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群相关文章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马尾海战的相关文章推荐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马尾海战
中国近代海军史上的惨痛的一页——马尾海战
马尾海战是中法战争期间,法国海军在福州马尾港袭击中国福建海军的一次作战行动。由于清朝的腐败无能,福建海军在这次作战中全军覆没,写下了中国近代海军史上极为惨痛的一页,也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教训。
中法战争发生在19世纪80年代。当时,世界资本主义正从自由竞争阶段向垄断阶段急速转化,西方列强争夺殖民地和瓜分世界领土的斗争更趋激烈。早在18世纪后期,在和英国争夺北美殖民地加拿大和东印度失败后,法国便开始将侵略矛头转向远东的越南。从19世纪中叶开始,法国加紧了对越南的侵略。1874年,法国与越南签订《法越和平同盟条约》,宣布越南完全独立。1883年8月,法国海军中将孤拔率领拥有4000人的舰队攻占越南首都顺化,强迫越南签订《顺化条约》,规定越南为法国的保护国。为了摆脱完全沦为法国殖民地的命运,越南两次遣使来华,请求清政府支援他们抵抗法国的侵略。而法国则准备以越南为跳板,向中国发动新的侵略。
面对法国的侵略和挑衅,清政府举棋不定,采取的措施也充满矛盾。在军事上,一面派军队出关援助越南,一面又再三命令清军不得主动出击;在外交上,一面抗议法国对越南的侵略行径,一面又企盼通过谈判或第三者的调停与法国达成妥协。清政府的这些举措,给了法国扩大侵略的时间。
1883...
[ 查看全文 ]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马尾海战的相关文章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甲午平壤之战
中国势力退出朝鲜半岛——甲午平壤之战
19世纪90年代,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逐渐完成了向帝国主义阶段的过渡,争夺殖民地和分割世界领土的斗争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日本为了推行称霸世界的既定国策,把侵略矛头对准了邻近的朝鲜和中国,在1894年发动了侵略朝鲜和中国的战争,史称甲午战争。平壤之战就是战争初期中日两国之间在朝鲜平壤地区进行的一次重要战斗。
日本对朝鲜和中国的侵略野心由来已久。从...[ 查看全文 ]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黄海海战
中国近代战争史上最大的一次海战——黄海海战
甲午战争爆发后,日本海军按原定作战计划,准备在黄海寻歼中国北洋海军。1894年9月17日,中日海军在黄海北部海域相遇,遂爆发了中国近代海军建军以来最大的一次海战,给中日战争尔后的进程带来了重大影响。
1894年7月,中日两国军队齐集朝鲜,战争迫在眉睫。7月中旬,日本海军主力舰艇在佐世保军港集结,成立联合舰队(由常备舰队和西海舰队合编而成,伊东祐亨任司令官...[ 查看全文 ]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山东半岛之战
北洋海军的终结——山东半岛之战
山东半岛之战是中日甲午战争的另一个主要战场,从1895年1月21日日军在山东荣成湾登陆到2月17日日军占领威海卫,历时近1个月,中经白马河前哨战、南帮炮台争夺战和刘公岛保卫战,最后以威海卫海军基地的失陷和北洋海军的覆没而告结束。
日本侵略者在1894年11月底攻占了旅顺口北洋海军基地之后,扩张野心更加膨胀,决心扩大侵略,完成大本营的预定目标——进军山海关,直逼直隶平...[ 查看全文 ]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马关条约》的签订
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化的进一步加深——《马关条约》的签订
《马关条约》是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的关于结束中日甲午战争的不平等条约。这次战争发生在1894年7月(清光绪二十年六月)到1895年3月(二十一年二月),历时8个月。1894年是农历甲午年,所以称为甲午战争。
掌握朝廷大权的慈禧太后和李鸿章其实从战争一开始就不打算使战争继续下去,但他们找不到办法使日本同意停战。在战争进行了两个月的时候,慈禧太后重新...[ 查看全文 ]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清末台湾军民抗日
愿人人战死而失台,决不愿拱手而让台——清末台湾军民抗日
台湾军民的抗日之战,从1895年4月20日开始,到10月21日日军占领台南府,历时6个月。他们团结一致,协同抗敌,沉重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为中国人民反帝斗争史谱写了可歌可泣的壮丽篇章。
1895年4月17日,清政府同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把中国神圣领土台湾割让给日本。消息传来,全国哗然,立即掀起了反对割地赔款,要求继续抗战的浪潮,...[ 查看全文 ]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戊戌变法
失败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戊戌变法
戊戌变法又称戊戌维新,是发生在1898年(农历戊戌年)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政治运动。它像一块巨石,投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死水塘中。
中日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以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为首的维新派,代表着民族资产阶级上层和开明绅士的政治要求走上历史舞台,主张在不动摇封建阶级统治的前提下,实行君主立宪制,发展资本主义,以挽救民族危机,使国家臻于富强。
...[ 查看全文 ]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义和团运动
是中国农民用鲜血写成的反帝宣言——义和团运动
义和团运动是1900年发生在中国北方的一次以农民为主体的大规模反帝爱国运动。19世纪未,各帝国主义疯狂侵略中国边疆和邻近国家,中国边疆地区出现了新的危机。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在经济上向中国大量输出资本,在政治上则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热潮。在文化上他们通过教会深入中国城市和乡村进行侵略活动,使民族危机愈加严重,终于爆发了义和...[ 查看全文 ]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东北军民抗击沙俄入侵
中国人民反对外来侵略光辉的一页——东北军民抗击沙俄入侵
东北各族人民的抗俄斗争,是中国人民反对外来侵略斗争史上光辉的一页。
在帝国主义企图瓜分中国的狂潮中,沙皇俄国首先侵入了中国东北。吞并中国东北,是沙俄的既定国策。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一开始,沙俄就把对华作战区划分为两个战场,即京津战场和“满洲”战场。在京津战场,沙俄参与八国联军一道行动,进攻天津和北京;在“满洲”战场,沙俄则排斥其他列强,采取单独军...[ 查看全文 ]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八国联军入侵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八国联军入侵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以后,由于帝国主义国家进一步加紧对中国的侵略,拼命掠夺中国,划分势力范围,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激起了中国人民的不断反抗,终于在1900年爆发了声势浩大的义和团运动。这是以农民为主体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专制的爱国武装斗争运动,它首先从山东兴起,很快就发展到直隶(今河北)、天津、北京、山西、东北以及全国许多地方。义和团英雄们高举反帝斗争大旗,手...[ 查看全文 ]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辛丑条约》的签订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端——《辛丑条约》的签订
《辛丑条约》即《辛丑议定书》或《辛丑各国和约》。1901年9月7日(清光绪二十七年七月二十五日),奕、李鸿章代表清政府,与英、俄、德、法、美、日、意、西、荷、比、奥11国公使,在最后议定书上签字。1901年是夏历辛丑年,所以最后议定书又称为《辛丑条约》。
早在1900年8月14日八国联军攻陷北京以前,慈禧太后为了勾结帝国主义以对付义和团...[ 查看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