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群相关文章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八里桥之战的相关文章推荐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八里桥之战
胡服骑射的终结——八里桥之战
八里桥战役发生在1860年9月21日,对阵双方是以僧格林沁统率的蒙古骑兵为主、绿营兵及民团为辅的清军,和英法联军。
战役爆发背景是,当时天津大沽已经陷落,英法联军沿通县进犯北京,僧格林沁首战失败,从天津退守张家湾,此外,在马驹桥、齐化门以东至定福庄,也有清军布防。防御清军总数约3万,主力(也是之后主要牺牲的战士)是蒙古马队近万人。
9月18日,英法联军从天津出发进攻张家湾,以“火箭”攻击蒙古马队,蒙古马队溃散,冲动后面的步兵阵脚,清军整体败退至八里桥。但是此时僧格林沁仍然信心十足,重新整顿了马队,利用八里桥附近灌木丛做隐蔽,埋伏蒙、满骑兵将近1万人。在这里僧格林沁犯了第一个错误,就是把主要精力放在构筑工事而不是侦察敌情、勘探地形上,以冷兵器构筑工事死守热兵器军队进攻无异于等死。接着僧格林沁又犯了第二个错误,就是把实力最弱的胜保马队至于防线最前,事实证明胜保马队的崩溃造成了清军防线的整体溃败。
9月21日凌晨4时,英法联军发动进攻,7时八里桥战役爆发。联军分三路进攻,科林诺指挥的法军第2旅主攻的南路是八里桥战役的主要战场,由法国人孟托班担任总指挥。
战役一爆发,清军就立刻陷入被动挨打的境界,这和僧格林沁的指挥失误是有重要联系的。骑兵优势在于其高度机动性,正...
[ 查看全文 ]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八里桥之战的相关文章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清帝逊位
封建君主制度的最后一幕——清帝逊位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的枪声打破了北京紫禁城往日的宁静。为了对付武昌起义,在武汉三镇被起义军攻占的第二天,清政府即命令陆军大臣荫昌率领由部分北洋新军组成的第一军,日夜兼程地南下镇压武昌起义;另一部分北洋新军组成第二军,在军咨府正使冯国璋统领下,作为预备队,听候调遣。这些北洋新军都是袁世凯一手编练的,当然不会听从荫昌的指挥,所以军队的行动非常迟缓。内阁总...[ 查看全文 ]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护国运动
铲除帝制,恢复共和——护国运动
1915年,袁世凯倒行逆施,大做“皇帝梦”,加紧推行帝制复辟活动,激起了全国人民的坚决反对。一场反帝制、反复辟、反卖国的运动席卷全国。孙中山自“二次革命”失败后流亡日本,高举反袁斗争大旗。1914年7月在日本东京组织中华革命党,自任总理,号召革命党人“协力同心,共图三次革命”,决心推翻袁世凯的专制统治,完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黄兴和一部分未参加中华革命党而另组欧洲研...[ 查看全文 ]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二次革命
诛奸讨逆再造共和——二次革命
二次革命是1913年孙中山发动的反对袁世凯独裁,维护共和体制的斗争。因为这次战争发生在1913年,旧历癸丑年,而主要地区又在江西和南京,故亦称癸丑赣宁之役。袁世凯篡夺国家政权初期,南方还有七八个省和十几万军队仍在革命党人手中。同时革命党人在袁世凯窃取国家权力后,也想了种种办法来限制他们的权力。1912年3月,孙中山公布《临时约法》,革命党人还以同盟会为基础,联合几个会...[ 查看全文 ]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护法运动
吾国之大患,莫过于武人之争权——护法运动
护法运动是1917年孙中山发动和领导的反对段祺瑞独裁统治的斗争。
1917年7月张勋复辟失败后,冯国璋代理大总统,段祺瑞任总理,重新掌握北京政府实权。段祺瑞一上台就把毁灭约法和武力统一作为施政重点,公开宣布“一不要约法,二不要国会,三不要旧总统”,力求专制统一。孙中山号召拥护《临时约法》,恢复国会,得到了西南军阀某种程度的支持。段祺瑞的武力统一政策,除了对...[ 查看全文 ]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袁世凯复辟帝制
历史是向前发展的,倒行逆施者必自食其果——袁世凯复辟帝制
袁世凯复辟帝制是1915年12月12日发生,结束于1916年2月25日的一场闹剧。
袁世凯(1859——1916年),字慰亭,别号容庵,河南项城人。是淮系军阀袁甲三的侄孙,是个绔绔子弟,曾两次参加乡试都落榜,1882年(清光绪八年),随吴长庆督兵赴朝鲜。1885年(光绪十一年),经李鸿章保荐继任驻朝鲜商务委员,后以道员升调,留驻朝鲜全权交涉...[ 查看全文 ]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白登山之围
从此匈奴的名字响彻中华大地——白登山之围
从战国到魏晋南北朝,匈奴都是困扰中原王朝的一个头疼的难题。而这种困扰,在秦始皇统一中国并且派遣大军收复河套以后,从某种程度上似乎减轻了。但是情况随着秦末农民战争,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匈奴首领冒顿单于,在蒙古草原建立了统一的奴隶制军事政权,匈奴进入强盛时期。秦末汉初,匈奴趁机重占河套地区,并经常下掠夺,威胁中原。汉朝建立以后,公元前200年,匈奴骑兵向南进攻。...[ 查看全文 ]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东汉窦宪破北匈奴之战
毕其功于一役,终结北匈奴——东汉窦宪破北匈奴之战
东汉窦宪攻稽洛山北匈奴之战发生于汉和帝永元元年(公元89年)六月,止于永元三年(公元91年)二月。汉军统帅窦宪统率汉与南匈奴联军,经3个阶段作战,终于彻底打败了北匈奴。
窦宪简介
窦宪(?—92年),字伯度,扶风平陵(今陕西咸阳西北)人。东汉权臣,窦融曾孙,章德皇后兄。章帝建初二年(公元77),以外戚拜为郎,迁侍中,不久又升为虎贲中郎将,日益受到宠...[ 查看全文 ]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仓颉造字
中国文字的起源——仓颉造字
汉字是中华文明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不但承载了我们几千年的历史,而且也是从古到今人们进行沟通的重要手段。由汉字衍生出来的书法艺术,更是中华文明的瑰宝。但是,汉字,是怎幺造出来的?
研究汉字的起源问题,在国内已有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了。
先秦传说造字者为仓颉,《旬子·解蔽》记载:“好书者众矣,而仓颉独传者壹也。”《吕氏春秋》记载:“奚仲作车,仓颉作书”。相传仓颉是黄帝的史官...[ 查看全文 ]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隋唐征高句丽
中原王朝对高句丽的数次征伐——隋唐征高句丽
从唐朝开始,来自东北方向的侵略,比起其它的少数民族的侵扰,就要致命得多。在隋朝的时候,中华帝国东北部崛起了一个地区强国——高句丽。高句丽强迫自己周围的一些小国家臣服自己,逐渐成为东北地区的霸主。不但如此,高句丽还插手中国的统一事业。这一切,都成为后来隋炀帝和唐太宗、唐高宗屡次征伐高句丽的原因。
高句丽在朝鲜半岛北部,开皇十八年(598年),高句丽王元进攻...[ 查看全文 ]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马尾海战
中国近代海军史上的惨痛的一页——马尾海战
马尾海战是中法战争期间,法国海军在福州马尾港袭击中国福建海军的一次作战行动。由于清朝的腐败无能,福建海军在这次作战中全军覆没,写下了中国近代海军史上极为惨痛的一页,也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教训。
中法战争发生在19世纪80年代。当时,世界资本主义正从自由竞争阶段向垄断阶段急速转化,西方列强争夺殖民地和瓜分世界领土的斗争更趋激烈。早在18世纪后期,在和英国争夺北...[ 查看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