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群相关文章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清末新政的相关文章推荐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清末新政
中国近代化进程的端倪——清末新政
1900年的义和团运动,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和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在人民革命斗争面前,外国侵略者要求清政府不仅要成为俯首贴耳的奴仆,而且要成为统治中国人民的有力工具。于是,帝国主义列强对清政府施加压力,要求它改变当时的无能状态。而清朝统治者也感到自己的统治地位已发生动摇,国家机器——政府和军队已不能完全应付当时的局势,财政也成千疮百孔之势。因此,修补国家机器已成为清王朝本身生存的重要课题。为了维护清王朝的统治,慈禧太后不得不从1901年起宣布实行“新政”。
1901年1月29日,慈禧太后用光绪皇帝的名义颁布上谕,命督抚以上大臣就朝章国政、吏治民生、学校科举、军制财政等问题详细议奏。4月21日,又下令成立了以庆亲王奕为首的“督办政务处”,作为筹划推行“新政”的专门机构,任李鸿章、荣禄、崑冈、王文韶、鹿传霖为督办政务大臣,刘坤一、张之洞(后又增加袁世凯)为参予政务大臣,总揽一切“新政”事宜。
从1901年到1905年,清政府连续颁布了一系列“新政”上谕,主要内容有:
第一,筹饷练兵。编练“新军”是清政府“新政”的主要内容之一。清政府对此投入了巨大财力,花费了很大力气。1901年8月29日,清政府下谕全国停止武科科举考试;9月11日命令各省仿北洋、...
[ 查看全文 ]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清末新政的相关文章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中国同盟会的成立
亚洲的第一个资产阶级政党——中国同盟会的成立
中国同盟会是中国资产阶级的革命政党,简称同盟会。由孙中山倡导,以兴中会和华兴会为基础,联络光复会及中国留日学生,于1905年8月20日在日本东京成立。1904年,华兴会、光复会策划长沙起义败露,迫使很多革命志士流亡到日本。他们深感各革命团体的分散活动不利于革命运动的展开。1905年7月,孙中山从欧洲来到日本,受到各革命团体、革命留学生和爱国华侨的热烈欢...[ 查看全文 ]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黄花岗起义
一次震动全球的城市起义——黄花岗起义
甲午战争以后,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华民族已面临着亡国灭种的现实威胁。为挽救民族危亡,以孙中山先生为杰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登上了历史舞台。1905年8月,中国有史以来第一个资产阶级政党中国同盟会成立。在同盟会的领导下,资产阶级革命党人发动了一次又一次以推翻腐朽的清朝封建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的的武装起义,1911年4月爆发的黄花岗起义就是其中...[ 查看全文 ]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保路运动
辛亥革命的前奏曲——保路运动
20世纪初,随着帝国主义侵略势力的深入和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力量的逐渐增长,收回铁路主权的呼声日益高涨。
早在1903年9月,清政府为了推行“新政”,允谁招商局集商股成立铁路、矿务、工艺、农务等项公司。此后,各省的铁路公司陆续成立,商办铁路开始兴建。1903年,新任四川总督锡良,在四川人民的强烈要求下,不得不奏请自办川汉铁路,并于次年成立了“川汉铁路公司”。随着各省铁路公...[ 查看全文 ]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郝经南囚
万言修好通南北,一片赤诚付东流——郝经南囚
郝经(1223——1275):字伯常,陵川(今山西晋城)人。在元忽必烈时先后做过昭文馆大学士、司徒、等职,受封冀国公爵位。郝经家世业儒,其祖父郝天挺系金末元初大儒元好问之师。郝经本人,则深受元好问的影响。
郝经反对“华夷之辨”,而推崇“四海一家”的思想,主张天下一统,结束自唐朝末年以来的分裂状态,但又反对不同族群之间的等级观点。郝经又主张凡事不必尽都师法...[ 查看全文 ]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第一次鸦片战争
中国近代史的开端——第一次鸦片战争
第一次鸦片战争是英国殖民者在1840—1842年对中国发动的一场侵略战争,战争的导火线是英国强行向中国推销鸦片。战争以清朝失败而告结束。从此,中国开始由封建社会逐步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前,中国是清朝统治下的封建国家。清朝统治者对内顽固坚持传统的专制统治,不思改革,对外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这个东方文明古国日益落在世界文明的后面。和清朝日...[ 查看全文 ]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三元里抗英斗争
近代中国人民第一次反侵略斗争——三元里抗英斗争
鸦片战争期间,广州城郊人民自发的武装抗击英国侵略者的斗争。1841年5月下旬(清道光二十一年四月上旬),奕山与英国侵略者订立屈辱的《广州和约》。广州人民目睹英国的侵略暴行和清朝统治者的腐败和卖国,自发地起来抗击侵略,保卫国土。
三元里位于广州城北2.5公里,贴近泥城、四方炮台,是一个有几百户居民的村落。1841年5月27日,义律和陆军司令卧乌古纵容英...[ 查看全文 ]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南京条约》的签订
中国第一个丧权辱国的条约——《南京条约》的签订
《南京条约》即中英《江宁条约》,是第一次鸦片战争失败后清政府被迫与英国侵略者签订的丧权辱国的条约。1942年8月29日(清道光二十二年七月二十四日)清政府代表耆英、伊里布与英国代表臻鼎查在停泊于南京下关江面的英国军舰“汉华丽”号(又译作“臬华丽”或“康华丽”)上签订。
它宣告了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结束。马克思指出:这个条约“是在炮口的威逼下订立的”(《马...[ 查看全文 ]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太平军北伐
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农民革命——太平天国运动
太平天国革命是19世纪中叶爆发的反封建反侵略的伟大的农民战争。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社会矛盾空前激化。战时军费7千万元和对外赔款2千多万元,全部都加到了广大农民和其他生产者身上。又由于各级官吏的层层盘剥和地主阶级转嫁摊派,农民的实际负担数倍于明文规定的提税。再加上银价上涨及连年水旱灾害,大批人民衣食无着,陷于极端悲惨的境地。因之农民的反抗风起云涌,遍及全...[ 查看全文 ]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二破江南大营
太平天国战争史上的得意之笔——二破江南大营
太平军于1858年下半年取得二破江北大营与三河镇大捷两次重大胜利之后,初步扭转了太平天国在军事上的危局,遏止了湘军长驱直入的攻势,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天京和安庆受围困的局面,战争形势有了较明显的好转。1859年洪仁到达天京后进行的某些革新,又使太平天国的政治局面有一定的改进。在这种形势下,太平天国领导人决心摧毁长期围困天京的江南大营,确保天京安全。
185...[ 查看全文 ]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安庆保卫战
关系太平天国命运的关键一战——安庆保卫战
太平军取得二破江南大营之战胜利后,安徽战场的形势却非常严重。湘军乘太平军二破江南大营和东征苏常之机,大举向东进犯,进围安庆。从1860年9月到1861年9月,太平军和湘军在安庆周围展开了长达一年的争夺战,最后安庆失守。太平天国的军事形势由此日趋恶化。
安庆是天京上游的重要门户,安庆的得失,对太平天国后期战争的全局关系极大。湘军统帅曾国藩深知攻取安庆的意义,...[ 查看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