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群相关文章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满蒙联盟的相关文章推荐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满蒙联盟
塞牧虽称远,姻盟向最亲——满蒙联盟
清朝人张穆所撰写的《蒙古游牧记》中,载有乾隆皇帝巡幸科尔沁部时所写的这样一首诗:“塞牧虽称远,姻盟向最亲。嗣徽彤管著,绵泽砺山申。设候严喧沓,清尘奉狩巡。敬诚堪爱处,未忍视如宾”。在这首诗中,乾隆皇帝对历代姻亲的科尔沁部蒙古王公贵族,不忍以臣子和宾客相看,似乎很有一家人的感情。这表明了清朝皇室与内蒙古科尔沁部蒙古封建主密切的联姻关系。这种关系的产生与发展,几乎伴随了清王朝的始终。
在十六世纪末,游牧于广袤的内蒙古东部草原上和蒙古科尔沁部落,是漠南蒙古的强部之一。明朝末年,建州女真的首领努尔哈赤在从事统一战争的过程中,海西女真的叶赫等部落,于1593年联合蒙古科尔沁部的封建主翁果岱及其堂兄弟莽古思、明安等人,共同组成了九个部落的联军进行反击。双方浑河岸古勒山一战,九部兵马一败涂地。翁果岱、莽古思等被俘,明安仅以身免。努尔哈赤将俘虏的科尔沁部首领赐给锦衣战马后,优待放还。翌年,明安向努尔哈赤遣使通好,努尔哈赤亦崇礼相待,由此揭开了双方友好睦邻的新一页。
此后,努尔哈赤继续使用这种恩威并施的政策,双方逐渐结盟。到1612年,努尔哈赤遣使往科尔沁部,提出聘女为妃,欲结为姻戚。明安遂将其女儿嫁与。1615年,努尔哈赤又纳科尔沁部贝勒孔果尔之女为妃。自此,清皇...
[ 查看全文 ]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满蒙联盟的相关文章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灭郑夏之战
大唐定鼎的决定一战——灭郑夏之战
大唐武德三年七月,唐军在李世民的率领下,出关进攻王世充。王在刘武周、宋金刚被歼灭时就已预料到唐将以郑为下一个目标,因此早已做好了动员准备。按照当时唐郑的军事对比,郑虽然稍弱,但胜在本土作战,又采守势,原本应该会出现比较惨烈的拉锯场面,不料才一开战,王世充的局面就迅速恶化,郑国各地守将竟然纷纷不战而降。七月,张公瑾降;八月,邓州降;九月,田瓒以所部25州降,时德睿以...[ 查看全文 ]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赵破匈奴之战
以步兵大兵团全歼骑兵大兵团的典型战例--赵破匈奴之战
赵悼襄王元年(公元前244年),赵边将李牧率军大规模反击奴匈(今河北、山西北部,内蒙古中部、东部)的重要围歼战。
赵惠文王末年,北方匈奴部落逐渐强大起来,时常南下赵境骚扰,成为赵国大患。赵孝成王即位后任命李牧驻守代(今河北蔚县东北)和雁门(今山西右玉南),防备匈奴入侵。李牧到任后,按边防需要调整官吏,使适于战备;将地方收入用为军费,改善官兵生活...[ 查看全文 ]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白江鏖兵
白江,亦称白江村,系高丽半岛上的熊津江(今韩国之锦江)入海处形成的一条支流。
在我国唐朝初年,朝鲜半岛处于高句丽、百济、新罗三国鼎立的局面。三国都想统一半岛,但又都无力消灭对方,于是便向东西邻国寻求援助,先后分别于大唐和倭奴建立了外交关系。高句丽在秦汉时代是隶属于我汉朝的辽东地方政府,李唐有意将它收复,故它靠拢倭奴(注:即当时的日本);新罗因与倭奴结怨,故和唐王朝亲近;百济与倭奴的关系较为密切,加...[ 查看全文 ]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里克之死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里克之死
谋废立,功成身亡——里克之死
曲沃武公灭晋侯缗两年后去世,儿子诡诸继位,是为晋献公。献公有子八人,其中太子申生、重耳、夷吾三人最贤,颇受国人称赞。
献公五年(前672年)晋国攻伐骊戎后得到骊姬两姐妹,两人貌美如花,都受到献公宠爱,尤其是骊姬,更是集三千宠爱于一身。献公十二年骊姬生奚齐,二十五年其妹生卓子(左传称卓,史记称悼)。骊姬因受到献公宠爱,便想立自己的儿子...[ 查看全文 ]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明朝禁海令
中国历史从此走向了错误的轨道——明朝禁海令
所谓明朝禁海,是指明政府禁阻私人出洋从事海外贸易的政策,始于明初,有明一代虽时张时弛,但直至明末,未曾撤销。明太祖朱元璋出于政治上的需要,除允许部分国家或部族通过“朝贡”的方式进行贸易外,其他私人海外贸易一律禁止。永乐、成化年间对官吏私通番国的贸易比较宽容。正德、嘉靖年间官僚豪强多与商人勾结,逃避禁令,与葡萄牙人进行非法贸易,有的勾结倭寇,构成了有明一代...[ 查看全文 ]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吴齐艾陵之战
争霸的角力——吴齐艾陵之战
春秋后期,僻处东南的吴国崛起,他们学习中原的文化,引进中原人才,再加上自己传统的那般蛮劲与韧力,终于击败强楚,立威于南方,后来又服了近邻越国,兵锋所向,望者披靡。这期间,原来执中原牛耳的老霸主晋国,虽然地广兵多,但内部强宗已经成尾大不掉之势,国家力量几乎都是卿大夫的私产,诸卿相互争斗,晋国巳经处于瓦解的边缘,怎么可能再有所作为。晋国的衰落使齐国萌生了取而代之的念头。此时...[ 查看全文 ]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波斯戍兵之乱
元朝末年色目人的反叛——波斯戍兵之乱
亦思巴奚兵乱是元朝末年的1357年至1366年间在福建发生的一场长达近十年的以波斯色目人军队“亦思巴奚军”为主的军阀混战,由于“亦思巴奚”是泉州波斯人的武装,因此此事件也被称为“波斯戍兵之乱”。在兵乱期间,亦思巴奚军割据泉州并插手福建政治,一度北上占领了福州,还参与了兴化的乡族内战,引发了福建沿海的多个派别参加的大规模混战,后来又与元朝的福建行省政府直接对抗,...[ 查看全文 ]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金宋和议
苟安江南的产物——金宋和议
一、“绍兴和议”
1140年十一月,南宋与金签订了和约,史称“绍兴和议”。其主要内容如下:
其一,宋向金称臣,“世世子孙,谨守臣节”;
其二,宋金疆界,东以淮河中流,西以大散关(陕西宝鸡西南)为界。宋割唐(河南唐河)、邓(河南邓县)二州及商(陕西商县)、秦(甘肃天水市)二州之半予金;
其三,宋岁贡银二十五万两,绢二十五万匹。
和议签定不久,十二月,宋高宗、秦桧以“莫须有...[ 查看全文 ]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周公辅成王
历代贤臣的典范,奠定了成康之治的基础—周公辅成王
周武王建立了周王朝以后,过了两年就害病死了。他的儿子姬诵继承王位,这就是周成王。那时候,周成王才十三岁,再说,刚建立的周王朝还不大稳固。于是由武王的弟弟周公旦辅助成王掌管国家大事,实际上是代理天子的职权。历史上通常不称周公旦的名字,只叫他周公。
周公的封地在鲁国,因为他要留在京城处理政事,不能到封地去,等他的儿子伯禽长大了,就派伯禽代他到鲁国去做国...[ 查看全文 ]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造纸术发明
中华民族留给世界的伟大财富——造纸术发明
文字对于一个民族、一个文明而言,具有重要的意义,甚至是关系到这个民族、这种文明能否延续的生死大事。历史上曾经有过许多辉煌的古代文明,因为没有文字的记载,结果变得湮没无闻;然而有的文明,在当时的时代里,可能并不怎幺引人注目,甚至是某些文明的边缘,但是仅仅是由于残存了一些记载文明的碎片,而在后代成为很多学者们追逐的对象和老百姓们津津乐道的事情,比如敦煌藏经洞。...[ 查看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