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辅佐孝文帝改革的宗室领袖和北魏名相的相关文章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两朝元老 持重老到的西晋宰相
何曾
公元265年,晋王司马炎夺得曹魏帝国宝座,改年号为泰始元年。他建立西晋王朝时,仍选任前朝曹魏帝国的宰相何曾为相。何曾在司马炎身边的一大批有文治武功的大臣中,并没有炫目的业绩,也没有特别过人的才智,但他却能在这个王朝更迭的动荡时期始终身居高位,其原因颇令人寻味。
进退自如 游刃官场
何曾字颖考,生于公元198年,陈国阳夏人。其父何夔,曾任曹魏帝国的太仆、阳武亭侯等官职。出生于这样的官宦世家,何...[ 查看全文 ]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拥晋灭魏的西晋佞媚庸相
结党营私,拥晋灭魏的西晋佞媚庸相
贾充
贾充(公元217—282年),字公闾,平阳襄陵(今山西临汾)人,是西晋开国皇帝晋武帝司马炎时的头号宠臣。他在魏晋嬗递和南下灭吴的历史演变舞台上,充当了重要的角色。他的一生,充满了变幻莫测的权术色彩和政治斗争的诡诈风云……
创立西晋 平步青云
贾充自幼父母双亡,成人后承袭了父亲的侯爵。步入仕途后,他从尚书郎逐渐升迁至黄门侍郎、汲郡典农中郎将。曹魏正元二年(公元...[ 查看全文 ]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死于非命的刘宋开国宰相
大智若愚,死于非命的刘宋开国宰相
徐羡之
徐羡之,字宗文,东晋东海郡郯(tán谈)县(今山东郯城)人。其祖父做尚书吏部郎时,徐家显赫一时,人丁兴旺。其父徐祚之曾任上虞(今浙江上虞县)县令。徐羡之出生不满周岁时,父亲病故,家境开始衰落。徐母与儿子羡之相依为命,仅靠丈夫留下的积蓄过活,日子过得很清贫。徐羡之从小就有远大的志向和非凡的气度,他常同小伙伴一起玩耍,大家都乐于听从他的指挥。他勤奋好学,家境贫...[ 查看全文 ]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北周王朝的实际创立者
北朝绝世双雄之一,北周王朝的实际创立者
宇文泰
鲜卑族人宇文泰,是中国南北朝史上一位颇有建树的杰出人物。他从立元宝炬为帝、建立西魏政权(公元534—556年)开始,一直官居丞相,总揽朝政。作为西魏政权的实际执掌者,他执政20多年,使西魏的国力逐渐强盛,为其子孙建立北周政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宇文泰,字黑獭,代郡武川(今内蒙古武川西南)人,出生于北魏正始四年(公元507年)。相传他的出生充满了传奇色...[ 查看全文 ]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统治北周王朝十五年的铁腕人物
宇文护
南北朝末年,北魏政权在各族人民大起义的冲击下,分裂成东、西魏,其统治力量大为削弱。一时间群雄并起,政权更迭极为频繁。从起义军投降北魏的高欢、宇文泰乘机而起,率军分据关东、关西,先后建立了北齐、北周政权。这两个政权的统治时期都较短,北齐历28年而灭,北周更为短命,仅24年就亡国了,其中换了5个皇帝。在这24年中,北周大臣宇文护竟把持北周朝政达15年之久,真可谓是乱世中的铁腕人物。
军旅生涯
...[ 查看全文 ]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岩岩气貌 耿耿忠心东晋宰相
卞壶
东晋成帝咸和二年(公元328年)深秋时节,在古中原一个名叫青溪栅的村庄附近,正发生着一场东晋官军阻截叛军的激烈战斗。指挥这场战斗的东晋军官是一位面容清瘦的中年儒将。只见他目光清峻、气宇非凡,面对数倍于自己兵力的叛军,从容自若、毫不畏惧。叛军依仗兵多,气焰非常嚣张;但政府军将士个个面无惧色,以一挡十。双方军队在这一带的田野上展开了长时间的拉锯战,互有死伤。叛军将领见久攻不下,决定另施诡计,他们...[ 查看全文 ]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集功臣与乱臣于一身的东晋宰辅
王敦
王敦(公元265年—324年),字处仲,晋武帝司马炎的女婿。其父王基,曾任西晋治书侍御史。王敦是东晋立国的有功之臣,与其从弟王导同心辅助东晋开国君主司马睿成就帝王之业,内征外伐,权重一时。其后,他拥兵自重,威震朝野,锋芒直逼天子。东晋永昌元年(公元322年),他以“清君侧”为名发动叛乱,一度得逞。太宁二年(公元324年),王敦又孤注一掷,再次发难,岂料众叛亲离,终至败亡,应了时人潘滔对其所说...[ 查看全文 ]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秦始皇统一六国的主要助手
李斯
不甘寂默 赴秦施才
李斯生于战国末年,是楚国上蔡(今河南上蔡县西南)人,年轻时做过掌管文书的小吏。司马迁在《史记·李斯列传》中记载了这样一件事:有一次,他在厕所见到老鼠吃人粪,一见到人和狗,老鼠就被吓跑了。后来,他在仓库里看到老鼠很自在的偷吃粮食,也没有人去管。于是,他发出了这样的感慨:“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这就是说,一个人要想在社会上出人头地,就应该象在粮库里偷吃粮食的老鼠...[ 查看全文 ]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镇国家 抚百姓”的治世能臣
萧何
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九月的一天,在通往骊山的崎岖山路上,一群衣衫褴楼的徒役在泗上(今江苏沛县东)亭长刘邦的押解下缓慢地向前走着。众徒役心里都很清楚,此番前往骊山为秦始皇修筑陵墓定难生还,于是故意放慢脚步,左顾右盼,伺机逃跑。一天夜里,刘邦见一路上逃跑的人越来越多,索性把剩下的徒役召集到一起,对他们说:“弟兄们,我不说你们也都清楚,你们这次去骊山服役实是去送死,我看,你们能逃的就快逃吧...[ 查看全文 ]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决胜千里之外的开国良臣
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开国良臣
张良
“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的汉代开国谋臣张良,并非体魁雄伟、英气非凡的人物,而是貌若妇人的文弱书生。他身居乱世,胸怀国亡家败的悲愤,投身于倥偬的兵戎生涯,为汉王朝的建立立卞了不可磨灭的功劳。
反秦复韩 圯上受书
张良,字子房,生于战国末期韩国城父(今安徽毫县东南),出身于贵族世家,祖父开地,连任战国时韩国三朝的宰相。父亲张平,亦继任韩国二朝的宰相...[ 查看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