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群相关文章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护国运动的相关文章推荐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护国运动

铲除帝制,恢复共和——护国运动 1915年,袁世凯倒行逆施,大做“皇帝梦”,加紧推行帝制复辟活动,激起了全国人民的坚决反对。一场反帝制、反复辟、反卖国的运动席卷全国。孙中山自“二次革命”失败后流亡日本,高举反袁斗争大旗。1914年7月在日本东京组织中华革命党,自任总理,号召革命党人“协力同心,共图三次革命”,决心推翻袁世凯的专制统治,完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黄兴和一部分未参加中华革命党而另组欧洲研究会的革命党人,自袁世凯帝制活动公开化以后,也放弃“停止革命”的错误主张,重新举起反袁旗帜。原进步党领袖梁启超和他的学生蔡锷在饱尝自己酿造的袁世凯专制统治的苦酒之后,为了不致落为“牛后”,也反戈一击,走上了反袁道路。 1915年8月24日,蔡锷从北京赶到天津,与梁启超密商重返云南,起兵讨袁计划。梁启超提出由他作篇文章,表明反对帝制的态度;但蔡锷需要伪装拥护帝制,麻痹袁世凯,以便逃出北京。此后,师生两人依计而行。梁启超写成《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一文,驳斥袁世凯的宪法顾问美国人古德诺、杨度等筹安会的种种谬论,指出袁世凯不宜称帝,希望不要逼到非动干戈不可。梁启超不顾袁世凯的利诱和威胁,毅然于9月3日将洋洋万言的文章在京津各大报发表,对袁世凯及其洋顾问古德诺进行揭露和讽刺。梁启超的这篇文章,给袁世凯... [ 查看全文 ]
2012-11-23

专题推荐: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护国运动的相关文章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二次革命

诛奸讨逆再造共和——二次革命 二次革命是1913年孙中山发动的反对袁世凯独裁,维护共和体制的斗争。因为这次战争发生在1913年,旧历癸丑年,而主要地区又在江西和南京,故亦称癸丑赣宁之役。袁世凯篡夺国家政权初期,南方还有七八个省和十几万军队仍在革命党人手中。同时革命党人在袁世凯窃取国家权力后,也想了种种办法来限制他们的权力。1912年3月,孙中山公布《临时约法》,革命党人还以同盟会为基础,联合几个会...[ 查看全文 ]
2012-11-23

专题推荐: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护法运动

吾国之大患,莫过于武人之争权——护法运动 护法运动是1917年孙中山发动和领导的反对段祺瑞独裁统治的斗争。 1917年7月张勋复辟失败后,冯国璋代理大总统,段祺瑞任总理,重新掌握北京政府实权。段祺瑞一上台就把毁灭约法和武力统一作为施政重点,公开宣布“一不要约法,二不要国会,三不要旧总统”,力求专制统一。孙中山号召拥护《临时约法》,恢复国会,得到了西南军阀某种程度的支持。段祺瑞的武力统一政策,除了对...[ 查看全文 ]
2012-11-23

专题推荐: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袁世凯复辟帝制

历史是向前发展的,倒行逆施者必自食其果——袁世凯复辟帝制 袁世凯复辟帝制是1915年12月12日发生,结束于1916年2月25日的一场闹剧。 袁世凯(1859——1916年),字慰亭,别号容庵,河南项城人。是淮系军阀袁甲三的侄孙,是个绔绔子弟,曾两次参加乡试都落榜,1882年(清光绪八年),随吴长庆督兵赴朝鲜。1885年(光绪十一年),经李鸿章保荐继任驻朝鲜商务委员,后以道员升调,留驻朝鲜全权交涉...[ 查看全文 ]
2012-11-23

专题推荐: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白登山之围

从此匈奴的名字响彻中华大地——白登山之围 从战国到魏晋南北朝,匈奴都是困扰中原王朝的一个头疼的难题。而这种困扰,在秦始皇统一中国并且派遣大军收复河套以后,从某种程度上似乎减轻了。但是情况随着秦末农民战争,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匈奴首领冒顿单于,在蒙古草原建立了统一的奴隶制军事政权,匈奴进入强盛时期。秦末汉初,匈奴趁机重占河套地区,并经常下掠夺,威胁中原。汉朝建立以后,公元前200年,匈奴骑兵向南进攻。...[ 查看全文 ]
2012-11-23

专题推荐: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东汉窦宪破北匈奴之战

毕其功于一役,终结北匈奴——东汉窦宪破北匈奴之战 东汉窦宪攻稽洛山北匈奴之战发生于汉和帝永元元年(公元89年)六月,止于永元三年(公元91年)二月。汉军统帅窦宪统率汉与南匈奴联军,经3个阶段作战,终于彻底打败了北匈奴。 窦宪简介 窦宪(?—92年),字伯度,扶风平陵(今陕西咸阳西北)人。东汉权臣,窦融曾孙,章德皇后兄。章帝建初二年(公元77),以外戚拜为郎,迁侍中,不久又升为虎贲中郎将,日益受到宠...[ 查看全文 ]
2012-11-23

专题推荐: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仓颉造字

中国文字的起源——仓颉造字 汉字是中华文明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不但承载了我们几千年的历史,而且也是从古到今人们进行沟通的重要手段。由汉字衍生出来的书法艺术,更是中华文明的瑰宝。但是,汉字,是怎幺造出来的? 研究汉字的起源问题,在国内已有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了。 先秦传说造字者为仓颉,《旬子·解蔽》记载:“好书者众矣,而仓颉独传者壹也。”《吕氏春秋》记载:“奚仲作车,仓颉作书”。相传仓颉是黄帝的史官...[ 查看全文 ]
2012-11-23

专题推荐: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隋唐征高句丽

中原王朝对高句丽的数次征伐——隋唐征高句丽 从唐朝开始,来自东北方向的侵略,比起其它的少数民族的侵扰,就要致命得多。在隋朝的时候,中华帝国东北部崛起了一个地区强国——高句丽。高句丽强迫自己周围的一些小国家臣服自己,逐渐成为东北地区的霸主。不但如此,高句丽还插手中国的统一事业。这一切,都成为后来隋炀帝和唐太宗、唐高宗屡次征伐高句丽的原因。 高句丽在朝鲜半岛北部,开皇十八年(598年),高句丽王元进攻...[ 查看全文 ]
2012-11-23

专题推荐: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马尾海战

中国近代海军史上的惨痛的一页——马尾海战 马尾海战是中法战争期间,法国海军在福州马尾港袭击中国福建海军的一次作战行动。由于清朝的腐败无能,福建海军在这次作战中全军覆没,写下了中国近代海军史上极为惨痛的一页,也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教训。 中法战争发生在19世纪80年代。当时,世界资本主义正从自由竞争阶段向垄断阶段急速转化,西方列强争夺殖民地和瓜分世界领土的斗争更趋激烈。早在18世纪后期,在和英国争夺北...[ 查看全文 ]
2012-11-23

专题推荐: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甲午平壤之战

中国势力退出朝鲜半岛——甲午平壤之战 19世纪90年代,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逐渐完成了向帝国主义阶段的过渡,争夺殖民地和分割世界领土的斗争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日本为了推行称霸世界的既定国策,把侵略矛头对准了邻近的朝鲜和中国,在1894年发动了侵略朝鲜和中国的战争,史称甲午战争。平壤之战就是战争初期中日两国之间在朝鲜平壤地区进行的一次重要战斗。 日本对朝鲜和中国的侵略野心由来已久。从...[ 查看全文 ]
2012-11-23

专题推荐: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黄海海战

中国近代战争史上最大的一次海战——黄海海战 甲午战争爆发后,日本海军按原定作战计划,准备在黄海寻歼中国北洋海军。1894年9月17日,中日海军在黄海北部海域相遇,遂爆发了中国近代海军建军以来最大的一次海战,给中日战争尔后的进程带来了重大影响。 1894年7月,中日两国军队齐集朝鲜,战争迫在眉睫。7月中旬,日本海军主力舰艇在佐世保军港集结,成立联合舰队(由常备舰队和西海舰队合编而成,伊东祐亨任司令官...[ 查看全文 ]
2012-11-23

专题推荐:

推荐访问
2013述职报告 2013教师招聘 深圳教师招聘网2013 2013苏州教师招聘 2013山西教师招聘 2013河南教师招聘 中国教师招聘网2013 成都教师招聘2013 初中历史教师招聘 历史教师招聘 天津市2013教师招聘 杭州2013教师招聘 2013济南教师招聘 山东省2013年高考 2013年江西高考大纲 2013浙江高考说明 2013年高考加分项目 2013新课标高考考纲 中考网 上海中考网
热点推荐
中考成绩查询网址 中考生物试卷 中考满分作文200字 中考语文真题 中考地理真题 中考分数查询 中考物理答案 中考作文技巧 中考真题 中考物理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