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奉若神明的兴周良辅姜尚的相关文章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彪炳千古的一代兵圣
孙武
孙武,字长卿,又被尊称为孙子或孙武子,出生于公元前535年左右,具体的生卒年月日不可考。春秋末期齐国乐安(今山东惠民)人。曾以《兵法》十三篇见吴王阖闾,被任为将,并与伍子胥一道率军攻破楚国,创造了不少以少胜多的战例。
孙武所著的《孙子兵法》不仅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流传至今的一部最古老而又最富有生命力的兵书;早在汉代,《孙子兵法》即已成为兵学之冠。司马迁曾说:“世俗所称师旅,皆道孙子十三篇。”三国...[ 查看全文 ]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刚直悲烈的吴国国相
快意恩仇,刚直悲烈的吴国国相
伍子胥
春秋末期吴国大夫、军事家,名员,字子胥,楚国人。伍子胥之父伍奢为楚平王子建太傅,因受费无忌谗害,和其长子伍尚一同被楚平王杀害。伍子胥逃到吴国,成为吴王阖闾重臣。公元前506年,伍子胥带兵攻入楚都,掘楚平王墓,鞭尸三百,以报父兄之仇。吴国倚重伍子胥等人之谋,遂成为诸侯一霸。公元前483年,夫差派伍子胥出使齐国。太宰喜乘机进谗,说伍子胥阴谋倚托齐国反吴。夫差听信谗...[ 查看全文 ]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战国时期的杰出军事家和改革家
吴起
吴起是战国初期著名的政治改革家,卓越的军事家、统帅、政治家、改革家,兵家代表人物。汉族,卫国左氏(今山东省定陶,一说曹县东北)人,通晓兵家、法家、儒家诸家思想。一生历仕鲁、魏、楚三国,在内政、军事上都有极高的成就,仕鲁时曾击退齐国的入侵;仕魏时屡次破秦,尽得秦国河西之地,成就魏文侯的霸业;仕楚时主持改革,史称“吴起变法”。后世把他和孙武并称为“孙吴”,著有《吴子》,《吴子》与《孙子》又合称《...[ 查看全文 ]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功成身退的智者
范蠡
公元前496年,越王勾践继位以后,派大夫文种遍访天下名士,以助国政。一天,大夫文种来到宛县,听说此地有一人时痴。时醒,断定此人并非等闲之辈,于是派一名小吏前往拜谒。小吏很快便回来禀报文种说:“那小子是个狂人,生来就有此病。”文种笑道:“我听说,一个贤俊饱学的能人,肯定会被俗人讥笑为狂人,因为他对世事有独到的见解,智慧超人,非寻常人所能及,所以才被人毁谤,这是你们一般人所不懂的。”于是,他自备...[ 查看全文 ]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战国中期最为杰出的军事家
孙膑
战国时期的齐国,在远离齐都临淄的一个偏僻山村里,晚年的孙膑深居简出,潜心于军事理论的研究和著述。时值深秋时节,这一天,孙膑从堆满简牍的几案上抬起头,望着窗外瑟瑟的秋风中纷纷飘落的枯叶,目光不由地转到了那双残废的双腿上,昔日那些艰难坎坷、令人难以忘怀的岁月,仿佛又一幕幕浮现在他的眼前。
下山遇害 壮志不泯
孙膑,齐国阿地(今山东阳谷县东北)人。他的真实名字今已不可知,因为他曾遭受过膑刑(被去掉...[ 查看全文 ]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统率五国联军大破齐国的名将
辅佐燕昭王,统率五国联军大破齐国的名将
乐毅
乐毅,生卒年不详,中山灵寿(今河北灵寿西北)人,汉族人。战国后期杰出的军事家,拜燕上将军,受封昌国君,辅佐燕昭王振兴燕国,报了强燕伐齐之仇。
乐毅先祖乐羊为魏文侯(魏斯,魏国开国君主)手下的将领。曾率兵攻取中山(参见魏灭中山之战),因功被封在灵寿,乐羊死后,葬于灵寿,从此乐氏子孙便世代定居在这里。中山复国后,又被赵武灵王(?—前295年)所灭(参见赵攻...[ 查看全文 ]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战国四大名将之首 武安君
白起
白起指挥许多重要战役。大破楚军,攻入郢都,迫使楚国迁都,楚国从此一蹶不振。伊阙之战又歼灭韩魏25万联军,彻地扫平秦军西进之路。长平一战一举歼灭赵军45万人,开创了我国历史上最早、规模最大的包围歼敌战先例。大小70余战,没有败绩,从最低级的武官一直升到封武安君,六国闻白起胆寒。
生于强秦
白起者,郿人,郿即今陕西眉县常兴,又名公孙起,在白起的少年时代前,秦之国力已非六国能及,张仪的连横成功,更...[ 查看全文 ]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横扫六国 一统宇内的秦国名将
王翦
王翦,频阳东乡人(今陕西铜川)。生卒年不详,始皇帝时期将领。少年时喜好兵法,后来奉事秦始皇帝。其子王贲,继承父亲之志,也是始皇帝统一六国时的一名著名将领。秦二世时,父子均卒。王翦孙王离继承爵位,后被项羽所擒。王翦及以下三世均为秦将。
最早记载王翦的战役是发生秦王政十一年(公元前236年),当时,王翦率军攻打赵的阏与,王翦领军只十八天,便令军中不满百石的校尉回家,并从原军队的十人中选出两人留在...[ 查看全文 ]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战国末期被忽略的重要军事家
尉缭
尉缭,魏国大梁(今河南开封)人,姓失传,名缭,战国著名军事家。他是秦王政十年(公元前237年)来到秦国的,此时秦王政已亲秉朝纲,国内形势稳定,秦王正准备全力以赴开展对东方六国的最后一击。
当时的情况是,以秦国之力,消灭六国中的任何一个是不成问题的,但是六国要是联合起来共同对秦,情况就难料了。所以摆在秦王面前的棘手问题是,如何能使六国不再“合纵”,让秦军以千钧之势,迅速制服六国,统一天下,避免...[ 查看全文 ]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战国最后的合纵家庞煖
庞煖,“煖”字又作“援”、“焕”,即现在常用字中的“暖”,也有将庞煖误作庞涓的。庞煖的家族出身不甚明确,但是在战国时代庞氏知名的仅有三人,即庞涓、庞葱、庞煖。庞涓知名度最高,在魏惠王时效力,庞氏曾经在魏国成为显族。但是庞涓败桂陵,死马陵,此后魏国也一蹶不振,庞氏在魏国就失了势。后来,魏王派庞葱陪伴太子到赵国当人质,庞葱担心此去之后魏王不再亲近自己,便说了个“三人成虎”的寓言,然而后来他还是失去了魏...[ 查看全文 ]