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群相关文章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永贞革新的相关文章推荐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永贞革新
昙花一现的改革---永贞革新
唐王朝在经历了唐太宗贞观时期、武则天时期后,到唐玄宗开元天宝年间,其政治军事上的强大、经济上的繁荣,也就达到了顶峰。在一片欣欣向荣的背后,也隐藏着巨大的危机。安史之乱使唐王朝几乎灭亡,从此走上下坡路。唐王朝的政治一统,被藩镇割据所取代,赫赫王权转到宦官手中,形成宦官专政的局面。这两个恶疾附着在唐王朝身上,难以根除。总的说来,唐中期以后的皇帝多是庸人,虽然有个别皇帝曾在一些朝臣的帮助下,试图清除这两个毒瘤,但终于由于根深蒂固,难以奏效。唐顺宗时期的“永贞革新”就是一次失败的政治改革。
宦官是专制制度的伴生物,宦官被作为皇帝的家奴,服务于皇宫中。宦官作为一个集团,其成份相当复杂,他们多数是来源于社会下层,由于肉体被残害,所以心理上也常常是畸形的。众多的宦官集中在宫内,很容易结成集团。唐朝前期,宦官数量不多,地位也很低,无权过问军政大事。到唐玄宗时期,情况发生了变化,开元、天宝年间,宦官激增到3000人,仅五品以上的宦官就有1000人。宦官高力士尤其被重用,玄宗还委派宦官任监军,到藩国出使。安史之乱后,唐肃宗当皇帝得到了宦官的帮助,所以更加信任宦官,任用宦官李辅国掌握禁军,朝廷所有制敕,须经他押署,才能实行。到唐德宗时期,他刚愎自用,猜忌大臣、宿将,便依靠宦官...
[ 查看全文 ]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永贞革新的相关文章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李愬夜袭蔡州
悬军奇袭,置于死地而后生---李愬夜袭蔡州
李愬雪夜袭取蔡州,擒获吴元济之役,是一成功的奇袭战的典型战例。
唐宪宗元和九年(814年)闰八月,彰义军(淮西)节度使吴少阳卒。其子吴元济隐匿少阳死亡的消息,径自接掌军务,拥兵自立。淮西一镇仅有蔡(今河南汝南)、申(今河南信阳)、光(今河南潢川)区区三州之地,周围都是唐朝州县,势孤力单。十月,一向有志于削平藩镇的唐宪宗以严缓为蔡、申、光招抚使,决定对淮西...[ 查看全文 ]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甘露之变
不甘受制于家奴而进行的反击—甘露之变
纵观中国历史,宦官擅权的情形在东汉、唐朝和明朝最为严重。而唐朝尤有特点:连天子的废立也常常由宦官来决定。从唐穆宗起,唐代有九个皇帝,其中穆宗(821~824年在位)文宗(827~840年在位)、武宗(841~846年在位)、宣宗(847~859年在位)、懿宗(860~873年在位)、僖宗(874~888年在位)、昭宗(889~903年在位)七个皇帝为宦官所立。...[ 查看全文 ]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牛李党争
唐代后期连续四十余年的朋党之争---牛李党争
牛李党争是在宦官专权的日子里,唐朝朝廷的官员中反对宦官的大都遭到排挤打击。依附宦官的又分为两派——以牛僧孺为首领的牛党和以李德裕为首领的李党,这两派官员互相倾轧,争吵不休,从唐宪宗时期开始,到唐宣宗时期才结束,闹了将近40年,历史上把这次朋党之争称为“牛李党争”。
牛李党争是唐朝末年高官争权的现象,文宗曾有“去河北贼易,去朝廷朋党难”的感慨,牛李党争使...[ 查看全文 ]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会昌灭佛
教派斗争在党争的淤涡中浮沉---会昌灭佛
在我国历史上曾发生过“三武一宗”的灭佛事件,“三武”指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北周武帝宇文邕、唐武宗李炎,一宗指周世宗柴荣。“会昌灭佛”就是指唐武宗在会昌年间的毁佛活动。
“会昌灭佛”是佛教与封建国家发生经济上的矛盾冲突、佛教与道教争夺宗教上的地位的斗争的结果。
印度佛教传入中国,大约在西汉末年。它在中国的传播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魏晋以前为输入时期,东晋南...[ 查看全文 ]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黄巢起义
给唐王朝以毁灭性的打击---黄巢起义
从大中十三年(859年)裘甫浙东起义开始,到中和四年(884年)黄巢起义失败结束,历经25年,席卷山东、河南、安徽、江西、江苏、福建、两广、两湖、陕西等12省,沉重地打击了魏晋南北朝以来的世族门阀势力和唐未藩镇势力,唐朝政权处于风雨飘摇之中。
唐朝后期,中央集权势力衰微,各地藩镇势力兴起,唐廷与地方藩镇之间进行了长期集权与分权斗争。朝廷内部宦官专权,政治腐败,...[ 查看全文 ]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朱温代唐
唐王朝灭亡,五代十国开始---朱温代唐
在中国历史上,最强盛、文化最发达的莫过于唐朝了。从唐高祖李渊武德元年(公元618年)称帝建立唐朝,到开平元年(公元907年)朱温灭唐建立后梁,前后近三百年时间,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乃至法律等方面都有了最辉煌的时期。但到了开元元年(公元713年)唐玄宗登基之后,唐王朝也走到了转折时期。前期的唐玄宗励精图治,任用贤臣,开创了历史上著名的“开元盛世”,唐朝经济展...[ 查看全文 ]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五代十国的分裂
唐代中叶藩镇割据的延续与发展----五代十国的分裂
五代十国出现于公元十世纪前期和中期,是唐代中叶后藩镇割据局面的进一步发展,同时又是由分裂重新走向统一的过渡。
五代是指中国北方先后出现的五个封建王朝:后梁(907一923年)、后唐(923—936年)、后晋(936—946年)、后汉(947—950年)、后周(951—960年)。这53年中,更换了14个皇帝。他们都建国于华北地区,有类北朝时的北魏...[ 查看全文 ]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石敬瑭割让燕云十六州
尽失天险,自毁长城---石敬瑭割让燕云十六州
唐朝在唐末农民起义的打击下更加衰弱,907年,朱温最后取代唐朝建立了后梁政权。唐朝后期以来的藩镇割据演化为五代十国的分裂混战局面。这一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王朝更迭最频繁的一个时期,实行的是军阀强权政治。割据一方的藩镇拥有一定的军事实力,在时机成熟时,他们就推翻朝廷,取而代之,建立自己的王朝。同时在王朝内部,为争夺皇位而内讧,父子相杀、兄弟相杀的事件层出不穷...[ 查看全文 ]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高平之战
五代十国时期中原王朝由弱转强的开端---高平之战
高平之战是后周和北汉.契丹联军之间进行的一次关键性战役。也是五代十国时期最为重要的一次决战。它最终以周世宗大获全胜而告终。
五代后汉的开国君主汉高祖刘知远死后,汉隐帝即位。隐帝即位几年以后,对于几个执政的顾命大臣感到不满,皇帝的宠臣也乘机在隐帝面前进言,要诛杀这几个大臣。隐帝于是不顾太后的劝阻,在后汉乾佑三年,趁大臣朝见的机会,伏兵杀死了杨斌、史弘...[ 查看全文 ]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契丹立国
一个强大的少数民族政权建立在北方---契丹立国
契丹族原为鲜卑族的一支,居住在辽水上游的潢水(今西拉木伦河)流域,以游牧为主。全族分为八个部落,各有经选举产生的“大人”(即酋长)。大约在唐代初年,契丹族已经形成了由八部联合组成的部落联盟。八部“大人”推举一人做联盟首领,称为可汗。可汗以旗鼓为权力的标志,一三年一任,期满重选。可汗虽由选举产生,但一般总是某一强大家族的成员,唐代前期是大贺氏,后期转为...[ 查看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