尔朱荣军权在握,他自己又怀有很大的政治野心,妄图篡夺北魏最高统治权,于是他利用这次事件,率大军南下发动了武装叛乱。
为了保障叛乱的最后成功,尔朱荣秘密派遣他的儿子尔朱天光等人悄悄进入洛阳城,与当时的长乐王元子攸商议里应外合攻打洛阳、并许诺事成之后拥立元子攸为北魏皇帝。这样...
[ 查看全文 ]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河阴之变的相关文章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形神理论风波
南朝“神不灭”与“神灭论”大论战---形神理论风波
南北朝时期,南北对立,战争不断;南朝内部赋税、徭役、兵役的加重,官吏的贪污腐化,自然灾害的不断发生,使得人民与统治阶级之间的矛盾日益加剧。南朝统治者为了消灭人民的反抗意识,进一步依靠宗教迷信作为麻醉人民的鸦片烟。佛教给人们虚构了一个来生的世界,宣称人死灵魂不灭,根据在生的善、恶,或入天堂极乐世界,或入地狱受各种痛苦;它要求人民放弃一切反抗,忍受现...[ 查看全文 ]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隋文帝统一南北
近三百年的分裂至此结束---隋文帝统一南北
中国在经过了五胡十六国及南北朝的长期分裂后,又走上“分久必合”之路。而完成统一大业的人,就是隋文帝杨坚。
北周宣政元年(578年),北周武帝死后,由子宣帝继位,朝政大权落在大臣杨坚的手里。杨坚之家族出自六镇之一的武川镇,受鲜卑族的影响颇深。其父杨忠是北周功臣,为十二大将军之一,封随国公。坚袭父职,其女为宣帝皇后,遂以外戚而掌军政大权。静帝大象二年(580...[ 查看全文 ]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隋文帝改革
为后世竖立了富国安民的样板---隋文帝改革
隋文帝改革即隋朝开国皇帝杨坚为加强中央集权而采取的一系列强化措施。
隋文帝杨坚,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东)人,父亲杨忠是西魏十二大将军之一。他15岁时因父亲的功勋被授官散骑常侍、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封成纪县公。周武帝时进位大将军,袭爵隋国公,长女为太子妃。公元580年五月,入宫辅政。581年二月,他逼迫周静帝让位,建立隋朝,定都长安,取年号为开皇。589...[ 查看全文 ]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隋反击突厥
远交而近攻,离强而合弱---隋反击突厥
隋反击突厥,是我国中原王朝隋朝与北方少数民族突厥贵族之间进行的战争。这场战争从隋文帝开皇元年(581年)突厥侵隋,到隋炀帝大业三年(607年)突厥臣服,中间经过了26年的时间,双方复归盟好,进一步加强了我国历史上的民族团结与融合。
北魏时期,突厥族兴起于中国北方。随着突厥由原始民主制向奴隶制过渡,突厥贵族不断南下掠夺中原王朝的人口和财富,与当时北齐、北周政权...[ 查看全文 ]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大运河的开凿
世界上开凿最早的人工河---大运河的开凿
大运河是一条人工开凿的水运航道,南起杭州,北到北京,全长1794公里,这条人工大河,跨越地球10多个纬度,纵贯在中国最富饶的东南沿海和华北大平原上,经过浙江、江苏、山东、河北、北京五个省市,通达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海河五大水系,是中国古代南北交通的大动脉,在中国的历史上产生过巨大的作用。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的水利建筑工程。也是世界上开凿最...[ 查看全文 ]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隋末农民起义
埋葬隋王朝的汪洋大海---隋末农民起义
隋末农民起义是隋朝末年农民起义军推翻隋王朝的一次起义,这次起义从隋炀帝大业七年(611年)王薄首义开始,到唐高祖武德七年(624年)辅公祏反唐失败,前后整整14年,沉重打击了隋王朝。隋朝灭亡后,以李渊为首的地主贵族集团抢夺了农民起义的胜利果实,建立了唐王朝。
隋炀帝杨广,是历史上有名的骄奢淫逸的皇帝。他在位期间,百役繁兴,民脂榨尽。仅建筑东都洛阳,每月役使2...[ 查看全文 ]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李渊攻取长安
先西后东,统一全国---李渊攻取长安
李渊取长安,是隋朝末年地主阶级内部进行的一场争权夺利战争,太原世家大族李渊集团起兵反隋,在长安(今陕西西安市)称帝,表明统治阶级内部一部分势力对隋朝统治者的绝望,取而代之;同时,也是地主阶级代表人物抢夺隋末农民战争胜利果实,实现改朝换代的信号。
隋朝末年,由于繁重的徭役和无休止的兵役,民不聊生,纷纷起而反抗,农民起义烽火遍布全国。在反隋斗争中,各地起义军逐渐汇...[ 查看全文 ]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洛阳虎牢之战
为唐统一全国奠定了重要基础---洛阳虎牢之战
虎牢之战,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发生于虎牢(今河南荥阳西北汜水镇)一带,是役,李唐军队一举击败驰援洛阳王世充的窦建德10万大军,紧接着又迫降了困守洛阳的王世充,从而翦灭了当时中原地区的两股主要武装势力,为统一全国奠定了重要基础。
隋代末年,隋王朝的统治日趋腐朽残暴,它横征暴敛,荒淫无道,刑罚酷烈,兵役苛繁,结果民不聊生,矛盾激化,最终导致爆发了轰轰...[ 查看全文 ]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唐攻灭东突厥
后发制人,一举可灭---唐攻灭东突厥
唐攻东突厥之战,是唐朝前期中原李唐王朝与北方突厥族奴隶主贵族之间进行的一场战争。这场战争从高祖武德七年(624年)唐朝集议攻打突厥开始,到高宗永徽元年(650年)设置管辖突厥的单于、瀚海二都护府结束,前后经过了26年战争,唐朝取得了反击突厥入侵的胜利。
隋朝初年,突厥分裂为东西两部,阿波可汗居住在都斤山(今新疆境内阿尔泰山)以西,称西突厥;沙钵略可汗居住在都斤...[ 查看全文 ]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玄武门之变
同室操戈,骨肉相残---玄武门之变
隋朝的暴政促成农民起义烽烟四起,中国又再出现群雄割据的局面,而唐王朝就在这个乱世之中建立。
在隋末天下大乱之际,许多隋朝的官吏也纷纷造反,拥兵自立,其中李渊父子的太原起兵最终导致了唐朝的建立。李渊的次子李世民是诸子中最有才能、胆识过人的一个。他眼见隋朝大势已去,便暗结俊杰,锐意经略天下。公元617年,天下大乱,世民乘机劝父亲起兵。李渊依世民及晋阳令刘文静之计,起...[ 查看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