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群相关文章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蒙古西征的相关文章推荐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蒙古西征

可汗横扫欧亚大陆---蒙古西征 蒙古西征是公元13世纪上半期蒙古帝国征服中亚和东欧的战争。成吉思汗和他的继承者以骠悍的武功征服了欧亚地区,以蒙古为中心,建立起由钦察汗国、察合台汗国、窝阔台汗国、伊利汗国组成的横跨欧亚大陆的庞大帝国。 蒙古族是我国北方的一个古老民族,长期过着原始的游牧生活,到12世纪时,在长城以北、贝加尔湖以南、东到大兴安岭、西至阿尔泰山的广大地区,形成了许多蒙古部落。随着蒙古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原始公社制度逐渐解体,私有制产生,12世纪末和13世纪初,蒙古各部落面临着迫切的统一问题。孛儿只斤部落的首领铁木真在统一蒙古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先后打败了塔塔儿、克烈、乃蛮、蔑儿乞诸部,统一了蒙古各部。公元1206年,蒙古各部落首领在斡难河(今鄂嫩河)畔召开大会,推举铁木真为大汗,尊称成吉思汗,建立了蒙古国家。蒙古国建立后,以成吉思汗为首的蒙古贵族不断发动掠夺战争,用兵的主要方向是南下与西征,南下攻击的主要目标是南宋和金朝,西征则是征服中亚东欧各国。蒙古西征共有3次,第一次是1217年至1223年成吉思汗西征,第二次是1234年至1241年拔都西征,第三次是1253年至1258年旭烈兀西征。 公元1217年,成吉思汗把南下灭金的任务交给木华黎,亲自率兵直指西方。当时蒙古蔑儿乞... [ 查看全文 ]
2012-11-23

专题推荐: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蒙古西征的相关文章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宋蒙钓鱼城之战

蒙古大汗败亡于该城下---宋蒙钓鱼城之战 宋蒙(元)战争从公元1235年全面爆发,至1279年崖山之战宋室覆亡,延续近半个世纪,它是蒙古势力崛起以来所遇到的费时最长、耗力最大、最为棘手的一场战争。发生于1259年的四川合州钓鱼城之战,则是其中影响巨大的一场战事。也中国古代防御战的最浓重的一笔。 公元1234年宋、蒙联合灭金后,南宋出兵欲收复河南失地,遭蒙军伏击而失败。1235年,蒙军在西起川陕、东...[ 查看全文 ]
2012-11-23

专题推荐: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襄樊之战

元灭南宋的关键一战---襄樊之战 襄樊之战是元朝统治者消灭南宋统一中国的一次重要战役,是中国历史上宋元封建王朝更迭的关键一战。这次战役从南宋咸淳三年(1267年)蒙将阿术进攻襄阳的安阳滩之战开始,中经宋吕文焕反包围战,张贵张顺援襄之战,龙尾洲之战和樊城之战,终因孤城无援,咸淳九年(1273年)吕文焕力竭降元,历时近6年,以南宋襄樊失陷而告结束。 蒙古忽必烈时期,灭宋战争的进攻重点改为襄樊,实现了由...[ 查看全文 ]
2012-11-23

专题推荐: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伯颜攻取临安

南宋王朝的终结---伯颜攻取临安 伯颜攻取临安,是宋元鼎革之际的最后一次重大战役,自元至元十二年(1275年)春元军攻占建康(今江苏南京市),到至元十三年(1276年)春进占临安(今浙江杭州市),历时1年,中经溧阳之战、独松关之战、常州之战、五牧之战等激战,以南宋朝廷投降元朝而告结束。 至元十年(1273年)元军攻陷襄樊后,右丞相伯颜率水陆大军沿长江顺流东下,势如破竹。至元十二年(1275年)元军...[ 查看全文 ]
2012-11-23

专题推荐: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南坡之变

元廷内部的军事政变---南坡之变 延佑七年(1320年)正月二十一日,仁宗去世。二十四日,大子硕德八刺奉皇太后答己之命罢免中书右丞相伯答沙,以铁木迭儿为中书右丞相。铁木迭儿复相后,立即着手报复政敌。 他先是诬谄中书省参议韩若愚有罪,请求处以极刑。太子知道韩若寓冤枉,拒绝了这一请求,但慑于答己大后和铁木迭儿的淫威,不得不将韩若愚革职。二月,又先后把不依附于自己的中书平章赤斤铁木儿,御史大夫脱欢、中书...[ 查看全文 ]
2012-11-23

专题推荐: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红巾军起义

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红巾军起义 元末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的极端尖锐化,终于导致了元末农民起义。这次起义规模大、时间久,以红巾军为主力的农民起义军沉重打击了元朝在全国各地的统治,为朱元璋最后推翻元朝创造了条件。 元朝后期,以蒙古贵族为主的统治阶级,对各族特别是汉族人民的掠夺和奴役十分残酷。他们疯狂地兼并土地,把广阔的良田变为牧场,如大臣伯彦得赏赐土地就达2万顷。大地主“广占土地,驱役佃户”...[ 查看全文 ]
2012-11-23

专题推荐: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北宋统一战争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北宋统一战争 后周显德六年(959年),周世宗柴荣突然一病而死,宰相范质受顾命扶助柴荣幼子柴宗训继立为恭帝。这时恭帝年仅7岁(一说5岁),后周出现了“主少国疑”的不稳定局势,一个由殿前都点检、归德军节度使赵匡胤,与禁军高级将领石守信、王审琦等人策划的军事政变计划正在酝酿着。 翌年正月初一,风闻契丹和北汉发兵南下,后周执政大臣范质等人不辨真假,匆忙派遣赵匡胤统率诸军北上抵御...[ 查看全文 ]
2012-11-23

专题推荐: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杯酒释兵权

强干弱枝,巩固中央集权---杯酒释兵权 “强干弱枝”的干指树木的主干,枝指树木的末枝。中国古代常用「“干枝”来譬喻事物,如天干地支之“干支”即由干枝而来。宋初之强干弱枝,则以干指中央尤其是皇帝,以枝形容地方,意即加强中央实权、削弱地方势力。 在结束五代十国局面的过程中,宋太祖着重考虑的问题有两个:一是如何重建中央集权的专制统治,使唐末以来长期存在的藩镇跋扈局面不再继续出现;二是如何使赵宋王朝长期巩...[ 查看全文 ]
2012-11-23

专题推荐: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宋辽战争

激战幽云,结盟澶州---宋辽战争 北宋自立国之始,便与辽处于战争状态之中。公元975年宋辽通和。979年,北宋在按照先南后北、统一中国的战略削平南方诸国后,移兵进攻依附于辽的北汉。辽出兵援助北汉。该年三月,宋军在白马岭(今山西盂县北)大败辽援军耶律沙、塔尔部,辽军败退,不能再出兵援救北汉。五月,北汉降宋。至此,各割据政权都被削平,收复幽云便被提到了议事日程之上。 公元979年六月,平定北汉后,宋太...[ 查看全文 ]
2012-11-23

专题推荐: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杨家将抗辽

满门忠勇,流芳百代---杨家将抗辽 杨家将的故事在民间广泛流传已达800多年,它主要是叙述北宋名将杨业及其子孙们抗击北方辽朝和西夏统治者侵扰中原的事迹。其中杨业、杨延昭、杨文广都有一定的历史事实作依据,但是大量的故事情节,却是劳动人民按照自己的理想和愿望塑造出来的。 杨业(?——986年),原名重贵,麟州新秦(今陕西神木)人。他的父亲杨信在后汉曾任麟州刺史。杨业青少年时代为后汉河东节度使刘崇的部属...[ 查看全文 ]
2012-11-23

专题推荐: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澶渊之盟

以财物换取和平---澶渊之盟 宋辽战争长达25年,其目的在于争夺燕云十六州。由于燕云十六州是一个先进的农业区,它的农业、手工业和其他文化活动都比契丹本部地区发达。因此契丹统治者对这一地区的重要性有着足够的重视,他们把燕云十六州中的幽州升为南京,改皇都为上京,把原先的南京(辽阳)改为东京,又在南京幽州建立了相应的许多官职,视为腹地,俨然以大国的姿态屹立于宋朝对峙的北方,成为大辽帝国。 从中原王朝来看...[ 查看全文 ]
2012-11-23

专题推荐:

推荐访问
2013述职报告 2013教师招聘 深圳教师招聘网2013 2013苏州教师招聘 2013山西教师招聘 2013河南教师招聘 中国教师招聘网2013 成都教师招聘2013 初中历史教师招聘 历史教师招聘 天津市2013教师招聘 杭州2013教师招聘 2013济南教师招聘 山东省2013年高考 2013年江西高考大纲 2013浙江高考说明 内蒙古高考分数线 2013年高考加分项目 2013新课标高考考纲 中考网
热点推荐
中考真题 中考知识点 中考成绩查询网址 中考备考辅导 中考录取线 中考生物试卷 中考奥数 中考化学压轴题 中考资讯 中考数学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