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群相关文章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辛亥革命的相关文章推荐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辛亥革命

这场大革命把中国推向一个全新的社会——辛亥革命 1911年10月10日,在中国大地爆发了一次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广大工农群众参加的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冲垮了清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由于这一年按中国传统的纪年方法是“辛亥”年,历史上就把这次震惊中外的革命运动称为“辛亥革命”。 自从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随着帝国主义各国侵略的进一步加深,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帝国主义同中华民族的矛盾日益加剧;腐败的清朝统治者对外妥协投降,对内横征暴敛,促使阶级矛盾空前激化。各地群众奋起反抗,斗争风起云涌。但是这些斗争都是自发的,缺少组织和领导。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宣传革命理论,组织革命政党,先后发动过10次武装起义,虽然这些起义都失败,但每次起义都起到了宣传革命、振奋人心的作用,极大地振奋了全国人民,推动了革命形势的迅速发展,鼓舞了各地群众运动蓬勃高涨。 湖北位居长江腹地,武汉素称“九省通衢”,是水陆交通中心。帝国主义各国早就根据不平等条约在这里辟租界,开商埠,办工厂,掠夺原料,倾销商品,把侵略的魔爪伸向城乡各个角落。这就阻碍了民族工商业的发展,促使农村经济破产,人民被迫走上革命道路。1904年7月,武昌出现了第一个革命团体——科学补习所,随后又陆续成立... [ 查看全文 ]
2012-11-23

专题推荐: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辛亥革命的相关文章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中华民国成立

中国历史上资产阶级革命政权的诞生——中华民国成立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后,全国各地纷纷响应。从10月10日到11月27日的1个多月里,先后有湖北、湖南、陕西、江西、山西、云南、贵州、浙江、江苏、安徽、广西、福建、广东、四川等14个省和上海、重庆两市宣布独立,占当时全国24个省的半数以上。 武昌起义的胜利和14个省的相继独立,建立统一的中央政权就成为革命的首要任务。1911年11月,以黎元...[ 查看全文 ]
2012-11-23

专题推荐: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淮南叛乱

三国时期规模最大的叛乱——淮南叛乱 司马氏诛杀曹爽之后,掌握了魏国的军政大权,渐有篡逆之意,这自然引起了亲魏派的不满,而接近东吴的淮南地区,士马强盛,边境多务,也就成了反叛的多发地带,在短短几年内,这里便发生了三次大规模的反叛,其中由诸葛诞发起的最后一次尤为激烈。 诸葛诞字公休,琅邪阳都人,是诸葛亮的族弟,原任荥阳令、吏部郎、御史中丞、尚书等职,与夏侯玄、邓飏相善,在京师颇有点名气,被称为四聪八达...[ 查看全文 ]
2012-11-23

专题推荐: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八里桥之战

胡服骑射的终结——八里桥之战 八里桥战役发生在1860年9月21日,对阵双方是以僧格林沁统率的蒙古骑兵为主、绿营兵及民团为辅的清军,和英法联军。 战役爆发背景是,当时天津大沽已经陷落,英法联军沿通县进犯北京,僧格林沁首战失败,从天津退守张家湾,此外,在马驹桥、齐化门以东至定福庄,也有清军布防。防御清军总数约3万,主力(也是之后主要牺牲的战士)是蒙古马队近万人。 9月18日,英法联军从天津出发进攻张...[ 查看全文 ]
2012-11-23

专题推荐: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清帝逊位

封建君主制度的最后一幕——清帝逊位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的枪声打破了北京紫禁城往日的宁静。为了对付武昌起义,在武汉三镇被起义军攻占的第二天,清政府即命令陆军大臣荫昌率领由部分北洋新军组成的第一军,日夜兼程地南下镇压武昌起义;另一部分北洋新军组成第二军,在军咨府正使冯国璋统领下,作为预备队,听候调遣。这些北洋新军都是袁世凯一手编练的,当然不会听从荫昌的指挥,所以军队的行动非常迟缓。内阁总...[ 查看全文 ]
2012-11-23

专题推荐: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护国运动

铲除帝制,恢复共和——护国运动 1915年,袁世凯倒行逆施,大做“皇帝梦”,加紧推行帝制复辟活动,激起了全国人民的坚决反对。一场反帝制、反复辟、反卖国的运动席卷全国。孙中山自“二次革命”失败后流亡日本,高举反袁斗争大旗。1914年7月在日本东京组织中华革命党,自任总理,号召革命党人“协力同心,共图三次革命”,决心推翻袁世凯的专制统治,完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黄兴和一部分未参加中华革命党而另组欧洲研...[ 查看全文 ]
2012-11-23

专题推荐: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二次革命

诛奸讨逆再造共和——二次革命 二次革命是1913年孙中山发动的反对袁世凯独裁,维护共和体制的斗争。因为这次战争发生在1913年,旧历癸丑年,而主要地区又在江西和南京,故亦称癸丑赣宁之役。袁世凯篡夺国家政权初期,南方还有七八个省和十几万军队仍在革命党人手中。同时革命党人在袁世凯窃取国家权力后,也想了种种办法来限制他们的权力。1912年3月,孙中山公布《临时约法》,革命党人还以同盟会为基础,联合几个会...[ 查看全文 ]
2012-11-23

专题推荐: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护法运动

吾国之大患,莫过于武人之争权——护法运动 护法运动是1917年孙中山发动和领导的反对段祺瑞独裁统治的斗争。 1917年7月张勋复辟失败后,冯国璋代理大总统,段祺瑞任总理,重新掌握北京政府实权。段祺瑞一上台就把毁灭约法和武力统一作为施政重点,公开宣布“一不要约法,二不要国会,三不要旧总统”,力求专制统一。孙中山号召拥护《临时约法》,恢复国会,得到了西南军阀某种程度的支持。段祺瑞的武力统一政策,除了对...[ 查看全文 ]
2012-11-23

专题推荐: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袁世凯复辟帝制

历史是向前发展的,倒行逆施者必自食其果——袁世凯复辟帝制 袁世凯复辟帝制是1915年12月12日发生,结束于1916年2月25日的一场闹剧。 袁世凯(1859——1916年),字慰亭,别号容庵,河南项城人。是淮系军阀袁甲三的侄孙,是个绔绔子弟,曾两次参加乡试都落榜,1882年(清光绪八年),随吴长庆督兵赴朝鲜。1885年(光绪十一年),经李鸿章保荐继任驻朝鲜商务委员,后以道员升调,留驻朝鲜全权交涉...[ 查看全文 ]
2012-11-23

专题推荐: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白登山之围

从此匈奴的名字响彻中华大地——白登山之围 从战国到魏晋南北朝,匈奴都是困扰中原王朝的一个头疼的难题。而这种困扰,在秦始皇统一中国并且派遣大军收复河套以后,从某种程度上似乎减轻了。但是情况随着秦末农民战争,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匈奴首领冒顿单于,在蒙古草原建立了统一的奴隶制军事政权,匈奴进入强盛时期。秦末汉初,匈奴趁机重占河套地区,并经常下掠夺,威胁中原。汉朝建立以后,公元前200年,匈奴骑兵向南进攻。...[ 查看全文 ]
2012-11-23

专题推荐: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东汉窦宪破北匈奴之战

毕其功于一役,终结北匈奴——东汉窦宪破北匈奴之战 东汉窦宪攻稽洛山北匈奴之战发生于汉和帝永元元年(公元89年)六月,止于永元三年(公元91年)二月。汉军统帅窦宪统率汉与南匈奴联军,经3个阶段作战,终于彻底打败了北匈奴。 窦宪简介 窦宪(?—92年),字伯度,扶风平陵(今陕西咸阳西北)人。东汉权臣,窦融曾孙,章德皇后兄。章帝建初二年(公元77),以外戚拜为郎,迁侍中,不久又升为虎贲中郎将,日益受到宠...[ 查看全文 ]
2012-11-23

专题推荐:

推荐访问
2013述职报告 2013教师招聘 深圳教师招聘网2013 2013苏州教师招聘 2013山西教师招聘 2013河南教师招聘 中国教师招聘网2013 成都教师招聘2013 初中历史教师招聘 历史教师招聘 天津市2013教师招聘 杭州2013教师招聘 2013济南教师招聘 山东省2013年高考 2013年江西高考大纲 2013浙江高考说明 2013年高考加分项目 2013新课标高考考纲 中考网 上海中考网
热点推荐
中考满分作文200字 中考报名时间 中考生物题库 中考压轴题 中考英语真题 中考满分作文400字 中考录取查询方式 中考数学真题 中考化学试题 中考政治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