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群相关文章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中俄尼布楚条约的相关文章推荐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中俄尼布楚条约

近代中国屈指可数的平等条约---中俄尼布楚条约 1686年冬,雅克萨停战后,中俄两国立即准备派使谈判,划分中俄东段边界。当时,沙俄由于在西方同波兰争夺乌克兰,进行了多年战争,和土耳其、瑞典的关系也很紧张;国内人民不断起义,兵疲财乏,困难重重,没有力量再派兵到远离欧洲的黑龙江流域大规模作战。沙俄政府为了缓和远东方面的紧张局势,确定了暂时避免同中国发生武装冲突,设法同中国建立贸易关系,谋取商业利益。所以,当它在雅克萨一带受到沉重打击后,一批俄国信使由文纽科夫和法沃罗夫率领,从莫斯科星夜奔驰,1686年11月来到北京,递送沙皇给康熙帝的书信,要求清政府停止攻打雅克萨,等待戈洛文使团到达,进行谈判。 这时的清政府也不愿大量用兵对外作战,不主张单纯用武力解决俄国入侵黑龙江流域的问题。因为清政府在和俄国长期交涉的过程中逐渐地懂得,没有强大的武装,不建立巩固的边防,不经过激烈的战争,不可能劝说俄国放弃侵略,撤出中国领土;同时,清政府也懂得,中俄两国都是封建大国,不可能用军事力量彼此压服,只能通过和平谈判,商定两国都可以接受的边界线,才能有边境上的安定,才能保持长期的和平。鉴于这一认识,就是在雅克萨战争期间,清政府也没有放弃和平解决同沙俄入侵的争端问题。康熙帝就曾多次写信给沙皇,一面谴责俄国对中国的... [ 查看全文 ]
2012-11-23

专题推荐: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中俄尼布楚条约的相关文章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平定准噶尔叛乱

消除了中国西部边疆的分裂割据状况---平定准噶尔叛乱 清军平定准噶尔贵族叛乱,是一次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的正义战争。这次战争,起于清康熙29年(1690年),迄于清乾隆22年(1757年),迭经三朝,历时近70年,最终弭叛息乱,取得了完全胜利。 明末清初,蒙古共为三大部:即漠南蒙古(今内蒙古地区),漠北喀尔喀蒙古(今蒙古国),漠西厄鲁特蒙古(今天山以北一带)。厄鲁特又分为四部,即和硕特(游牧...[ 查看全文 ]
2012-11-23

专题推荐: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土尔扈特部重返祖国

不畏千辛万苦,千里回归故土--土尔扈特部重返祖国 土尔扈特是我国蒙古族中一个古老的部落。早在明朝末年(公元1628年),土尔扈特人为了寻找新的生存环境,部族中的大部分人离开新疆塔尔巴哈台故土,越过哈萨克草原,渡过乌拉尔河,来到了当时尚未被沙皇俄国占领的伏尔加河下游、里海之滨。在这片人烟稀少的草原上,他们开拓家园,劳动生息,建立起游牧民族的封建政权土尔扈特汗国。 在以后的100多年里,土尔扈特人始终...[ 查看全文 ]
2012-11-23

专题推荐: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清代各族人民起义

清王朝统治的强烈震荡---清代各族人民起义 在清朝,各族人民的起义从乾隆中叶开始已经陆续不断地发生,如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有山东王伦的起义,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及四十八年(1783年)先后有甘肃苏四十三和田五领导的回族、撒拉族人民的起义,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有台湾林爽文的起义,但这些起义都很快地被镇压了。 在这以后,到乾隆六十年(1795年),则爆发了规模较大的波及湖南、贵州、四...[ 查看全文 ]
2012-11-23

专题推荐: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东晋琅琊王氏

门阀势力的代表---东晋琅琊王氏 从汉至西晋末年的500多年中,琅玡王氏不断吸收力量,并且成为最强大的士族豪强力量之一。这期间,王祥(24孝中的“卧病求鲤”的主角)、王览都位居宰相。而王览正是东晋名相王导的亲祖父。 王与马,共天下——在南京登上顶峰 永嘉之乱后,以王导为首的王氏士族集团辅佐琅玡王司马睿,王导的堂兄弟、王羲之的亲生父亲王旷认为:当时北方夷族太多,建议司马睿南渡,把首都定在南京,实施战...[ 查看全文 ]
2012-11-23

专题推荐: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玉壁大战

南北朝经典的城防战——玉壁大战 公元534年(北魏孝武帝永熙三年),北魏分裂为东魏和西魏。两魏实权分别落入丞相、鲜卑化的汉人高欢和汉化的鲜卑人宇文泰手里,君主不过是傀儡而已。两魏以黄河为界,东魏以邺(今河北临漳西南)为都,占有函谷关以东原北魏的大部分地区;西魏以长安 (今陕西西安市)为都,占有原北魏的关中一带。两魏彼此对立,后又分别为齐、周所代,最后齐为周所灭,山西始终是首当其冲的争战之地。 高欢...[ 查看全文 ]
2012-11-23

专题推荐: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邙山之战

东西魏命运交错的赌局——邙山之战 北魏太和十八年(公元494年),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将北魏的汉化运动推向高潮。鲜卑贵族们一个个改汉姓,易汉服,同汉人通婚并广置田产,洗去了塞外的风尘,沉醉在中原的文物衣冠中。 孝文帝以为,自己精心策划的改革足以使北魏的统治千秋万代稳如泰山。但他万万没有想到,正是这一全盘汉化政策带来了整个王朝的迅速崩溃。北魏军事力量的基础,是以拓跋部为主干的鲜卑部族军,兵民合一,称为...[ 查看全文 ]
2012-11-23

专题推荐: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桓玄之乱

加速了东晋灭亡的脚步——桓玄之乱 桓玄,字敬道,又名灵宝,据说其生母马氏半夜见有流星下坠于铜盆中,变成二寸左右的火珠,就以水瓢接取吞服,过后就怀孕,生下桓玄。因此,桓玄的小名就叫灵宝。晋人爱神异附会,肯定是以讹传讹的故事。但有一点是真实的——桓玄从小就姿貌端妍,聪慧不凡,桓温非常喜欢这个儿子。桓温有六子,临终遗命以桓玄袭其南郡公之爵。 桓温一年丧期满,昔日的文武属官都齐集于桓温之弟桓冲的府中拜辞。...[ 查看全文 ]
2012-11-23

专题推荐: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明朝征安南之役

三十年经营,毁于一旦——明朝征安南之役 安南古称交趾,自汉唐以来,一直是中国的属地,五代以后,方独立成国。元末战乱,安南趁机从中国版图脱幅,一度发兵攻入思明路永平寨,超越元代定界铜柱二百余里,霸占丘温、庆远等五县。洪武年间,明太祖朱元璋曾颁诏晓谕安南国王陈日昆,命令归还,但陈朝此时已由国相黎季犛掌权,他胁迫国王陈日昆,称兵拒命。朱元璋以战争方息,重在安抚,不愿再起干戈,于是置之不理,安南从此处于半...[ 查看全文 ]
2012-11-23

专题推荐: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秦攻百越之战

大秦帝国的统一战争——秦攻百越之战 秦国消灭了东方六国后,雄才大略的秦始皇把统一的目光放到了南边的百越之地,发动了对百越的战争,百越之地一般意义上也叫岭南,就是现在的广东和广西。在秦与百越的战争中,总共发生了三次,第一次是公元前219年秦始皇命令屠睢率领五十万大军南下攻击百越;第二次是公元前214年秦军在任嚣和赵佗的率领下攻击百越之战,该战平定了百越之地,统一岭南,设置了南海、桂林、象郡三郡;第三...[ 查看全文 ]
2012-11-23

专题推荐: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乌台诗案

针对苏东坡的文字狱——乌台诗案 宋神宗赵顼少有变革之志。然而,在推行新法的过程中,异议不断,这不免让宋神宗有了强烈的挫败感。他决定拿出皇帝的权威,以更为强硬的手段来推行新法,对于那些反对变法的保守派大臣,要毫不留情地予以严惩,而著名的大学者苏轼刚好赶上了风口浪尖。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诗词开豪放一派,为著名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少负才名,博通经史,嘉佑二年(...[ 查看全文 ]
2012-11-23

专题推荐:

推荐访问
2013述职报告 2013教师招聘 深圳教师招聘网2013 2013苏州教师招聘 2013山西教师招聘 2013河南教师招聘 中国教师招聘网2013 成都教师招聘2013 初中历史教师招聘 历史教师招聘 天津市2013教师招聘 杭州2013教师招聘 2013济南教师招聘 山东省2013年高考 2013年江西高考大纲 2013浙江高考说明 2013年高考加分项目 2013新课标高考考纲 中考网 上海中考网
热点推荐
中考资讯 中考英语话题作文 中考化学试题 中考语文答案 中考物理试卷 中考物理试题 中考政策 中考满分作文100字 中考奥数 中考成绩查询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